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烧烤的爆火源自社交媒体。抖音上一位博主发布的“淄博烧烤的正确吃法”视频获得了近20万点赞、转发。而同城热搜榜上的“大学生组团到淄博吃烧烤”更是引爆了网友们的热情,搜索量超过了500万。接着,淄博当地的一些烧烤店也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宣传,推广自己的烧烤,吸引了无数网友的眼球。
为提升人们吃烧烤的体验,淄博政府开通“烧烤专列”、新增21条烧烤公交专线天修好一条路,规范商户行为、惩处违法乱象......
6月,淄博烧烤还在爆火,贵州的村超又火了。上千万人聚集短视频直播间,围观一场场乡村足球超级联赛(简称“村超”)。
“村超”的成员来自由贵州榕江县城北新区城乡接合部的三宝侗寨及其周边的村寨,他们不是专业的足球运动员,是理发师、餐馆老板、卡车司机....,他们不为高昂的奖金而来,这里的奖品只有鸡、鸭、猪肉等农产品,吸引他们聚在这里的,是对足球和快乐的热情。
纯粹、接地气,成为了“村超”传播的流量密码,一场圈地自萌的农村运动,升级为全民参与的现象级乡村文体活动。
从5月贵州“村超”开赛,从5月13日到7月23日,两个多月的时间,榕江住宿业营业收入达3714.8万元,同比增长172.6%。榕江吸引游客25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39亿元。村超成为贵州旅游的新名片。
一天3万多步,打卡十几个景点……“特种兵式旅游”火了。上海、广州、杭州、长沙等一些拥有众多标志性景点和美食的城市,成为了人们的热门“拉练式”旅游目的地。据小红书平台数据显示,在用户发布的“特种兵式旅游”相关笔记中,19岁到25岁用户占比超过六成,26岁到34岁用户仅占比两成左右。
为了节约成本,他们一般选择周五晚上出发,打卡各大景点后,在周一早上赶回教室上课。像《咬文嚼字》中解释的特种兵旅游那样,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费用,游览最多的景点,在旅游目的地了解最多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像在执行特殊任务。
不完全等同于老年人走马观花的旅游形式,只为“到此一游”,年轻人“特种兵旅游”的背后有Z世代对诗和远方的向往,对世界的探索欲。
今年,Citywalk的爆火,反映了人们游览需求的改变,走马观花、游客压力、强制消费等问题,传统的旅行方式逐渐不再吸引人,《中国旅行消费趋势洞察白皮书(2023版)》显示,今年旅行消费的四大新趋势是小众独特、自在松弛、未知惊喜、深度在地,citywalk正符合这些趋势。
在游客没有固定兴趣的情况下,Citywalk满足游客吃喝玩乐、社交需求的同时,也要让游客主动完成对一个城市的探索,感受当地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这其中也包括和当地艺文机构、NGO组织、商户、博物馆等的合作。在这个过程中,从业人员要提供专业优质的服务,方便游客发现“小城故事”,营造更热情友好的旅行氛围。
从今年开始,一座城市因一场演唱会而爆火,似乎成了惯例。西安因TFBOYS而火热,海口因周杰伦而出圈...
