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看了北大韦神的小学作文才发现:最省心的教育不是鸡娃,也不是放养,而是...
“周末闲来无事,站在家中阳台上向下望去,看见一只青蛙在那里一蹦一蹦,看那青蛙的运动轨迹多么的像双曲螺旋线......
据知情人透露,韦东奕从初中起就严重“偏科”,尤其是作文,素材匮乏内容空洞,甚至把作文写成了数学推理演算过程。
韦东奕想到了家乡的燕山立交桥。于是,初中三年的作文都在写这一座燕山立交桥。
A面,是保送上北大的数学天才;B面,却是连篇像样作文都憋不出来的“语文学渣”。
韦东奕的父亲韦忠礼曾是山东建筑大学的数学教授,家里摆满很多关于数学的书。
直到小学一年级,韦东奕无意间翻开《华罗庚数学学校》,随便解了一道难度很大的数学题。
中学时,韦东奕经常会在上课时突然站起来打断老师:“错了,太麻烦,我来讲。”
但张永华却非常欣赏韦东奕的天赋,以及他对数学的赤诚和热爱,非但不以为忤,还带他做奥数训练。
正因为有父母的支持,老师的鼓励,擅长数学却总分不高的韦东奕,最后才能被山大附中免试录取。
试想,如果韦东奕的父母和老师成天纠结孩子文科不好、不通人情,逼他上补习班、逼他社交,我们还会看到一个在数学领域闪闪发光的韦神吗?
会成为一个迷茫而平庸的成年人。一个孩子如果总是在不擅长的领域里打转,他的天赋和内驱力会慢慢被消磨殆尽。
只是不小心被“埋没”了北大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去上海面试学生时,发现一个现象。
尤其是面对“真正喜欢什么?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类问题,很少学生答得上来。现实中的
学校教的科目,一样不能落下。偏科就死里补,再差也要拉到及格线上。至于孩子真正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根本无人关心,因为捣腾那些对考试毫无帮助还浪费时间。
找到孩子擅长和喜欢做的事,比逼着孩子成为“全才”更有价值。在知识爆炸,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的今天,一味要求孩子面面俱到,显然是不现实的。
看自己的孩子哪些地方有天赋优势特长,就帮他拉长,不拉他他都比别人强,一拉他就明显能拉别人好几个身位。
,还特别喜欢看动漫。有一年寒假,女儿在网上看一部日本动漫,一口气刷了200多集。
为了开学后能继续追剧,女儿每周四早早写完作业,得到父母的同意后就心满意足看起来。
女儿展现出来的绘画、写作和外语天赋大加赞赏,鼓励她坚持爱好,甚至支持她以后去国外留学学动漫。后来,凭着过硬的口语,良好的写作绘画能力,女儿高中毕业后,一口气拿到7个大学的offer,
同时满足上表中的3个条件,说明孩子具备相关的潜能,可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和培养:
诚然,现在孩子的学习压力很大,面对残酷的中高考,要放弃短板科目几乎不可能。
但有远见的父母,都会给孩子留有发展个性和优势的空间。或许将来,正是这些考试不考的能力,帮助孩子在人生路上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