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北方网新闻中心国内建党90周年天津报道正文
“雄伟的井冈山,八一军旗红,开天辟地第一回,人民有了子弟兵……”在纪念中国成立90周年前夕,我来到了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这首久违了的红歌,如今听来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令人激动不已。
“雄伟的井冈山,八一军旗红,开天辟地第一回,人民有了子弟兵……”在纪念中国成立90周年前夕,我来到了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这首久违了的红歌,如今听来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令人激动不已。
我们这一代人,对于类似耳熟能详的红歌,再熟悉不过了。可以说,我们是听着红歌出生,唱着红歌成长,这些红歌传递出一种精神,把我们带到了那个火红的年代,让人们感动,带给了我们勇气和力量,进一步激发了我们的爱国主义热情。
听着红歌的旋律和导游员的解说,我们了解到: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第一山”;在这里,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这里,科学地阐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真理;党形成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井冈山精神,始于此,行于此,直至永远……。紧接着,导游员又娓娓地向我们讲述着那段特殊的岁月:井冈山会师不是偶然的,早在会师之前,与朱德曾经有过三次联系。1928年4月28日,听说朱德率领部队来到了龙市,便前往龙江书院。在这里,与朱德进行了亲切的会谈,并商定召开两军誓师大会,成立红四军等重大问题,从而揭开了井冈山斗争和中国革命史上崭新的一页。1928年5月4日上午10时,在龙市举行了庆祝两军胜利会师和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成立大会。井冈山会师,辉映着井冈山精神形成发展和“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为中国革命播撒燎原火种的革命征程。在这里,我们又仿佛看到了朱毛红军在这里集结待命,奔赴杀敌战场的雄伟壮观的情景,深切地体会到:如果没有朱毛会师,就没有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创;如果没有朱毛会师,就没有井冈山精神的孕育;朱毛会师不仅对当时坚持井冈山斗争,建立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而且对推动全国革命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伴随着这首《西江月井冈山》高亢、激昂的歌声,我们沿着公路盘旋而上,赶往慕名已久的黄洋界。这里层峦叠嶂、峭壁千仞,绿树浩如烟海,满山遍野的杜鹃花,在绿岭青翠中泛着闪闪的红光。浓雾扑面而来,细雨浸衫而去。一惊一叹,走过了99道弯,终于来到了刻有足迹的黄洋界。黄洋界是井冈山北面的天然屏障,山势嵯峨,峰峦峻拔。“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站在黄洋界举目远眺,只见群山起伏,云雾弥漫,白茫茫的云海淹没了群山的许多山峦,只留下了最高的峰尖,像大海中点点岛屿,那飘动的云海,如惊涛拍打海岸……。如今,站在昔日地势险要,防守森严的黄洋界哨口,再也看不见战旗飘舞,再也听不见喊声震天。但身边的炮台和山顶的纪念碑,仿佛在默默地讲述着83年前军民齐心协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击溃两个团的历史佳话。和朱德挑粮上山时曾歇息过的槲树,如今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睹物思情,和朱德当年岂止是挑粮上山,他们肩上挑的又何尝不是中华民族的命运和党与人民群众唇齿相依的血肉之情?
“红米饭那个南瓜汤,挖野菜那个也当粮,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餐餐味道香味道香……”井冈山红旗不倒,人民群众是革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铜墙铁壁”。正是在这里,毛委员领导群众开展土地革命,使农民第一次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正是在这里,朱毛红军与群众一起喝南瓜汤、吃红米饭,患难与共,开展坚苦卓绝的斗争;正是在这里,毛委员提出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红军秋毫无犯;也正是在这里,得到实惠的农民第一次喊出了“万岁”的口号,然后是母送子、妻送郎参加红军,老奶奶送水送饭,小孩子放哨参战的感人场面。
“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走进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我们仿佛觉得历史在这里凝固,时空在记忆中穿梭。望着毛主席1965年“重上井冈山”的巨幅照片,那亲切、慈祥的音容笑貌,就像是看到了他老人家那伟岸的身影。看着朱德在井冈山挑粮时用过的扁担和红军用过的大刀、长矛、土炮、土枪、军装、军旗、草鞋、布袜、军号等一件件朴实无华而又弥足珍贵的革命文物,我们不由得心潮澎湃。在这里,不仅走出了、朱德、彭德怀、陈毅、罗荣桓等开国元勋,成为璀璨将星升起的地方,还走出了许多不知名的井冈英雄,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播洒在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征程中,像是一座座丰碑,巍然屹立于千山万壑之间,化为了历史的永恒。
红歌不厌百回唱,井冈山的红色之旅,使我们身临其境,再次聆听了一首首经典红歌。那感觉真的是在别的地方很难找到的。当年血与火的历史凝练成字字声声,敲打着我们的心扉。巍巍井冈山,烂漫红杜鹃。这是一块被烈士鲜血染红了的土地。它用一个个人的浪漫,一次次血雨腥风的艰难战斗,升华、凝结了一种不屈不挠的意志,一笔万古流传的宝贵财富——井冈山精神。它放射着光辉,闪烁着异彩,像一首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让我们在井冈山精神的鼓舞下,继续发扬革命传统,去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者:天津市二轻集团纪委、监察室 李海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