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深圳教育系统有一些人事变动。虽然大多属于“旧面孔有了新岗位”,但也值得说道说道,特别是借助这些变动对相关领域做一些梳理,共同探讨深圳教育的现在与将来,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9月24日,郭雨蓉以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一级巡视员的身份,率多名市人大代表到深圳市育新学校调研专门教育立法工作。
在2009年到2016年近7年时间里,郭雨蓉担任深圳市教育局局长。虽然并非教育专业出身,但她最终以自己的勤勉、务实赢得了教育界的一致认可。在她任内,深圳教育也实现了规模与质量的双提升。
2016年6月28日,郭雨蓉出任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恰好在这一天,《深圳特区报》刊登市委市政府对深圳教育的贺信。信中,市委书记、市长评价深圳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课程改革、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等育人模式初步形成深圳特色,学生在高考及国内外大型比赛中屡创佳绩,充分展示了我市推进教育内涵发展、优质发展的丰硕成果,有力推动我市教育现代化国际化不断迈上新台阶。
从2016年6月到2021年7月,整整5年时间,郭雨蓉作为南方科技大学第三任党委书记,为学校的党建工作、战略引领、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付出了大量心血,也收获了丰硕成果。
师说君注意到,在这5年时间里,南科大召开了第一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了建立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战略目标,并提出推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八大计划”;工学院党委、理学院党委成立,党建工作进一步夯实;学校新增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完成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国内外各种榜单的排名也不断提升;在此期间,南科大还举行了建校十周年庆祝大会,而校长也于2020年11月进行了更替。
不缺位、不越位、不恋位,这5年里,郭雨蓉同样交出了一份让人满意的答卷。今年教师节前,卸任南科大党委书记一职不久的郭雨蓉,获评“2021年深圳教育改革先锋人物”称号。
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她对改革有一段很精辟的表达。在郭雨蓉看来,改革中,组织资源、有力度的推动很重要,但达成共识更重要,特别是在教育改革中,我们要去寻求共识的“最大公约数”。
此次以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一级巡视员身份到育新学校调研专门教育立法工作时,她再次提到,教育立法的过程,也是教育系统和社会取得共识的过程。
显然,从事教育管理工作12年时间里,行事干练又善于团结人的郭雨蓉,对教育系统内外的多元声音早已习以为常,并始终保持一种耐心倾听与谋求共识的态度。
有这样的格局与胸怀,再加上她对教育工作的执着与情怀,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位深圳教育界的“老兵”,还将为这座城市的教育改革发展发光发热!
事实上,我们也看到,在深圳这样的年轻城市,不管是家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还是各行各业的市民,他们讨论和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在教育领域。“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教育专家”,都愿意说上一嘴。如果消极看待,会觉得这是干扰教育专业化、规范化发展的杂音,但如果积极沟通、协调甚至引导、合作,相信这会是一股强大的推动力。
9月24日,宝安区教育局公众号上发布的一则新闻《宝安区副区长练聪到宝安中学(集团)开展调研》显示,练聪的职务已从南山区副区长调整为宝安区副区长。
师说君注意到,9月9日的宝安区庆祝第37个教师节座谈会,练聪就以该区区领导的身份出席。
公开资料显示,1967年出生的练聪,2016年开始担任南山区副区长,并分管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工作。
今年7月,作为市政协委员、南山区副区长的练聪,出席了深圳市政协2021年第三场委员议事厅,并在发言中指出,深汕合作区的公共设施基础较弱,尤其是教育资源配套不完善,仍以乡村教育为基础,与深圳教育标准差距较大。而随着合作区的不断发展,对于基础教育提升的期望将会越来越迫切。她认为,教育体系的打造,除了空间供给外,体制机制的创新也非常重要。
从南山到宝安,练聪分管的教育工作也面临不同任务与挑战。对宝安教育来说,当下最艰巨的任务还是新建学位。
9月27日发布的宝安区第七次党代会报告就指出,未来五年,要超常规规划、超常规投入、超常规建设,新增学前学位2.96万座、公办义务教育学位18.7万座、高中学位1.14万座。
这样一个学位供应量,在全市各区中是属于靠前的。另一个教育大区龙岗区,未来五年的公办义务教育学位建设任务是16.53万个。
根据广东省最新公布的“十四五”期间基础教育公办学位建设任务表,深圳市要新建的公办义务教育学位数是55.41万。从宝安、龙岗发布的数据看,其中超过一半来自这两区。
近些年,深圳市教育局及其直属系统与南山教育之间的干部流动较为频繁。比如早些年的王水发到市教育局师资处工作,郑向东从市二实到深圳湾学校,以及近两年的崔学鸿从南二外到市二实,冯大学从市二实到南外高中等。
最近的一次类似变动,则是原任南山区教育局副局长,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党委书记、校长的夏育华,成为深圳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负责人。
作为中小学正高级名师,夏育华此前在湖南工作多年,曾任长沙市望城区第一中学校长,也获得过中组部“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先进个人”称号。
2018年9月,夏育华南下深圳,出任南外集团总校长。在这里,夏育华提出“精致育人”的办学思想,并在南外集团原有基础上,继承、发展,形成了“像树一样成长”的办学理念、“厚德、博学、笃行、健美”的校训和“求真、崇善、唯美、向上”的校风。
