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网站首页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时政新闻军事新闻时事新闻科技新闻房产新闻教育新闻旅游新闻
相关文章
 “传承的是名字更是精神”—…
 全国第二! 陕西32项成果获2…
 市场周报2024年第25周
 中国发布丨涉及就业、消费、…
 随着一系列房地产最新政策落…
 接地气巴黎世家开了家旅行纪…
 十一月台湾大事件盘点
 【2018-08-21】每日投融资大…
 国台办:1017万两岸民众参与…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财务造假典…
 东部战区多舰艇编队开展全要…
 干货 99%的学霸都在用的国外…
 牛年第一张罚单开给BBC中国发…
 暑假磨耳朵必备|安利你6个宝…
 中新教育丨教育部发布《2024…
 中新教育|教育部发布全国高…
 教育部发布通知中小学生迎来…
 2024时政热点:国内外时事政…
 2024时政热点:国内外时事政…
 一周热闻
 【军事观察】美国激光武器为…
 俄军事专家:中国有能力拥有…
 俄媒:一名哈萨克斯坦军人盗…
 “关注时事热点 撬动思维发展…
 用书信交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时政微观察|立德楼里话“立…
 《人民日报》今日头版头条聚…
 嫦娥六号实现世界首次月背采…
 复兴号高速列车项目获2023年…
 山东地产5月报 “史诗级”救…
 菏泽 牡丹区区 热门楼盘让人…
 菏泽 开发区区 热门楼盘06月…
 我国拟在海南自贸港暂时调整…
 時政新聞眼丨一場科技盛會召…
 时政新闻眼丨一场科技盛会召…
 2024年6月12日国家公务员国内…
 2024年01月18日周四《新闻联…
 2024年03月20日周三《新闻联…
 202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2023年度云南十治新闻人物候…
 2021年十大潮流彩妆品牌排行…
 2024年04月18日周四《新闻联…
 2024年02月20日周二《新闻联…
 2024年03月07日周四《新闻联…
 6月20日一句话看世界:新闻早…
 2024年6月23日事业单位社会时…
 成果来之不易 启示弥足珍贵
 网文史话 西陆论坛
 【智慧党建】西陆花乡的“花…
 2001年张学良逝世银行巨额存…
专题栏目
网络
您现在的位置: 时事新闻网 >> 科技新闻 >> 正文
高级搜索
“传承的是名字更是精神”——记中国科学院以老科学家命名的科技攻关突击队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6/27 17:44:12 | 【字体:

  炎炎烈日下,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愈显荒凉。一面红旗在沙海里飘扬,上面印着六个醒目的大字“彭加木突击队”。

  在新中国科考史上,科学家彭加木是一座丰碑。他曾3次进入罗布泊考察,把生命永远留在了大漠深处。

  穿越40多年的风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所“彭加木突击队”正在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进行科学考察,完成彭加木未竟的事业。

  “2021年,中国科学院党组在全院开展传承老科学家精神 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在行动专项工作。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成立以老科学家命名的科技攻关突击队。”中国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房自正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截至2024年5月,中国科学院已成立了188支以老科学家命名的科技攻关突击队。

  2020年1月11日,“中国天眼”(FAST)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FAST的建立,离不开“人民科学家”南仁东的艰辛付出。

  南仁东在大窝凼施工现场(2013年12月31日摄)。新华社发,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南先生是一位执着的倔老头,从不掩饰自己,言出必行。”“南仁东射电天文技术突击队”队长、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总工程师姜鹏说。

  在外人看来,曾是南仁东助手的姜鹏一定会对南仁东“言听计从”。姜鹏却告诉记者,为了建好FAST,他不止一次“违抗”南先生的意愿。

  比如,在选择FAST索网颜色时,南仁东希望选择白色。姜鹏则认为,就应该用索网材质的原色黑色,因为加入任何颜色都会影响材质纯度,进而影响索网的寿命,所以他据理力争。

  “最终,南先生同意了我的意见。”姜鹏说,“在工作中,南先生会倾听大家的意见。只要你讲得有道理,他就会接受,并且从不会把这些争执放在心上。”

  如今,南仁东离开已经7年了,但他的精神依然影响着贵州大窝凼的一群“追星人”。

  “我们有时会因为具体技术问题发生争论。大家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会因为我是队长就听我的。”姜鹏说,只有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才会让整个突击队更具凝聚力和战斗力。

  FAST运行期间,“南仁东射电天文技术突击队”队员到百米高塔上连夜处理设备故障。

  3年疫情期间,姜鹏带领突击队队员始终坚守在贵州的大山里,保障了FAST高效稳定运行,直接促成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高水平科学成果产出。截至目前,基于FAST的观测,科研人员已在《自然》和《科学》上发表高水平论文11篇。

  中国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宣传部部长姜秉国介绍,近年来,以老科学家命名的科技攻关突击队甘坐“冷板凳”,取得了一批原创性重大基础研究成果“李四光青藏高原地层古生物科考突击队”归纳了北羌塘地块盆地演化规律,并在上二叠统发现多处富煤沉积;“欧阳自远月球地质演化与数字地质图研编科技攻关突击队”编制了全球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夏武平高原生物科技攻关突击队”成功组装了野牦牛和家牦牛高质量染色体水平参考基因组

  “你们见过老鹰抓兔子吗?老鹰在觅食的时候,总是先飞得高高的,在空中盘旋,用敏锐的目光搜寻猎物,一旦发现目标,就会猛扑下去,紧紧抓住不放。”中国科学院声学所首任所长汪德昭院士经常用这个事例,引导学生在科研工作上要多动脑筋、下足功夫。

