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网站首页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时政新闻军事新闻时事新闻科技新闻房产新闻教育新闻旅游新闻
相关文章
 盘点2020十大国际科技新闻这…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树牢服务意识 提升“一站式”…
 2024年海南省科技工作者座談…
 2024年海南省科技工作者座谈…
 端午假期市民出游热情高 深圳…
 中国城市新闻网媒联盟“聚焦…
 注意了!端午出游人次涨一倍…
 2024年6月2日国家公务员国内…
 2023新闻摘抄十条_2023年国内…
 2023年新闻热点事件_2023年新…
 “国际中文日”活动在莫斯科…
 CINEWS改版上线 打造聚光行动…
 国际网站分享-在联合国网站上…
 视线从“热点问题”到“经典…
 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对于2021年教育热点事件“教…
 公考时政:2021年8月1日时政…
 中公日报:每日公考时政积累…
 每日时政练习 08月01日
 2023中国经济趋势报告 国研政…
 记新中国首套中小学语文课本
 中国经济发展报告(2023)国…
 考编党必备:2023年时政热点…
 2022考研时政热点:江山就是…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之政治…
 【科技早报】特斯拉提高全美…
 科技24小时 0217今天的重要科…
 科技24小时 0129今天的重要科…
 热点关注:2024年房地产迎来…
 房地产新政买房卖房都有好消…
 这些楼市重磅好消息足以让购…
 国庆假期第五天 各地旅游景区…
 五天小长假国内游16亿人次 广…
 武夷山旅游人气旺 〉5天接待…
 太阳连续爆发3次耀斑!未来2…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
 就在今天下午2点国际上传了1…
 国际风云变幻猜想与冲突并存…
 国际识局:从丝绸之路走来中…
 2023教师资格考试成绩查询渠…
 中国教育考试网成绩查询入口…
 中国教育考试网-教资查成绩入…
 2023全年时政重点梳理400条浓…
 担负起文化强国建设的时代使…
 上岸重点!全年时政400条浓缩…
 解放军中印边境演练 透露重要…
 以官员称在停火协议草案第一…
 中国赴黎维和部队高标准通过…
专题栏目
网络
您现在的位置: 时事新闻网 >> 科技新闻 >> 正文
高级搜索
盘点2020十大国际科技新闻这是变局中的希望之光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6/5 9:32:54 | 【字体:

  27日,由科技日报社主办、部分两院院士和媒体人士共同评选出的2020年国内、国际十大科技新闻揭晓。

  入选的2020年国际十大科技新闻分别是:全球加速新冠疫苗研发;目前最强逆转艾滋病病毒潜伏方法发现;科学家发现宇宙物质起源之谜首个佐证;迄今最大规模人类遗传变异体目录公布;马斯克发布可实际运作的脑机接口;室温超导在超高压下首次实现;快速射电暴在银河系内起源首次确定;“阿尔法折叠”精准预测蛋白质三维结构;“基因魔剪”首次治愈两种遗传性血液病;中国嫦娥五号“揽月”而归。

  在科研领域,疫情的影响让很多研究放慢了脚步,但关乎人类自身、关乎尖端探索的事业从未搁置,我们依然看到这些消息振奋着人心,冲刷着认知,浇筑着希望。

  希望仍在。变局中我们前所未有地认识到,携手同行是这样重要,一切的不安惶恐终究只是过客,对前行者来说,头顶不熄的科技之光永照星河。

  “我希望人类在凝视深渊后会变得更聪明,意识到我们是多么的脆弱。”前牛津大学热带病学教授杰里米法拉说。

  新冠让超百万条鲜活生命离开了这个世界。为应对这场人类社会的重大灾难,史无前例的疫苗高速开发和测试大幕拉开了。截至12月10日,全球有162种候选疫苗正处于研发阶段,其中52种候选疫苗已经进行临床试验。《科学》杂志称,“从未有如此多的候选疫苗几乎同时开展大规模有效性试验,政府、企业、学术界和非营利组织也从未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在同一种传染病上投入如此多的财力、人力和精力。”

  突出的例子如美国制药企业辉瑞的疫苗研发主管凯瑟林·简森带领的团队,在破纪录的210天里推出了一支通过临床验证的疫苗;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领衔团队研发的“Ad5腺病毒载体疫苗”,在全球范围内第一个进入Ⅱ期临床试验,给世界人民带来希望。

