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双减”政策、建议取消中考、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话题是代表委员们重点关注的呢?快跟着京学小编一起来关注全国两会教育热点!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副主任甘华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缓解“教育焦虑”的根本是要从教育制度上来改革,建议将小学六年制压缩至五年,初中不变,高中三年压缩至两年,并取消中考,实行十年义务教育。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林勇建议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对于个别条件不发达的地区,可以采取发放“教育券”的形式,这样有利于促进人口增长和三孩的出生数量。
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分流”,被很多家长看作是“分层”,加剧了中考竞争。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胡卫建议,加快建设综合性高中,推进普职融合发展,同时为有技能特长的高中生设立“新高考”,把高技能人才选拔出来。
全国人大代表高琛表示,“双减”所图,并非一时之治。着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积极打造“幸福教育”,实现“学生有学习的成就感,教师有职业的荣誉感,百姓有教育的获得感”,仍是“双减”时代教育需要破解的重要课题。高琛建议,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心灵滋养,构建幼小初高纵向衔接,学校、家庭和社会横向贯通的德育工作体系,以高品位的优秀文化教育提升学生人格修养,以丰富性的自主体验实现价值观自我认同,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日前,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对外公布了其即将带上全国两会的提案《关于积极应对“双减”后教师负担大幅增加问题的提案》。戴立益建议:提高教师待遇或增加教师编制;广泛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课后服务,减轻教师额外负担;完善教师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
两会前夕,全国政协委员倪闽景建议将近视率作为“双减”考核的重要指标。他表示,推行“双减”政策后,上海中小学生近视率近年来首次下降。他认为,“双减”之下,学生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教师要避免过度疲劳,课后托管要把更多时间还给孩子,或让专业机构给孩子提供不一样的视野。
“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势仍不容乐观,中小学生抑郁、自卑、厌学、逆反等现象高发,自杀、自残等行为屡见报端。”全国人大代表崔建梅建议,国家层面应尽快组织编写统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她认为这套教材应统一序列,从小学中高年级起步,直至高中毕业。内容可以包括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健康专题教育、心理辅导等内容,以便一线的心理健康老师在教学工作中有依据、有凭借、可操作,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在实处。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定州市西关南街小学副校长柴会恩建议: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支持,制定和完善支持与鼓励的相关政策措施。在工作条件、岗位编制、职称待遇、经费设置、科研进修等方面对心理教育教师给于相应的政策支持与鼓励措施,使得优秀人才或在职教师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机构。本机构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研究、研判、咨询、指导、评估、服务等工作。鼓励开设有心理学学科专业的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课程教学,加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人才供给。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胡卫表示,招聘时限制应聘者的应届生身份,既不利于离职再就业人员重新就业,也阻碍了超过择业期的往届毕业生的顺利求职。建议逐步取消高校毕业生择业期政策,在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录中,应对所有往应届高校毕业生一视同仁,消除人为就业障碍。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乡村振兴需要人才。但是,现在每年专业院校近70%的农业类毕业生转行从事非农产业,造成人才流失。刘永好建议,实施“农业人才下乡”计划,国家拿出一部分经费支持应届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可采用每年每人补贴1万元、连续补贴3年的办法,缩小与在城就业的收入差距,培育出更多的农村科技人才。
京学教育集团遵循“三维教育,高维成就”的教育理念,是一家高起点、高水准、综合型教育集团,业务涵盖托育中心、幼儿园、国学馆、儿童综合体、少儿素质培训、中小学等领域,旗下千余家爱尔福婴幼托育中心、京学幼儿园、虫洞儿童中心、京学中小学等遍布全国主要城市,是我国知名的教育集团。
尚自然,展个性,开心智,育精英,京学教育提供给孩子们一个美妙的三维空间,让教育回归自然,让个性得以舒展,开启学子们的潜能心智,培育未来的栋梁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