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两会期间围绕“到团组”策划制作“青春思政课·两会时刻”系列融媒体产品。截至3月12日,已推出《高质量发展!为了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民营经济,再接再厉!》《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三期内容。此外,《中国青年报》开设《两会时刻》专栏,及时刊发反响报道《在高质量发展前列勇当尖兵》《为民营经济撑腰打气》《汇聚起强国强军的青春力量》。第一时间推出讲话金句海报产品,如《图知道|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图知道|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
3月6日,刊发融媒体稿件《关注年轻人就业、住房等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回应青年痛点》,同时推出《两会热点串串烧》视频节目《就业、教育、生育、住房、医疗……一条红线串起青年关切》,被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客户端等转发,仅快手单平台视频浏览量达1384.1万人次。同一天,《中国青年报》两会特刊推出可视化版面《极不寻常这5年——数读政府工作报告》。《这个2%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既专业,又通俗易懂,被《作家文摘》等数十家媒体转载。
3月12日,推出可视化报道《图知道|中国式现代化真正的画笔在我们手中》,通过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及近期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阐释,将关键词交予AI,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画卷,让理论上的未来更可感可期。相关重磅报道还有《在中国式现代化蓝图上雕刻细节》。
3月8日,《两会热点串串烧》推出视频节目《解读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上新!科技部重组、加强金融监管、应对人口老龄化、5%编制缩减……》,以板块串联的形式简明解读出国务院机构改革的重点,并将其对百姓生活、国家发展的影响阐明清楚,被上级机关点评“深入浅出”。同一天,《中国青年报》两会特刊推出可视化版面解读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图文并茂。相关报道还有《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释放哪些信号》《国务院机构改革意义深远》《国务院机构改革为何一半落在金融监管》等。
3月7日,《中国青年报》两会特刊推出可视化版面解读预算报告中的重要数据“70%”——连续5年全国财政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通过突出这一大数据,凸显本届政府执政为民的理念。整版通过数据的变化,解读预算报告,呈现“积极财政政策提力增效的路线 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自立自强是本次两会上下关注的热点。本报用心用情用力组织策划多组融媒体报道。3月3日,《中国青年报》一版刊登《如何破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人才密码”》,同一天,全国政协委员潘建伟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实现高水平科技的自立自强,首先要实现科研仪器的独立自主研制。3月10日,《中国青年报》一版刊登《代表委员热议加强基础研究如何打牢科技“地基”》等。
乡村振兴是本报两会关注的重点线日,推出《参数|旧貌换新颜,乡村振兴呼唤有为青年》视频节目,结合中国青年报社社调中心“全国两会青年期待”调查数据,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张忠山、梁倩娟与返乡创业青年和乡村建设研究者共同探讨乡村发展新变化。此外,《中国青年报》两会特刊推出整版专题《代表中的新农人》等。
3月12日,专家工程师毛峻岭、清华大学元宇宙文化实验室成员余梦珑来到本报《两会青年说》节目现场,分享青年眼中的产业数字化。全国政协委员、山西数据流量生态园董事长贺晗线上连线,为传统产业向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两会青年说》共推出8期,视频总播放量超过3500万,全网曝光量破亿。
两会期间,中青报·中青网利用百度百家号支持的“人工智能内容创作”即AIGC技术,自动生成由数字主持人出镜口播的短视频报道“青小霞两会播报”。共制作7期,总传播量超500万。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青小霞两会播报”抓取“女性”关键词,聚焦多位代表委员关注的女性话题,推出《祝我们女同胞节日快乐》。
3月11日推出《【两会访谈】甲流、第二轮新冠疫情……张文宏回应群众关切》,全国政协委员张文宏在采访时回应了群众关注的甲流、第二轮新冠疫情等问题。关于第二轮新冠疫情,张文宏分析说,可能还会出现,但我国作好了充分准备,下一波疫情不会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大的影响。3月12日,本报推出重点报道《重症医学的“平战结合”之路怎么走》。
本报联合中国人民大学RUC新闻坊进行的数据分析发现,在2977名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通过公开信息确认年龄的90后代表共57人,占代表总人数的1.91%。
今年全国两会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邀请快递员刘阔与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银燕进行对谈,制作了视频和相关的专题纪录片《同舟》。3月3日,推出“快递小哥”整版系列报道,包括《全国人大代表对话快递小哥听诉求》《最熟悉的陌生人,为美好生活抵达“最后一公里”》《“国家叙事”应有更多“蜂鸟”声音》《为灵活就业群体持续发声》等。
《两会热点串串烧》3月1日推出《减轻彩礼压力、破解带娃难题、消除就业门槛……街采两会,青年这样期待》将青年声音与两会有机结合。通过原生态、接地气的可视化表述,反映了当代青年关注时事政治、国家大事的精神风貌。总阅读量破4000多万,共青团中央公众号转载,阅读量10万+,引发网友强烈关注和共鸣。
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本报关注青年女性生育问题,围绕《关于生娃,这些年轻人在纠结什么》《这些鼓励生娃的政策,哪个让你心动》两个话题,推出两期《两会青年说》。3月12日,本报推出数据动画短视频产品《数说两会破除年轻人生育烦恼,全社会这样行动》,用动漫的方式描画一位新手妈妈“痛并快乐”的产后生活。
3月9日,《两会热点串串烧》推出视频节目《“按键伤人”成本低,受害者维权难!打击网暴呼唤法治力量》,关注本报曾报道过的因染了粉色头发遭遇网暴去世的女孩,邀请代表委员及关注网暴事件的本报记者,探讨用法治力量解决网络暴力问题。单期被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官方微博转发,微博阅读量破200万,快手844.9万在看。
今年是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3月3日,由共青团中央宣传部指导,中国青年报社、共青团清华大学委员会、中国青年杂志联合主办的“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理论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的部分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和专家学者从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时代意蕴等角度进行梳理和解读,青年典型代表现身说法讲述如何传承和发扬雷锋精神,高校学子的发言则提供了一个个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的鲜活样本,与会专家和优秀青年学子代表面对面的交流和讨论时时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工网、法治网等数十家媒体进行了报道。
2023年全国两会报道,本报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强信心,聚共识,同奋斗”为总主题,紧扣议程,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以“青年关注,关注青年”“青年化阐释,可视化传播”为报道思路,聚焦“国之大者”与青年发展,青年特色更加鲜明,充分利用虚拟、数字人、全息异地同台、AI绘画等新技术新应用,发挥三维机制和融媒云厨优势,以报纸深度报道为基础,强化可视化手段,同时采取视频直播,网络专题,动画条漫,微博或抖音等话题、热搜,电子海报,图表,数据新闻,微视频,VLOG,微纪录片,专题节目,活动等多种报道样态,整合报、网、微、端和合作媒体传播渠道,形成了全媒体、立体化的传播态势。
中国青年报主持2023年两会微博主线万次讨论,先后获得微博客户端开机推荐和视窗重要位置推荐,15个线日【姜耀东委员:#建议部分岗位向35岁以上群体倾斜#】单条微博阅读量812万。#建议部分岗位向35岁以上群体倾斜# 阅读量2.5亿,热搜榜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