  “汪德昭深蓝突击队”队长、中国科学院声学所研究员郝程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的导师是侯朝焕院士,而侯院士是汪先生的学生。侯院士告诉我们,汪先生总是鼓励学生去啃最硬的骨头、挑战最难的科学问题,咬定目标不放松。”

  2021年,“汪德昭深蓝突击队”承担了我国首型反制式无人水下航行器的研制任务。该型航行器是执行水下探测任务的核心装备,是名副其实的“硬骨头”。

  两年多来,突击队队员一直在湖上、海上开展试验。“2023年6月,是航行器研制最难的时候。当时我们正在做浅水探测试验。在浅水条件下,探测器很容易受水文条件和混响干扰的影响。如何在这些复杂干扰中探测到微弱的目标信号,一直困扰着我们。”郝程鹏说。

  为帮助突击队尽快攻克难关,已经87岁的侯朝焕不顾酷暑,来到浙江千岛湖试验现场,亲自登船参加实航试验。

  “老先生在湖上待了一周多,跟大家一起分析数据。经过反复试验,我们最终突破了界面混响抑制、浅水小目标探测等关键核心技术,成功研制出反制式无人水下航行器的初样机,填补了国内空白。”郝程鹏说。

  姜秉国介绍,以老科学家命名的科技攻关突击队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迎难而上、担当作为,勇当“急先锋”,实现了多个重大阶段性突破“钱学森科技攻关青年突击队”突破多项宽域飞行关键技术;“郭永怀集智攻关尖刀连”攻克“大载重”新型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姜文汉大望远镜突击队”跨过多校正器级联校正技术难关

  “中国人搞出的理论,首先要为中国人民服务。”这是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奠基人吴仲华院士常说的话。

  “吴仲华高效低碳燃气轮机科技攻关青年突击队”在燃气轮机大科学装置建设现场。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从2003年到所里求学起,“吴仲华高效低碳燃气轮机科技攻关青年突击队”队长、工程热物理所研究员邵卫卫就一直将此牢记于心。

  邵卫卫告诉记者:“早在1950年,吴先生就创立了国际公认的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基于该理论成果,外国人成功研制出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

  “吴先生的最大理想,是研制出中国人自己的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主要依靠进口。”邵卫卫一直憋着一股劲外国人能将吴先生的理论转化应用,我们为什么不能?

  为建成燃烧室试验平台,“吴仲华高效低碳燃气轮机科技攻关青年突击队”队员连续多年扎根在江苏连云港的试验基地,调阀门、拧螺栓、跑加工“突击队队员牢记吴先生的理想,每年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在试验基地出差,试验现场就是我们的办公室。”邵卫卫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底,突击队成功建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首个试验平台CTF#1燃烧室试验平台,有力支撑了我国自主研制的F级燃气轮机燃烧室开展掺氢性能试验。

  姜秉国介绍,以老科学家命名的科技攻关突击队不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的使命担当,牢牢握紧科技“主动权”,把更多高质量的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彭加木突击队”提出了新时代新疆防沙治沙新方案;“谢毓元突击队”与其他团队合作,研发出3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肿瘤靶向候选新药;“陈绍澧轴承润滑材料与保持架突击队”研制的风力发电润滑油脂,实现新增装机5000多台套

  “以老科学家命名的科技攻关突击队,传承的是名字,更是精神。”“郭永怀集智攻关尖刀连”队长、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宽域飞行中心主任闫聪表示。

  2023年2月,习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国几代科技工作者通过接续奋斗铸就的“两弹一星”精神、西迁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科学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共同塑造了中国特色创新生态,成为支撑基础研究发展的不竭动力。

  “成立以老科学家命名的科技攻关突击队,是推动科研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事实证明其成效显著。”展望未来,房自正信心满怀地说,“中国科学院将持续推动科技攻关突击队建设,大力培育创新文化,传承弘扬好科学家精神,为我国抢占科技制高点提供坚强保证!”

科技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科技新闻:

  • 下一个科技新闻: 没有了
  •  
     栏目
    普通科技新闻 “传承的是名字更是精神”——记中国科学院以… (06-27)
    普通科技新闻 全国第二! 陕西32项成果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 (06-27)
    普通科技新闻 《人民日报》今日头版头条聚焦湖北:以科技创… (06-26)
    普通科技新闻 嫦娥六号实现世界首次月背采样返回 (06-26)
    普通科技新闻 复兴号高速列车项目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 (06-26)
    普通科技新闻 “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 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06-25)
    普通科技新闻 科技创新为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06-25)
    普通科技新闻 央视公布2023年国内、国际十大科技新闻 (06-25)
    普通科技新闻 HarmonyOS NEXT助推千行万业高效开发 WPS、蚂… (06-24)
    普通科技新闻 科技向新丨国以才立 业以才兴 (06-24)
    普通科技新闻 每经品牌100指数跌096% 港股科技类表现突出 (06-24)
    普通科技新闻 国台办回应率团访陆、花莲地震等近期热点 (06-23)
    普通科技新闻 2014年5月份时事政治及热点新闻事件汇总 (06-23)
    普通科技新闻 两会热点|全力守护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06-23)
    普通科技新闻 2022年十大最美农村路出炉!交通运输部公布名… (06-21)
    普通科技新闻 石头科技、李佳琦直播间陷618保价风波:谁该为… (06-21)
    普通科技新闻 亚洲书画界十大新闻人物——曹树林 (06-21)
    普通科技新闻 2020科技高光时刻 (06-20)
    普通科技新闻 机遇湾区|拥抱“科学的春天” 大湾区跻身全球… (06-20)
    普通科技新闻 龙庭草居全球独家引入瑞士百年抗衰与长寿医疗… (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