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网站首页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时政新闻军事新闻时事新闻科技新闻房产新闻教育新闻旅游新闻
相关文章
 时政新闻眼丨一场科技盛会召…
 2024年6月12日国家公务员国内…
 2024年01月18日周四《新闻联…
 2024年03月20日周三《新闻联…
 202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23年度云南十治新闻人物候…
 2021年十大潮流彩妆品牌排行…
 2024年04月18日周四《新闻联…
 2024年02月20日周二《新闻联…
 2024年03月07日周四《新闻联…
 6月20日一句话看世界:新闻早…
 2024年6月23日事业单位社会时…
 成果来之不易 启示弥足珍贵
 网文史话 西陆论坛
 【智慧党建】西陆花乡的“花…
 2001年张学良逝世银行巨额存…
 农夫山泉被造谣、抹黑、围猎…
 郑州警方公布8起打谣典型案例
 OpenAI正引发全球AI安全热战…
 “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 国…
 科技创新为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央视公布2023年国内、国际十…
 房天下卖房的中介靠谱吗?怎…
 房产中介“钓鱼”营销 报价相…
 湖北潜江:网络监管巡查 规范…
 “新中式”旅游火了
 暑运迎首波出行高峰 来蓉旅游…
 景区敞开大门迎客 旅游体验如…
 2022年3月15日国内外时事政治…
 相自成:中国残疾人事业法律…
 大陆出台司法文件严惩“” 学…
 早新闻|重磅金融数据出炉!…
 新华时评丨开放合作让中国太…
 拜登和特朗普下周正面PK;HI…
 以高质量教育全面支撑共建“…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快建设…
 高校思政课有效加强国家安全…
 时政微观察丨脑子里要有个“…
 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国务院12月重要政策
 【军事观评前线】美菲“肩并…
 中国军队绝不手软43架军机说…
 图谋军队化--军报析2003年台…
 新华网评:@青少年 这本“教…
 【理响中国】给00后大学生上…
 海量资讯能取代读书吗?青年…
 HarmonyOS NEXT助推千行万业…
 科技向新丨国以才立 业以才兴
 每经品牌100指数跌096% 港股…
 潍坊 潍城区 热门楼盘有什么…
专题栏目
网络
您现在的位置: 时事新闻网 >> 旅游新闻 >> 正文
高级搜索
时政新闻眼丨一场科技盛会召开习强调锚定这个战略目标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6/26 16:31:15 | 【字体:

  6月24日上午,一场科技盛会在北京召开。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首次共同举行。习出席大会,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

  这是一次科技含量极高、“最强大脑”同台闪耀的盛会。跟随《时政新闻眼》,一起见证中国科技界“星”光璀璨的高光时刻,共同领悟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战略目标的拳拳之心。

  今年这次“科技盛会”,堪称一个“新组合”。也就是说,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以前都开过,但合在一起,还是头一回。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我国迎来“科技的春天”。此后,1995年、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两次召开。2012年、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也开了两次。

  2016年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是与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共同召开的,被称为“科技三会”。习在会上说,“这是共和国历史上的又一次科技盛会”。“科技三会”召开的这一天——5月30日,后来被设立为“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总台央视记者李增仁拍摄)

  200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授予吴文俊、袁隆平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首次颁发。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以往一般在年初举办,2021年首次改在了11月。今年这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是时隔两年再次召开。《时政新闻眼》发现,上次大会宣读的是《国务院关于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今年这次宣读的则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是我国科学技术界和工程技术界最高学术机构。两院院士大会原本每两年举办一次。2014、2016、2018年,三次出席并发表重要讲线日,出席了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他在会上指出,“这是我们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共商推进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大计的一次盛会。”

  今年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三场会议首次“相逢”。这三场会议也都是在党的二十大后首次召开。

  躬逢其盛,意义非凡。正如在会上所说,“这次大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科技盛会。”

  在这次盛会上,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揭晓。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获得这一项我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习亲自为他们颁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或者对维护国家安全做出巨大贡献。

  今年获奖的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是著名的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他创立了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体系。

  “我这一生的工作,就是让测绘这一过程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实时化。”从东方红一号到北斗系统,再到珞珈系列卫星,李院士把提升我国测绘遥感对地观测水平作为一辈子的追求。

  在德国读博期间,李院士发明“李德仁方法”,创建了“误差可区分性理论”,被誉为“解决了一个测量学的百年难题”。

  毕业时,国外多家研究机构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李德仁毅然选择回国。妻子朱宜萱在当时给他的信中写道:“你是一头牛,吃国家的草,一直到了45岁,你怎么不为国家为人民产点奶?你现在应当回来挤奶了,这是你做贡献的时候。”

  李德仁院士长期研究的是遥感测绘。浩渺太空中,卫星离地面五六百公里,实现高精度很难。

  李院士带领团队研发的全自动高精度航空与地面测量系统,就像是为卫星装上了“千里眼”,看得更准、更清、更快、更全。如今,这些研究成果已经应用到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灾害评估、防灾减灾等多个领域。

