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网络热议。毫无疑问,“阅文风波”将平台与作者、文学和资本之间既相互成全又相爱相杀的特殊关系推到了人们眼前。
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出现的名为alt.chinese.text(下文简称ACT)的网络新闻组(Usenet newsgroup)是现在可以追溯的第一个中文网站,当时活跃的留学生们在ACT上转载中国新闻,并发表了部分原创文学作品,这些海外留学生们的国外经历和思乡之情成为ACT时期网络文学作品的主题。随后的网络电子期刊《新语丝》《橄榄树》(诗刊)和《花招》(女性文学)从ACT眼花缭乱的信息中择出文学单列成刊,从综合性文学到分门别类的诗刊和女性文学,在新媒介中对汉语文学做了多个方向、多个维度的实验和尝试。电子期刊时期的网络文学在新的媒介中以新闻组、电子邮件等新形式发行,承续新文学传统,促成了文学在新媒介中的传播。
随着家庭网络的普及,自1996年起,国内的网络论坛(Bulletin Board System,简称BBS)以惊人的速度落地生根,覆盖了现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此时,网络文学也从电子期刊转移到了BBS的大广场中,金庸客栈、清韵书院、西陆、四月天、榕树下、龙的天空、天涯论坛、新浪读书、红袖添香等繁盛一时。“三驾马车”(李寻欢、宁财神和邢育森)、安妮宝贝等网络作家脱颖而出,同时都市、言情、青春、历史、军事、悬疑、玄幻类型文学逐渐形成。
由于缺乏有效的生产盈利模式,很多网站繁盛之后很快面临陨落或被销售的危机,网络作家或职业转型或转向传统。在网络大潮中网络文学开始尝试谋生之道,读写网率先尝试收费阅读。2003年不起眼的起点中文网成功运营VIP收费阅读,这是网络文学大规模商业化的开始。
随着网络文学收费模式的全面应用,网站开始盈利,资本开始进场,开启了网络文学场域的商业集中现象。2015年3月,腾讯以50亿元收购盛大文学,与腾讯文学合并成立阅文集团。截至2016年12月底,根据阅文财报,阅文集团平台共有530万网络作家,占中国全部作家的88.3%,文学作品8400万部,形成了网络文学超级数据库,完成了网络文学的第二次商业集中。
在资本进场和商业集中的同时,网络从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简称PC)端扩展到移动端(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网络文学的付费阅读充分享受到流量红利。起点VIP收费阅读让网络作家有了安身立命的倚仗,同时也改变了网络文学形态。网络文学产业成为数字文化产业中名副其实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规模也逐年攀升。同时以网络文学为中心的泛娱乐全产业链的产业规模更加巨大。
2014-2015年,大资本在网络文学领域频繁操作,纷纷以收购、控股、整合的方式布局,以IP为中心和突破口,致力于在网络文学泛娱乐全产业链中抢得先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腾讯、百度和阿里巴巴三家互联网巨头的三足鼎立,将网络文学、影视、游戏、动漫、有声书、出版等环节打通,翘首等待时机;同时,完美世界实现了对百度文学的控股,强势将网络文学和游戏联合;中文在线、阅文、掌阅三家公司成功上市,多家网络文学网站获得投资;咪咕阅读、天翼阅读和沃阅读持续发力,中国移动、电信和联通打造移动端阅读平台。
资本的频繁操作炒热了网络文学IP,而现象级的网络小说改编加剧了这种趋势,一部网改影片或电视剧甚至成为拉动股价的重要推手。去年底电视剧《庆余年》(根据猫腻同名网络小说改编)的播出让阅文集团版权收益增长341%,更加提振了男频类型小说改编的市场信心。
近年来,网络文学市场竞争加剧,入局者都在不断调整经营策略,试图找到可持续性的商业模式。
2017年,连尚文学重归免费阅读;今日头条、趣阅读不仅提供免费阅读,用户还能根据阅读时长领取红包,阅文集团在这样的背景下损失大量阅读用户。据统计,2017-2019三年中,阅文集团版权收入占比从9%提升至19.8%,再升到52.9%,而线%。
资本逐利,阅文集团收购新丽集团及最近管理层的调整,都反映了阅文集团网络文学生产机制和经营策略的变化方向,即降低线上付费阅读的经营成本,转向盈利占比更大的版权收入,而阅文新合同更是要求无偿获得网络作家的IP改编权。“阅文风波”之所以吹皱一池春水,是因为拥有几百万网络作家的垄断性企业在新的商业模式中并没有顾及网络作家的利益分配。
在大资本的操作下,在中心IP的带动下,在利益一体的驱使下,文学、影视、游戏等领域深度融合,实现IP利润的最大化。这是资本的逻辑。
在付费阅读逐年下降、版权收益逐年上升的背景下,不管是付费阅读还是免费阅读,不断激励后来者加入,保持源头活水,使网络作家为以网络文学为中心的全产业链不断提供优质内容。这是产业的逻辑。
网络本身(尤其是基础设施)迅速的升级换代促进了媒介的发展和变革,马歇尔·麦克卢汉说:“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网络润物细无声地在社会生活、电子商务、出行方式、语言形态等方面为我们引进了新的尺度,这是网络文学变革的根本原因。这是媒介的逻辑。
纵观网络文学的发展变化,和其媒介网络一样,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动。在弄清楚决定网络文学发展的媒介、资本和产业逻辑之后,不管商业模式怎么变动不居,网络文学产业向哪个方向发展,维护网络作家的权益,维护后来者不断加入的激励机制,是网络文学最起码的人本和人文逻辑。因为网络作家,尤其是处在塔基的绝大多数的底层网络作家,才是网络文学的源头活水。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707期第6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