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网站首页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时政新闻军事新闻时事新闻科技新闻房产新闻教育新闻旅游新闻
相关文章
 “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 国…
 科技创新为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央视公布2023年国内、国际十…
 房天下卖房的中介靠谱吗?怎…
 房产中介“钓鱼”营销 报价相…
 湖北潜江:网络监管巡查 规范…
 “新中式”旅游火了
 暑运迎首波出行高峰 来蓉旅游…
 景区敞开大门迎客 旅游体验如…
 2022年3月15日国内外时事政治…
 相自成:中国残疾人事业法律…
 大陆出台司法文件严惩“” 学…
 早新闻|重磅金融数据出炉!…
 新华时评丨开放合作让中国太…
 拜登和特朗普下周正面PK;HI…
 以高质量教育全面支撑共建“…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快建设…
 高校思政课有效加强国家安全…
 时政微观察丨脑子里要有个“…
 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国务院12月重要政策
 【军事观评前线】美菲“肩并…
 中国军队绝不手软43架军机说…
 图谋军队化--军报析2003年台…
 新华网评:@青少年 这本“教…
 【理响中国】给00后大学生上…
 海量资讯能取代读书吗?青年…
 HarmonyOS NEXT助推千行万业…
 科技向新丨国以才立 业以才兴
 每经品牌100指数跌096% 港股…
 潍坊 潍城区 热门楼盘有什么…
 宁波房市最新动态:新房二手…
 06月长沙 宁乡区 热门楼盘最…
 暑期旅游旺季:国内长线游、…
 新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公示…
 “不夜城”、房车游、草原游…
 国家禁毒办今天公布2023年以…
 2024年6月14日事业单位社会时…
 读书破万卷包括内卷的卷
 2023年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
 中西文化交流互鉴——走出去…
 侨企里的外国专家——“很开…
 中国人工智能竞争力百强城市…
 2023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
 中消协发布2023年上半年全国…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5月备考…
 一周热闻 _ 东方财富网
 时政新闻眼丨从古田到延安这…
 解放军军官批凤凰军评员:强…
 央视主播方静陷“间谍门”_凤…
专题栏目
网络
您现在的位置: 时事新闻网 >> 科技新闻 >> 正文
高级搜索
“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 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6/25 7:50:02 | 【字体:

  随着中国科技实力快速进步,十大科技新闻评选越来越难,太多的学科领域和技术门类产出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一直实况转播中国科技马拉松大赛的《科技日报》,在评选今年重头新闻的时候,不得不忍痛割爱,舍弃一些有战略意义的技术进展、精彩的科学原创成果和抓人眼球的科学传播事件。不过请相信,最终入榜的,虽未涵盖过去的一年所有的科技大事,却能让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豹。

  令人欣喜的是:“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总装下线”入选今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跟着飞宝为“大飞机”欢呼吧!

  中国自研大型客机C919首架下线“童鞋”的名字起得颇为“任性”:C是China 的首字母,也是商飞(COMAC)的首字母;第一个“9”寓意天长地久;“19”代表的是中国首型大型客机最大载客量为190座。11月2日,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COMAC C919)首架机正式下线能成为“网红”并非单纯是“主要看气质”。C919的设计性能超过了大部分同类机型: C919使用的LEAP-1C发动机比“前辈”CFM56发动机燃油消耗减少16%; C919相对空客、波音的竞争机型,可以减少5%的空气阻力;C919使用的最高端的铝锂合金和复合材料,占结构重量的五分之一还多,这使得飞机更轻;C919的新型空气分配系统让空气更新鲜均匀;C919具有高度模块化和综合化的航电系统、带包线保护功能的全数字电传飞控系统。

  痛楚与荣耀,苦难和辉煌。对于这样的双重体验,C919的研发人员并不感到陌生。回顾中国大飞机研制过程,从不计成本、以造军用飞机的方式做出运-10的“任性”,到尊重市场规律生产出“颜值高”的C919。这些年里,我国飞机产业发展面临着国际社会和市场环境的风云变幻,然而,包括C919研制人员在内的广大航天航空人发展产业的报国愿景却一如当初。

  按照密封程度不同,生物实验室分为P1、P2、P3和P4。像炭疽杆菌、霍乱菌、埃博拉病毒、天花病毒这样难以防范、一旦传播就麻烦大了的妖魔,就得在P4里研究。

  武汉P4实验室建成之前,全球仅主要发达国家拥有这类装置,其中新一代版本的法国里昂实验室是最为先进的。SARS暴发后,我国政府战略性地启动了P4实验室的建设,在引进里昂P4实验室技术和装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国工程科技人员的智慧,终于建成世界上最先进的P4实验室。该实验室将成为新发传染病疾病的研究中心、烈性病毒的生物资源中心和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传染性疾病参考实验室,最终成为我国新生疾病研究网络的核心。

