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召开第九次全体会议,明确提出要采取有力措施巩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
这一表态较今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表述,在政策的积极主动性上更进一步。
当前,房地产市场数据表现疲软,购房与开发投资预期双降,库存压力持续高企,在此背景下,中央的最新定调引发广泛关注。
市场普遍猜测,后续是否会有更大力度的楼市松绑政策出台,以扭转当前市场的低迷态势。
事实上,从数据来看,无论是销售端还是投资端,都显示出房地产市场亟待政策托底。
单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仅0.57亿平米,销售额0.53万亿元,环比分别暴跌45.8%和47.5%。
这一数据创下多项纪录:销售面积为2009年以来同期最低,销售额则降至2015年以来同期新低。
如此大幅的环比下滑,直观反映出新房市场成交的惨淡,也意味着购房群体的观望情绪达到了新的高度,市场预期持续走低。
今年1-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同比下降12%,这是近28个月以来的最大降幅,且下降趋势不断加速。
从阶段性数据看,1-4月降幅为10.3%,1-5月扩大至10.7%,1-6月进一步增至11.2%,到1-7月降幅已达12%,每次统计周期的降幅扩大幅度均在增加。
这种“加速探底”的态势表明,开发商对市场的信心持续不足,投资意愿大幅萎缩。
前端投资与后端销售的双重低迷,形成了恶性循环,使得房地产市场的止跌回稳变得愈发迫切,也让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显得尤为必要。
尽管去库存已成为政策重点,但当前楼市的库存压力依然严峻,且呈现总量持续增长的态势。
2024年4月,高层会议明确提出“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这是自2016年全国性去库存后,时隔8年再次将“消化存量”提上日程。
2023年底,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为6.7亿㎡;2024年全年,在去库存政策推动下,待售面积不降反增,达到7.5亿㎡。
虽然相较于此前的增长速度,当前新房待售面积的增幅已有所放缓,显示出去库存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库存快速膨胀的势头,但总量持续走高的趋势仍未改变。
高库存不仅占用大量市场资源,还会进一步压制房价,加剧开发商的资金压力,对市场信心形成负面影响。
因此,未来政策的侧重点大概率仍会围绕去库存展开,如鼓励改善型住房需求、加大政府收储力度等,通过多种手段消化存量,为市场减负。
需要明确的是,中央提出“巩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核心目标是“托底”而非“刺激回升”,这一定位与“房住不炒”的总基调一脉相承。
高层早已明确,房地产不再作为拉动经济的引擎,而是要回归居住属性,推动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因此,即便后续出台松绑政策,其目的也是防止市场过度下滑,而非推动房价大幅上涨。
从市场规律看,未来房价若出现回升,更可能是结构性、分化性的,而非全国普涨。
其动力将主要来自经济基本面的改善和居民投资预期的自然修复,政策仅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例如,广州作为一线城市中较早全面解除限购的城市,其房价自去年9月以来仍呈下跌态势,今年5月新房和二手房价格同比分别下降10.4%和12.5%,这表明单纯依靠政策松绑难以逆转市场趋势。
此外,近期政策表述中“稳中求进”的基调明确,房地产政策仍处于“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的框架内,这意味着不会出现大规模、高强度的刺激措施。
对于购房者而言,当前市场环境下,置换或改善住房需求可把握政策窗口,但需理性看待市场走势,避免对房价反弹抱有过高预期;对于开发商,则应聚焦去库存和资金回笼,适应市场新定位。
作者:言叔,资深财经评论员,坚信 “认知才是最大的不动产”。关注我,用不一样的视角看世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毛毛虫效应(哈佛研究:越是聪明人,越容易掉进这个思维怪圈!)
“努力睁开眼睛看世界吧”,新生儿努力用手扒开眼睛,网友:欢迎来到这个世界
代码暗示苹果正为 Apple Watch 测试 Touch ID 指纹识别
三星Galaxy Tab S10 Lite平板曝光:10.9 英寸屏幕,支持S Pen
小米推出 5000mAh 22.5W 自带线超薄充电宝新品:众筹价 139 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