  在这个不寻常的2020,人们看到了首批获准用于对抗新冠肺炎的疫苗推出。而在马上到来的2021年初,数种新疫苗的有效性也将变得更加明朗。

  谈“艾”变色,根源仍是对其缺乏了解。艾滋病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而HIV就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其无法治愈的原因,是因为目前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都不能彻底清除HIV感染,这种病毒会在细胞中潜伏,以此方式“躲避”免疫系统。

  亦因此,在长期病毒抑制治疗后清除病毒感染一直是研究的焦点。科学家们设计出了“激活并杀死”的方法,先将病毒从潜伏的受感染细胞中驱赶出来再进行清除。可惜,在今年以前,“激活”隐藏病毒的方法一直不算成功或有效。

  2月份,美国的科学家们通过两种方法来逆转艾滋病病毒的潜伏,而当逆转潜伏法与适当药物相结合,显著提高了清除该病毒的概率,这种“激活”隐藏病毒的手段,是迄今最强大的潜伏逆转方法。当然,两种“激活”法要结合后续的“杀死”步骤才能完成清除功能,但其无疑为医学界进一步理解病毒维持机制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艾滋病治疗研究向前迈出了“震惊的一步”。与此同时,这项成果还展示了与药理潜伏期逆转相关的概念和技术挑战。

  宇宙诞生于一场大爆炸。但在这一切的起点,理应产生同样数量的正反物质,而如果正反物质数量相同,它们相遇时又会彼此湮灭,仅留下光子和暗物质。宇宙演化至今,似乎仍然由物质在主导,“正反物质不对称”也成为自然界最大的谜团之一。

  目前为止,最有力的说法是中微子在这幕大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今年,日本T2K中微子实验国际共同研究团队为这一假说带来了重要支持:他们首次成功让“中微子振荡”现象中决定“粒子与反粒子举动差异”程度的物理量取值范围得到了限制。

  这是一项历时近10年的研究。科学家们已知中微子分为电子型中微子、缪子型中微子和陶子型中微子三种类型及其相应的反中微子,这些“变色龙”能在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行进时发生改变,即所谓的“中微子振荡”。T2K团队从近1021次质子打靶产生的中微子中检测到90个电子型中微子和15个电子型反中微子。数据分析表明,缪子型中微子转变成电子型中微子的概率,高于缪子型反中微子转变成电子型反中微子的概率。

  实验组的结论其实尚未达到可以被称为“发现”的水平。但这一结果支持宇宙中物质起源与缪子型中微子转变成电子型中微子有关,换句话说,这或是我们研究宇宙物质起源的第一个佐证,让人类距离解开宇宙之谜又近了一步。

  生物学和医学发展之迅猛,肉眼可见。现在,科学家对很多疾病的研究可以直抵分子和基因层面,深入研究人类基因组也成为解锁诸多重大疾病病因的关键。可惜的是,在人类基因组中,绝大多数基因的功能依然未知。

  揭示基因功能的一种方法,是观察基因发生突变后的结果。这些变异体往往会产生不良结果,但通常较为罕见。大规模基因测序研究则有助于考察这些功能丧失型变异体的效应,将能带来对人类生物学特征和疾病的重要见解。

  今年6月,英国《自然》旗下杂志同时发表一系列报告,集中描述了对一个汇集了逾14万人样本的数据库——基因组聚集数据库的应用,其涵盖从125748个全外显子组和15708个全基因组测序数据集中,鉴定出的443769个预测的功能丧失型变异体。这是人们迄今拥有的最大规模人类遗传变异体公开目录。

  尽管,科学家距离鉴定出人类全部的预测功能丧失型变异体还很遥远,但这一研究依然是我们现阶段深入认识人类基因功能、发现新疾病相关基因的宝贵资源。

  无论你如何评价埃隆·马斯克,也应承认他一向都敢做众人所不敢之事。8月末,他为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举行发布会,用“三只小猪”演示了可实际运作的脑机接口芯片和自动植入手术设备。其中一只猪已经植入脑机接口设备两个月并活蹦乱跳,另一只曾植入电极又取了出来,最后一只则未植入任何设备。