  科幻电影《星际迷航》里,一位船员站上机器平台,他的身影模糊起来,然后突然消散。瞬间,丝毫无差别的一个人,出现在另一座星球上的传送台上——这个想象中的技术被取名叫“Teleportation(瞬间移动)”。

  1997年,采用间接的“量子纠缠”技术,一个光子的偏振状态被瞬间转移到远方。但是,不能说光子被传送走了。因为动量、波长等其他信息没有传走,就好像光传人的身高信息不行,还得传送体重、年龄等等。但就像论文作者潘建伟说的:“测量一个自由度,不干扰其他自由度,很困难。好比测量身高,尺子一拉,体重就受了影响。”

  当然,我们或许永远无法把宇航员“量子瞬移”到火星上,餐馆也不能用“量子瞬移”送外卖,但我们却有可能把一张密码表传走,这就是中国科学家们正在筹划的量子通讯网络。我们将来甚至可能拥有量子通信卫星,等到那天,再高明的黑客也攻不破银行的密码本,虽然我们还得耐心等着快递员,但至少不用担心信用卡被人家盗刷了。

  今年5月,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迎来了一位不同寻常的参观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李克强总理饶有兴致地参观了中关村创业大街,并且在咖啡馆里点了咖啡。两年前,这条大街不过是一条破落的图书城步行街。随着移动互联网来临,这条数百米长的小街上,入驻多家创业服务机构,云集了诸多创业者。这些人是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及的“创客”人群的缩影。

  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大众创新和万众创业,“加快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同样在3月发布的《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则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法律体系,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供有力保障。

  与此同时,科技界普遍关心的科技体制改革也传出新消息。9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出台,该方案包括企业技术创新、科研机构改革、人才培养激励等多项改革举措。该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力争我国在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性成果,并基本建立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创新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中科院物理所的科学家年初找到了钽砷晶体(TaAs)等四种非磁性的外尔半金属材料,是取得进展的关键。

  中国人的发现2014年12月31日提交电子预印本(Arxiv)网站后,中科院物理所、北京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等团队都试图在TaAs中找到外尔费米子。这是一场激烈竞争。普林斯顿大学团队和中科院物理所团队几乎同时宣布成功。英国皇家化学协会网站今年7月16日报道说:“有两个国际研究组声称发现了电子学的基本建筑单元——外尔费米子。”

  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在声明中说,该集团的期刊编辑最先发现一些论文的评议人电子邮件地址的真实性存在问题,随后展开的内部调查发现了大量伪造的同行评议报告。所谓同行评议是学术刊物普遍采用的一种论文评审制度。一般由刊物编辑邀请论文所涉领域的学者,一直以来,许多出版社都允许论文作者在递交相关材料的过程中向期刊编辑推荐同行评议的人选,但这一次就被钻了空子。

  构建诚信土壤的是学术生存的根本,因此打击学术不端行为非常有必要,而且力度应该进一步加大,今年的国际期刊撤回论文系列事件,给一些心存侥幸的投机者以警醒。

  论文发表至上,造成发表论文和拿下课题成为一些学人的终极目标,由此而来的弊端,各国均受其害,中国学术界也不例外。有些论文的,是通过单位行政部门硬性规定,批量生产出来的。这些硬挤出来的成果,不少是缺乏学术价值的垃圾论文,还有一些涉嫌学术不端。应对这一弊端,既需要改革科研评价制度,也要弘扬科学道德,从管理和思想两方面厘清学界风气。

  8月,《科学》杂志发表了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一公研究组的两篇论文,《3.6埃的酵母剪接体结构》和《前体信使RNA剪接的结构基础》。他们用冷冻电镜获得了分辨率高达3.6埃米的剪接体三维结构,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剪接体是如何剪接的。这论文被学界认为破解了结构生物学最大难题之一。还有评论认为,这是近30年中国在基础生命科学领域做出的最大贡献。

  DNA要表达成生命活动,就离不开剪接体。剪接体由核糖核酸和蛋白分子组成,可以把已具雏形的信使RNA(DNA和蛋白质之间的传话人),剪掉一些片段,再加上一些片段,变成合格的信使。

  一直以来,解析剪接体三维结构被认为是分子生物学里的热门研究。因为许多疾病源于基因的错误剪接或针对剪接体的调控错误。在真核生物中,基因表达由RNA聚合酶、剪接体和核糖体合力工作。其中,RNA聚合酶和核糖体的结构解析曾分别获得2006年和200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而剪接体作为生命中的一大工具,其结构解析的难度被普遍认为高于RNA聚合酶和核糖体。

  施一公团队成功的前提,是使用了裂殖酵母为实验对象,并且拥有世界最大的冷冻电镜。他们的研究成果,使人们第一次在近原子分辨率上看到了剪接体的细节——剪接体的外形轮廓十分不对称,各个蛋白相互缠绕,形成了分子量和体积巨大的复合物。这是自1993年RNA(核糖核酸)剪接发现以来,科学家率先对剪接体近原子分辨率结构进行解析,对人类进一步揭示与剪接体相关疾病的机理,提供了结构基础和理论。