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的演出场次达到34.24万场,票房收入315.41亿元,均已远远超过2019年全年的水平。一线城市场馆的爆满,也将市场推向了二三线城市,成都、西安、杭州等城市的演出场次也在1000场以上。
演唱会的爆火,除了积压已久的娱乐需求,或许还和年轻一代的特点有关。像追一场演唱会,目的比目的地更重要。
“未来7天全部约满”“根本约不上,疯狂刷”……这是今年暑期和节假日多地的博物馆出现的“一票难求”情况。2023年7月至8月广东省博物馆(以下简称“粤博”)参观总人数近70万人次,是2019年同期的两倍多。暑假期间,河南博物院几乎天天满员,观众每天在1.2万人次以上,是2019年同期的近两倍。
满足观众入馆文化需求,广东多家博物馆纷纷灵活调整了开放时间,并推出“博物馆之夜”、观星露营、音乐会等趣味文化活动,让观众“入馆不只观展”,拥有了更丰富的文化体验。暑期,全国多家博物馆宣布打破“周一闭馆”惯例,更好满足市民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
寺庙旅游在90后、00后中爆火”,”年轻人在上班与上进之间,选择上香“成为网络流行句。携程发布的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到寺庙放松身心。今年2月以来,预订寺庙景区门票的人群中,90后、00后占比接近50%。
灵隐寺、鸡鸣寺、雍和宫、香积寺和法喜寺,成为他们最喜欢去的五大顶流交椅。雍和宫一周每天的客流量曾高达4.5万人。诸多寺庙的法物一度面临断货的局面。在一些年轻人心中,一套完整的拜佛流程包括在雍和宫许完愿,买雍和宫殿前香灰做的琉璃手串,再等师傅现场为手串开光,三者缺一不可。
寺庙的香炉里,燃烧的是年轻人的焦虑和希冀,事业、平安、养老、暴富......而烧香拜佛,成为了年轻人在奋斗之外实现理想的加持。
一壶茶,外加红薯、橘子等小食,配上“轻煮岁月,慢煮茶”,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温暖。
截止2023年1月底,在抖音上,单单是#围炉煮茶#线亿次,而“露营+围炉煮茶”这种新玩法,结合了两大网红热点,也兼顾了当下年轻人的情绪价值和社交需求两大特征,也在快速地兴起,美团上露营地相关的餐饮服务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272%。
在携程2023年3月发布的“最受欢迎农庄旅游活动”中,围炉煮茶名列榜首;在得物App社区,围炉煮茶的拍照心得、装备食材与操作指南冠以“一起感受慢生活”“生活需要仪式感”“慢系青年”的标签,受到众多用户欢迎,甚至被视为周末社交“标配”。
2023年春节假期,6大主题44大类1500余场次“西安年”系列活动,让“西安年”文化IP充分彰显。
“长安灯会”流光溢彩,城墙、大唐芙蓉园新春灯会入选全国十大灯会,城墙灯会携“盛唐天团”,登陆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大屏,“西安年”吸引全球关注,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年文化IP。
大唐不夜城中“盛唐密盒”火爆出圈也曾经成为一度的热点。在抖音上,仅做直播和发了21条短视频的“盛唐密盒”官方号,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收获了近150万粉丝和300余万点赞,而一些出自“民间”的视频更是层出不穷。大唐不夜城的成功,既是产品深度打磨、IP用心培育的结果,也是迎合了现代营销心理,更加注重深度体验和互动,带动了全民营销的热潮。
自旅游市场复苏之后,当下朋友圈刷屏的各地“景区公主”。如果你曾去过北方的延吉,俗园里,总会遇上几位身着朝鲜服饰的“朝鲜公主”;如果你曾到过西双版纳的夜市,也一定会有几位闪闪发光的“哈尼公主”;她们画着精致的妆造,身着当地民族服饰,在跟拍摄影师的指挥下,穿梭于景区人流之中,最终抵达指定位置定格打卡。你还可以“来敦煌当西域公主”、“在洛阳体验大唐公主”、“到北京当清宫格格”。
如今打开小红书,可以看到这样的“一日公主体验卡”已经成为很多景点的必打卡项目,甚至已经形成完整产业链,也逐渐成为社交网络上的潮流。仅仅十二月,哈尔滨俄罗斯公主冬日旅拍在网络上迅速火爆起来并形成一种现象。“可以看到,大部分的“景区公主”模式,都是基于当地民族文化的再创造,是当地旅游品牌结合所在地地标文化展开的深度场景化营销。
2023年初,人们预想的”报复性消费”并没有如期而至,相反,年轻人中却不断出现一些消费的怪现象,网络热词“短暂逃离”、“反向消费”、“躺平”层出不穷,特种兵旅行、上香上庙、citywalk甚至身份出租等。人们不是不消费,而是消费的方式更加强调刚需和实用,把钱花在缓解焦虑或者满足“此时此刻此地”的兴趣,消费在降级的同时又呈现出充分的分层分级。
2023年的这些现象火出圈的背后是消费趋势的变革,2024文旅行业必将考验文旅人的产业灵敏度,更要求极强的创新能力,看看我们的哈尔滨,他们已经做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