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条轨道,不论是从大连到旅顺,还是从旅顺到大连,再也没有时间漫长、道路拥堵的困扰,两城居民的商业、休闲、旅游、居住生活实现一体化。
作为风景名胜区的旅顺南路沿线,山环水绕,风光旖旎,气候宜人,202路轨道线路延伸线在设计与建设上,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快轨与景观相融合、现代与自然相呼应。在40多公里的线公里的线路是高架线路,实现了最大限度保护环境,快轨列车就好象悬空在森林中间行驶。在试运营期,202路轨道延伸线公里,从蔡大岭站至旅顺新港站用时约50分钟,同时将根据客流情况适当增加车辆和延长始末车时间。坐在快轨列车上,列车载乘着乘客航行在森林之间、行驶在大海岸边、飞跃过水库两岸、穿行长长的隧洞……当乘客还没有来得及欣赏过瘾窗外的美景时,快轨列车就已经抵达旅顺新港终点站了,乘坐快轨列车不仅是出行,还是一次在风景名胜区里的游玩之旅。旅顺居民周会英周末时肯定要带着小孙女坐一次快轨:“这一路太美了,真是坐不够!”由于作为交通枢纽站的河口站正在建设,因此目前只能暂以蔡大岭站作为始发站。预计到明年下半年,202路轨道延伸线号线在河口站实现一票制同站台换乘。现在,公交集团特别开通两条临时公交线路,一条为免费线路有轨电车七贤岭站;一条为正常收费线路:蔡大岭站——和平广场公交枢纽站。
轨道交通是一座城市的“动脉”,为城市各个区域的规模拓展、产业升级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轨道交通以快捷的出行体验让新城与主城区一脉相连,推动城市人口迁移,带动商业抑或产业的注入,从而加速城市化进程,引领城市新的发展。202路轨道线路延伸工程起始于高新园区河口,途经黄泥川、龙王塘、大学城、水师营、旅顺开发区、铁山镇等重点软件、旅游区域,终点为旅顺新港。全线座预留站),第一期先建8个,其中7个为高架车站,只有始发站河口为地下车站。8个站点造型各异,大部分为双层车站,个别为三层车站。家住蓝湾的居民李先生畅想着即将成为现实的生活:“等明年地铁正式通车了,我坐快轨在河口直接换地铁,从我家到国际会议中心一个半小时,那时候,看完歌剧,回家睡觉,真的方便啊。”从世界不少大都市的情况来看,四通八达的城市轨道延伸到哪里,哪里就容易形成财富聚集区,形成一个个经济繁荣的市场,202路延伸线的开通必将在沿线掀起新一轮的投资热潮。沿途经塔河湾、黄泥川等重要居住区和产业区,未来还可在河口同站换乘地铁,直达和平广场、西安路、青泥洼和东港等城市核心区,轨道交通让旅顺与大连城市中心区生活圈连成一体。其所贯穿的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作为我市未来绿色产业和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吸引大量高知人群涌入。当出行变得更加便捷,风光秀美、静谧舒适的旅顺也必将牢牢吸引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汇聚于此。
如今,202路轨道线路延伸工程实现通车,与现有的公路、铁路、海路形成立体式的交通体系,真正地把主城区和旅顺两个组团连接起来,有效实现城市功能拓展,有力地推进全域城市化进程。
段进宇:轨道交通引导城市发展轨迹本报记者 魏宇娜进入21世纪以来,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愈加凸显。尤其当前我国的城市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它已不仅仅是以城市化率为指标来衡量城市发展的一个问题,同时也融进了西方发达国家第二次城市化的一些特征,即城市人口和就业向周边地区分散并逐步形成城市次级中心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轨道交通就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
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规划设计所所长段进宇指出,国际上,TOD(交通引导发展)模式主要思想是利用轨道交通引导城市轴向发展。即沿轨道交通线路进行高强度的土地开发,建设新的居住区和商业区。上个世纪末广泛应用于美国及东亚的各大都市,有效的改变了过去城市摊大饼式的扩张和严重的交通拥挤等状况,促进了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而大连主城区到旅顺以及周边区域的轨道交通建设,也遵循了这样的思路。
他指出,在宏观层面上,202延长线能够引导大连市区人口和产业向副城的转移。尤其可以把主城区的主导产业,如信息软件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生态绿色产业迁移到建设中的旅顺国家级开发区,同时实施商住混合开发,在同一城区同时解决生活生产需要,避免大多城市面临的钟摆式的交通拥挤。在微观层面上,应将地铁走廊纳入大连西部城区的总体规划,使得住宅楼宇开发和商业区的建设充分考虑到地铁可达性的影响,同时完善的公共交通设施以及良好的住宅区建设也能够吸引大量家庭在此购置物业。尤其可以形成“高新区-旅顺”的紧密活动半径,为地铁的运营带来稳定的收益。
总之,段进宇强调,202延长线的开通只是一个开始,它将影响着城市未来的各个方面。一方面能够缓解大连西部城区的人口和交通压力,另一方面通过合理的线路布局和土地开发利用,以及先进的管理体系和技术手段,可以保证城市公共轨道交通的良性循环,同时也能提升大连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交通升级引爆新区域迅速崛起本报记者 张建提及具有后发优势,又快速崛起的新城,人们常常能想到北京的昌平新城和上海的嘉定新城,她们都拥有与旅顺口区相近的先天气质。因此,在研究旅顺口区的发展趋势时,她们的发展路径无疑是最有力的参考。
昌平区位于首都北京的西北部,其最令业界最关注的是:随着轨道交通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北京高等学府不断进驻,一个巨大的“智库”正在形成。目前昌平新城汇集了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43所大专院校,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等100余所科研机构。
同时,该区域交通的发展,更加便利了与北京的经济交流,也更加便捷地承接了北京开始外溢的产业。该区域将打造“八达岭高速路+七北路”金十字高科技产业走廊,通过功能分区的办法,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区域创新体系、构筑首都人才新高地。
嘉定新城:交通让发展“迈开大步”看着嘉定新城的发展路径,人们可以看到交通在这个区域发展中的作用。2005年至2006年,嘉定新城的规划出炉,当时区域内的高速干道仅有沪嘉高速公路;2007年至2009年,伴随着A30、A12、A5等多条快速干道连接市区、轨道交通11号线建成试运营,嘉定新城进入高速发展期,新城区开始崛起,大量品牌开发商入驻,基础建设完成;2010年至2012年,随着交通体系建成,嘉定新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商业配套完善,某些方面超越主城区。这个过程中,嘉定新城在2008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区,大量企业进驻,产业体系开始见规模,土地价格提升,板块价值逐渐体现,而这与交通趋于发达的时间点吻合。
旅顺口区和昌平新城、嘉定新城有着相似的DNA。从区域距离上来看,昌平新城和嘉定新城都距离主城区30公里至50公里,旅顺口区与核心城区的空间距离也恰恰在这一范围内。从发展历史上来看,三者都属于后发区域。从交通上来看,早期交通都不够便利,此前与各自主城区的交通,更多地依赖客车。根据昌平新城和嘉定新城的发展轨迹,人们不难看出,交通导入更多人口,为区域迅速聚集资本提供了更多可能。根据数据显示,北京昌平地铁线开通的一年,昌平新区的人口增量高达62.7%,而上海11号线北段一期通车之后的一年,嘉定新城的人口增量高达33.1%。业内学者普遍认为,北上的这两大新区对旅顺口区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据此,可以预见的是,轨道交通的运行,将迅速激发旅顺口区的活力,为区域腾飞提供更大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