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2023长琴岛·芒果音乐季五一海岛特辑在珠海长琴岛举办,这标志着
据介绍,长琴岛为珠海市重点海洋产业项目,也是全国首个“公益+旅游”无居民海岛开发项目,地域名三角岛,整岛用地面积0.87平方公里,由珠海九洲控股集团建设运营。自2017年取得开发使用权以来,长琴岛持续推进海洋海岛生态修复,并深度整合开发音乐文化资源,致力于打造集音乐文化、科普教育、主题体验、海上运动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海岛旅游综合体及粤港澳大湾区时尚文化旅游目的地。
本次2023长琴岛·芒果音乐季五一海岛特辑以大湾区为首秀,以“听说海岛浪漫,所以五一我来了”为口号,通过设置海岸露营、海滩沙龙、海风运动、海鲜美食等活动,充分展现长琴岛海岛风情。
珠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谈静表示,近年来,珠全面加强海岛保护和开发利用,努力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此次开放运营的长琴岛项目,把“音乐之岛”建设全方位融入海洋经济,必将成为一张靓丽的珠海城市文化新名片。未来,珠海将坚持“因岛制宜、一岛一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着力做好海岛整体开发策划,不断推动珠海文旅产业特色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
海岛是世界范围内的热门旅游目的地,珠海首个无居民海岛开发项目是海岛旅游目的地开发的创新尝试,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主客矛盾问题,但同时,如何保护好海岛生态环境、实现有效盈利、提升海岛旅游品质仍需得到重视。
在刚结束的“五一”假期,西安旅游人气高涨,共接待游客1330.5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7.46亿元。根据携程发布的《2023年五一出游数据报告》,西安成为十大旅游热门目的地之一。在厚重的历史文化氛围滋养下,身着唐装汉服畅游古都正在成为西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衣裙轻舞,环佩叮当,巧笑倩兮,花钿灼灼,身穿汉服的“00后”游客李月婷感慨道:“西安和唐装汉服的适配度太高了!”带着对传统文化的喜爱,这个“五一”假期,她和好友选择到西安来一场“穿越之旅”。迎着阳光,李月婷对着相机笑意盈盈,快门轻启,镜头里这个身着红色对襟齐胸襦裙古装的女孩自信从容。不远处,大雁塔在一片绿意簇拥中矗立
近年来,随着以“00后”为代表的消费群体崛起,“沉浸式旅游”逐渐成为旅游新风尚。其中,“汉服体验”是最热门的游玩方式之一。西安大唐不夜城的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以来街区体验唐装汉服的游客明显增多,目前街区共有4家汉服体验馆,提供服饰、妆面、跟拍服务。
唐装汉服轻舞,激活了西安文旅融合的新路径。在“汉服体验”热度下,位于西安市莲湖区的一洲商城成为游客旅游消费打卡的“新地标”。“随着文旅市场的强势复苏,2022年我们将主营业务由演出服租赁转为‘汉服体验’,涵盖服饰、妆面、跟拍等全环节。2023年初至今,商场里的汉服体验馆已经由20余家发展到近百家。”一洲商城的负责人唐一洲介绍。
“‘汉服体验’的热度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比如借由各地举办的汉服出游活动,花朝节、上巳节等传统节日开始被更多人熟知,云锦、缂丝等传统工艺也让越来越多的人产生兴趣。”汉服爱好者宋楠说。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4月25日,一场由大唐不夜城联动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及多家高校社团承办的“长安上巳节”华服走秀及花车巡游活动拉开序幕,幼童至银发皆身着锦衣华服,为游客奉上一场视觉盛宴。
将汉服体验和沉浸式旅游相结合,既能促进消费、带动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当前国内“汉服体验”市场竞争激烈,对于景区而言,需要有自己的特色和落地内容,促进“汉服+旅游”往品质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要求,“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依托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康养旅游”。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中医药非遗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康养旅游全面发展的重要资源。中医药非遗旅游的理念契合了旅游消费者“返璞归真”“追求健康”“绿色消费”的需求,不仅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的需求,还承担了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
为民众健康旅游提供坚强保障。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进入大众旅游新时代,单纯以“一饱眼福”为主的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旅游愿望,人们希望在旅游中保持健康、获得健康。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原创的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特色资源,注重天人合一、形神一体,构建起覆盖“生长壮老已”全生命周期的特色健康服务体系。
为中医药非遗保护发展提供重要路径。旅游本质上是人们认识世界、感悟人生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在世界交流交往中互动最为频繁也最为广泛,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大量异地游客来到旅游目的地,为中医药非遗提供更多实践和应用场景,完善中医药非遗的生态系统,激发中医药非遗的生机和活力。
为建设世界旅游强国提供有力支撑。开发具有中医药非遗特色的观光旅游、文化体验旅游、特色医疗旅游、疗养康复旅游、会展节庆旅游等旅游品牌,打造一批中医药非遗旅游示范区、目的地、打卡地、精品线路、特色小镇(街区),汇集一批中医药非遗保健品、化妆品、保健器械等旅游商品,创作一批有中医药文化内涵、有中医药非遗特色、有中国风情的中医药健康旅游文化创意产品,为旅客提供高端医疗、中医保健、康复疗养、商品消费、养老服务、中药制药过程参观等特色旅游项目。深度挖掘中医药非遗旅游产业链各板块内容,构建多渠道、宽领域、多形式、高层次、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中医药非遗旅游新格局,打造中国中医药特色旅游品牌,用中医药非遗提升旅游品位,提升中国旅游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
为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提供强劲动力。几千年来,中医药学不仅为人类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对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旅游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推动中医药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有利于国内外游客深入体验中医药文化魅力,对于普及中医药知识、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提升健康能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具有重要意义。
实现中医药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需要多方面发力,包括深挖中医药非遗蕴含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模式;制定行业标准,规范市场管理;发挥特色优势,打造知名品牌;开发多元化旅游产品,壮大支撑产业;大力培养“中医药+旅游”的复合型人才,提升服务能力;加快产业资源和区域整合,促进交流合作;紧跟时代步伐,探索线上新业态;加强对中医药非遗旅游资源的传承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走产业集群发展之路,以品牌塑造和提升为动力,打造中医药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规模效益和品牌产品。
实现“中医药+旅游”能让中医药文化通过旅游得以传播、让中医药服务得以创新和扩展,同时还提升了旅游业的品质、创新出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并延长旅游产业链。两者如何融合得有深度、有内涵、有趣味、对消费者有吸引力,仍需要市场不断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