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下午,习来到我国大陆最北端的边境临江村落北极村,仔细了解当地结合地域优势发展特色旅游、将生态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等情况。
从人迹罕至的边陲小村到人声鼎沸的旅游胜地,多年来,在党和政府关怀下,这里迎来一次又一次变迁。
北极村,原名漠河村,1999年更名为北极村,目前户籍数为1024户,人口为2401人。
这是1月8日拍摄的漠河市北极村的清晨景象(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这里是我国观测北极光最佳地点,素有“不夜城”“中国北极”的美誉。全年平均气温零下4.4摄氏度左右,历史最低气温达到零下52.3摄氏度。
3月17日,在漠河红河谷寒地试车基地,车辆在进行寒区试验。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2014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北极村在守护生态安全屏障的基础上多方求变,积极探索高质量转型发展道路。
夏有凉风冬有雪,捧出绿色就醉人。驶往北极村的途中,道路两侧的樟子松、白桦郁郁葱葱,不时会“偶遇”狍子、飞龙等野生动物。
2015年,北极村正式获评国家5A级景区。“最北邮局”“最北供销社”“最北饺子馆”等各种以“北”为名的商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备受游客青睐,村民也实现从“因北而贫”到“因北而兴”的转变。
蓝莓引游人品尝,车辆在冰面疾驰。在野生浆果采集、寒地中药材种植以及寒地试车等产业带动下,北极村将“冷资源”转化为“热经济”,不断完善绿色生态产业体系。
民宿和餐饮机构超过200家、2022年村民人均收入3.1万元……转型发展中,北极村实现了在“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中收获“金山银山”。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6日下午,习乘车来到我国大陆最北端的边境临江村落北极村,仔细了解当地结合地域优势发展特色旅游、将生态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等情况。[详细]
习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 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 奋力开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9月6日至8日,习在黑龙江省委书记许勤和省长梁惠玲陪同下,来到大兴安岭、哈尔滨等地,深入林场、乡村、高校等进行调研,前往灾后恢复重建现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详细]
9月7日,习的身影出现在黑龙江省尚志市老街基乡龙王庙村。[详细]
E-mail: xi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