  今年李院士已经85岁,仍然在给大一学生讲授专业基础课“测绘学概论”,学生们都称这门课是“最奢侈的基础课”。曾经的青葱少年如今已是登顶学术巅峰的科技泰斗,教书育人、建设祖国的赤子之心却从未改变。

  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另一位获奖者薛其坤院士,是这一奖项设立以来最年轻的获奖者,曾经摘得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近年来,量子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2020年10月,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应用前景举行第24次集体学习。当时的讲解人就是薛其坤院士。薛院士主攻量子物理,是凝聚态物理领域享有国际声誉的实验物理学家,率领团队完成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发现。

  何谓“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薛院士的解答简洁易懂:在材料中,电子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是不知道走哪条路的,它没有感情。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不同于量子霍尔效应,在不需要外加磁场的条件下,电子仍然能像高速公路上的汽车一样高度有序、一往直前运动。

  在实验中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难度极大。自1988年起,不断有理论物理学家提出各种方案,但国际物理学界没有任何实质性实验进展,最终这一难题被薛其坤团队在2012年底首次攻克。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研究成果的问世,能够推动新一代低能耗晶体管和电子学器件的发展,解决电脑发热、能量耗损等问题。对日常生活来说,最直接的功用,就是可以解决手机或电脑发热、耗电快、运行慢等困扰。

  遨游在世界科学的海洋,薛院士把自己比作一艘从沂蒙山区驶出的小船。有恒勤奋,便是不凡。35岁担任教授,50岁攻克量子物理世界难题,巴克利奖授奖70年来首位中国籍获奖者……盛名之下,他还有一个别名——“7-11先生”。这是对他早上7点进实验室、晚上11点才离开的形象比喻。

  120年前,量子论诞生,中国只能做一名看客。今天,因为有一批像薛院士这样的科学家攻坚克难,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次量子革命”的重要推动者与引领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同时提出“建成科技强国”的目标。

  在6月24日的科技盛会上,习发表重要讲线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是会场传递的最强音。

  指出,“现在距离实现建成科技强国目标只有11年时间了。我们要以‘十年磨一剑’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把这一战略目标变为现实。”

  在会上,总结了“八个坚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坚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坚持培育创新文化,坚持科技开放合作造福人类。

  从拥有强大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国际影响力和引领力,到拥有强大的高水平科技人才培养和集聚能力、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会上系统阐述了科技强国必须具备的五方面基本要素。

  一是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二是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三是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四是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构筑人才竞争优势;五是深入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科技开放合作。

  下个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在这次科技盛会上,从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深化科技经费分配和管理使用机制改革,到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多次强调改革议题。

  对于科技工作者,总是给予关爱和呵护。在这次会上,他说,要持续整治滥发“帽子”、“牌子”之风,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潜心钻研,切实减少为报项目、发论文、评奖励、争资源而分心伤神。他还指出,要突出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对他们充分信任、放手使用、精心引导、热忱关怀,促使更多青年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在2018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习曾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向着战略目标进发,在今年这次科技盛会上发出号召:“现在,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我们要树立雄心壮志,鼓足干劲、发愤图强、团结奋斗,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旅游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旅游新闻:

  • 下一个旅游新闻: 没有了
  •  
     栏目文章
    普通旅游新闻 时政新闻眼丨一场科技盛会召开习强调锚定这个… (06-26)
    普通旅游新闻 “新中式”旅游火了 (06-25)
    普通旅游新闻 暑运迎首波出行高峰 来蓉旅游热度不减 (06-25)
    普通旅游新闻 景区敞开大门迎客 旅游体验如何保障? (06-25)
    普通旅游新闻 暑期旅游旺季:国内长线游、出境游热度大增 (06-24)
    普通旅游新闻 新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公示:在“慢旅游”中… (06-24)
    普通旅游新闻 “不夜城”、房车游、草原游……夏日旅游市场… (06-24)
    普通旅游新闻 江苏:擦亮平安旅游金色名片 (06-23)
    普通旅游新闻 海外华媒甘肃行:冶力关风情舞动 旅游让日子渐… (06-23)
    普通旅游新闻 媒体:景区取消预约符合公众期待 提升旅游体验… (06-23)
    普通旅游新闻 溜溜地球:一周旅游大事件盘点 (06-21)
    普通旅游新闻 文博有了“科技范儿” 智慧旅游为文旅消费再添… (06-21)
    普通旅游新闻 前5个月文体休闲服务类零售额保持较快增长 旅… (06-21)
    普通旅游新闻 涉嫌性侵中国女游客的酒店员工已返岗?还能安… (06-20)
    普通旅游新闻 【每日最新资讯】33237万人次!4365亿元!喜报… (06-20)
    普通旅游新闻 游客在海南潜水被弃游2小时才上岸?官方最新通… (06-20)
    普通旅游新闻 2023世界旅游小姐中国区总决赛江西乐安开幕 (06-19)
    普通旅游新闻 广东首条中低速磁浮旅游专线建设有序进行 (06-19)
    普通旅游新闻 民族歌剧《沂蒙山》2024全国巡演进行中 (06-19)
    普通旅游新闻 旅游业加快复苏 促消费有力有效 (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