这些年,南外集团在集团化办学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探索,尤其是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深汕学校正式开办,成为引领深汕合作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一股新生力量。
新的岗位,新的挑战。目前夏育华所在的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承担着全市普通中小学管理工作,除了拟订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政策,统筹全市中小学规范办学行为,指导普通中小学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教材建设、招生管理等工作,还要负责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毕业证验核等工作。
当前深圳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还是跟10年前类似,那就是确保规模与质量的双提升。在“双减”、义务教育“国进民退”、中高考改革等大背景下,这项任务变得更加复杂、更具挑战。
日前,主持深圳市教科院工作已有一段时间的副院长李桂娟,正式“转正”为该院院长。李桂娟是一位非常低调的人。不仅此次履新没有任何报道,就是关于她过往工作的介绍性文字也寥寥无几。
在有限的材料中,师说君获悉,她是辽师大数学学院85级校友,2008年年末出任本溪一中校长。她曾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以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也是本溪市的优秀人大代表,每年都为重病学生及灾区捐款,还认领了一位到本溪就读的青海玉树灾区的孤儿……
李桂娟出任深圳市教科院副院长,当是在2018年(网上同样找不到相关任命的消息)。后来该院院长叶文梓到深圳大学工作,作为副院长的李桂娟临时主持工作。
此次李桂娟转正后,市教科院的领导班子只有“一正一副”二人,另一人是副院长潘希武。这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深圳市教科院的领导和科研力量,与其他一线城市相比,还相对薄弱。
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背景下,这样的“人才瓶颈”急需打破。
师说君注意到,早在2019年11月11日,深圳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陈秋明赴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调研时,该院提出的“思考与谋划”中,就包括:从数量和结构上优化教科研人员队伍,提高高级岗位比例,优化年龄结构,为建设一流教科院夯实人才保障。
当时,陈秋明对深圳市教科院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一是找准定位,按照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教科院定位谋划发展;二是加强教学研究,创新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三是抓好政策研究,力争成为政策研究高地;四是瞄准世界一流,尤其要注重创新发展;五是培育一流人才队伍,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我们同时也看到,在各方面人才的引进、教科研力量的夯实、教育教学成果的培育和转化等方面,市教科院正在加快步伐、加大力度。在此之外,我们认为还有两件事是比较重要的:
其一是教师发展。去年,深圳打响了百万学位建设攻坚战。百万学位,需要新增多少教师?这些教师从哪里招?招来之后如何培养,如何构建完善、科学的成长体系?这是教育部门和学校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毕竟,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的质量就是教育的质量。目前,深圳各区基本都已组建了教科院,并将教师发展中心的牌子纳入其中。相信市教科院在教师发展方面,也会有相应的大动作。
其二是服务社会。正如上文所说,深圳是一座年轻城市,市民讨论教育、参与教育的热情是很高的。但空有热情而没有专业的知识或正确的理念,反而会办坏事。师说君注意到,这些年来,北京、上海等地的教育部门以及专家、校长、名师等,越来越多地走到前台,尤其是通过网络载体,作面向社会大众的教育科普与分享,说到底,这也是构建完整、良好教育生态中很关键的一项工作。现在深圳正大力打造云端学校,大有新建一个线上教育生态之势,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探索,期待这不是一个封闭的只面向教育系统的平台,而应该更大程度地开放,面向家长、面向市民,发挥“大教育”的功效。
9月23日下午,深圳大学召开2021年纪律教育学习月动员大会。与会的新晋校领导有副校长汪永成和张晓红。
资料显示,汪永成在深大工作已有十多年时间,历任深圳大学研究生部副主任、深圳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深圳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以及党委宣传部部长等职。
而1971年出生的张晓红,此前任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多年。她同时是民革党员,深圳市、南山区政协委员。“深圳民革”公众号指出,9月23日,深圳大学召开党委常委会会议,宣布了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张晓红同志任深圳大学副校长的任职决定。
今年8月,南科大任命了一位代理副校长——金李。他是著名经济学家,曾在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哈佛商学院、牛津大学等世界名校工作过。
另一位于今年9月晋升为代理副校长的是杨学明。杨学明被誉为国际顶尖的物理化学专家,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主任、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同时也是第13届全国人大代表。
他的晋升,也使南科大校领导班子的两院院士数量增加到了3人。除了杨学明之外,该校校长薛其坤、代理副校长顾东风都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