  锶光钟是目前世界上频率稳定度最高的原子钟,也是研究最多的冷原子光晶格钟,高出现行秒定义所采用的铯原子喷泉钟2个数量级,被认为是新一代秒定义最有潜力的候选者。它使用好几个不同波长激光光源,从而使频率一致化,结构十分复杂。

  国际频率标准工作组9月在法国决定,于2025年—2028年间完成新一代秒的定义。如果使用光钟的新技术来重新定义秒,将对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人类探索宇宙和研究物理学规律等领域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研究者称,如果中国在这方面失去话语权,现有的系统就不能够独立复现秒定义,所有与此相关的科研和应用都将失去独立性。科学家还将进一步提高锶光钟的准确度。

  作为第一位获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84岁的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长期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在获奖致辞中,屠呦呦感言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献给世界的礼物。疟疾是一种因蚊叮咬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每年有高达数亿的人深受其扰。在历史上,疟疾是最为流行且凶险的传染病之一。屠呦呦从我国传统医学典籍中获得灵感,从野草中提取出抗击疟疾的良药。青蒿素现在已在全球拯救了数以百万的生命。屠呦呦与她所在科研团队发现的青蒿素必将载入科技发展历程的光辉史册。

  “中医究竟是不是科学”常成为论战题目。屠呦呦的获奖因其发现的青蒿素对治疗疟疾获奖,不仅展示了中国在医学方面的斐然成就,让世界重新认识到传统中医药的巨大价值,也顺带又引起了网上新一轮热议和论战。

  另外,屠呦呦踏实的科研态度,勇于坐冷板凳的事迹也再次被媒体挖掘。媒体津津乐道的,是屠呦呦仅有大学本科学位,无海外留学背景,头顶上更无两院院士头衔。早在四年前,“拉斯克奖”就授予了这位中国女科学家,科技日报记者当时为此专访了屠呦呦,就深感她面对荣誉十分从容,不以扬名为意。今年夺得诺奖后,屠呦呦再次拒绝了众多媒体的采访,耄耋之年的她一如往常,继续过着自己平静的退休生活。

  名为“悟空”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是中科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首批立项研制的4颗科学实验卫星之一,是目前世界上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超过所有同类探测器。卫星上装载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器,将在太空中开展高能电子及高能伽马射线探测任务,探寻暗物质存在的证据。它还将帮助科学家研究宇宙射线起源。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工作轨道为高约500千米的晨昏太阳同步轨道,每天平均观测500万个高能粒子,每天回传的数据量约16G,相当于一部高清电影的数据量。卫星根据任务需求,采用BGO量能器结合硅阵列探测器和塑闪阵列探测器,完成高能粒子能量、方向、电荷的测量,并以中子探测器提高电子与质子鉴别率。

  “悟空”的名字,来自9月底开始的网上公开征名活动。发射前一天,这个名字才确定下来。征名活动也是为了公众科学传播,尤其为了吸引青少年。此次发射,中科院还邀请了青年天文爱好者和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前往戈壁观看发射,显示出中国科研界更加关注“公众关系”,心态也更开放了。( 文/高 博 吴佳珅,图/网络)

科技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科技新闻:

  • 下一个科技新闻: 没有了
  •  
     栏目
    普通科技新闻 “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 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06-25)
    普通科技新闻 科技创新为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06-25)
    普通科技新闻 央视公布2023年国内、国际十大科技新闻 (06-25)
    普通科技新闻 HarmonyOS NEXT助推千行万业高效开发 WPS、蚂… (06-24)
    普通科技新闻 科技向新丨国以才立 业以才兴 (06-24)
    普通科技新闻 每经品牌100指数跌096% 港股科技类表现突出 (06-24)
    普通科技新闻 国台办回应率团访陆、花莲地震等近期热点 (06-23)
    普通科技新闻 2014年5月份时事政治及热点新闻事件汇总 (06-23)
    普通科技新闻 两会热点|全力守护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06-23)
    普通科技新闻 2022年十大最美农村路出炉!交通运输部公布名… (06-21)
    普通科技新闻 石头科技、李佳琦直播间陷618保价风波:谁该为… (06-21)
    普通科技新闻 亚洲书画界十大新闻人物——曹树林 (06-21)
    普通科技新闻 2020科技高光时刻 (06-20)
    普通科技新闻 机遇湾区|拥抱“科学的春天” 大湾区跻身全球… (06-20)
    普通科技新闻 龙庭草居全球独家引入瑞士百年抗衰与长寿医疗… (06-20)
    普通科技新闻 【风口解读】古鳌科技子公司被暂停新增客户6个… (06-19)
    普通科技新闻 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召开关注中医药传承创… (06-19)
    普通科技新闻 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06-19)
    普通科技新闻 科技部部长:2021年要重点做好11方面工作 (06-16)
    普通科技新闻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科技创新引领 新质生产力… (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