  Neuralink的脑机接口技术将电极沉入大脑,再利用芯片与头骨外的计算机进行通信。图片来源:CNET网站

  1911年,一名荷兰物理学家发现,当温度降低至4.2K(约-268.95℃)时浸泡在液氨里的金属汞的电阻会消失。这是超导现象,我们距离其首次被发现已过百年。

  这是一段时间仅仅数毫秒的射电脉冲。有天文学家认为,它可能只是两颗恒星碰撞时产生的噪音,另有一些人更乐意相信,这是来自外星人的信息,由高等地外文明的技术“外泄”造成。

  这是第一个探测到无线电波以外辐射的快速射电暴,且是第一个在银河系中被发现的,同时也是第一个与被称为磁星的恒星残留物有关的快速射电暴,证明了磁星可以是快速射电暴的起源。该发现得益于加拿大和美国团队对快速射电暴的持续关注,以及中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对这一天空区域的重要监测结果。

  人体每一种蛋白质都包含几十到几百种氨基酸,这些氨基酸的顺序决定了它们之间的作用,赋予蛋白质复杂的三维形状,进而决定了蛋白质的功能。几十年来,研究人员利用X射线晶体学或低温电子显微镜等实验技术来破译蛋白质的三维结构,但这种方法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且未必见效。目前,在生命体内发现的2亿多个蛋白质中,只有17万个蛋白质的结构被破解。

  镰刀型红细胞贫血和β-地中海贫血,是两种常见的基因缺陷性疾病,其共同特点是由于珠蛋白基因的缺陷使血红蛋白中的珠蛋白肽链有一种或几种合成减少或不能合成,从而产生无效的血红蛋白。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是输血或输入铁螯合剂,很可惜这些方法容易出现中毒现象;利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本是一个根治之法,但匹配的捐赠者很可能匮乏,移植后的并发症也随时会发生。正因此,基因治疗从分子水平上纠正治病基因的表达,成为病人的新希望。

  12月19日,中国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正式交接。中国首次地外天体样品储存、分析和研究工作拉开了序幕。

  美国《科学》杂志对此予以高度关注。该杂志报道中指出,嫦娥五号是中国一系列雄心勃勃探月计划的最新行动,它在月表着陆后,从月表铲取一些月壤样品,还钻探到月表之下2米采集月壤岩芯,这些样本将有助于科学家进一步厘清月球的年龄,而且是“自1972年人类最后一次执行登月任务40多年后再次从月球带回岩石样本”。

科技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科技新闻:

  • 下一个科技新闻: 没有了
  •  
     栏目
    普通科技新闻 盘点2020十大国际科技新闻这是变局中的希望之… (06-05)
    普通科技新闻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李佑楚青年托举计… (06-05)
    普通科技新闻 【科技早报】特斯拉提高全美工厂工人工资;中… (06-04)
    普通科技新闻 科技24小时 0217今天的重要科技资讯 (06-04)
    普通科技新闻 科技24小时 0129今天的重要科技资讯 (06-04)
    普通科技新闻 2021国际、国内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发布 (06-03)
    普通科技新闻 2023年度“中国十大海洋科技进展”揭晓 福建省… (06-03)
    普通科技新闻 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 火星探测、空间… (06-03)
    普通科技新闻 利安科技开启申购 公司客户资源包含罗技集团等 (06-02)
    普通科技新闻 最“科技”大学创造无数第一! (06-02)
    普通科技新闻 2021年度十大技术攻关项目验收专家名单公示 (06-02)
    普通科技新闻 典赞·2023科普中国特别报道 (06-01)
    普通科技新闻 科技盛宴!第三师图木舒克市2024年“全国科技… (06-01)
    普通科技新闻 中简科技:公司IPO募投项目于2016年6月开工建… (06-01)
    普通科技新闻 今天是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中国科学家… (05-30)
    普通科技新闻 今天向他们致敬!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 (05-30)
    普通科技新闻 科技工作者谈科学家精神:爱国、奉献与求实 (05-30)
    普通科技新闻 核心技术源自国外上市只为圈钱?昔日500亿元估… (05-29)
    普通科技新闻 新闻多一点 日照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科技… (05-29)
    普通科技新闻 起底超华科技“神秘”的安徽大客户:一家难寻… (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