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周科技·要闻动态 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在京举办;中国首个开源桌面操作系统发布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7/9 20:16:03 | 【字体:小 大】 |
据悉,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带领南工大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王建浦教授研究团队在环境友好型钙钛矿发光二极管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国际上首次将锡基钙钛矿发光二极管效率提升至8.3%。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光子学》。
近日,我国首个开源桌面操作系统“开放麒麟1.0”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拥有了操作系统组件自主选型、操作系统独立构建的能力,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据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介绍,7月7日,由中国科学院等单位设计研制的国际首台大型非谐振全储能快循环脉冲电源通过专家组现场测试。该电源在重离子治癌装置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前景。
7月4日,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本届大会经国务院批准,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以“数据驱动发展,智能引领未来”为主题,致力构建国际顶级的交流与合作平台,共创普惠均衡、创新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全球数字经济格局。本届大会设置“1+6+6+N”活动框架,即举办开幕式和主论坛,推出六大高峰论坛,配套六大特色活动,组织N场专题论坛以及系列活动。
近日,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天津海上溢油应急处置实验系统开工建设。2025年建成后,该实验系统将拥有长210米、宽25米、最大池深7米的综合实验水池,是目前世界最大也是唯一能够进行四级海况下全尺寸溢油应急处置装备试验的设施。
近日,世界第七、中国第四大水电站——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100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301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8280万吨,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作出重要贡献。
基于“祝融号”观测数据,我国科研人员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在“祝融号”着陆区发现火星古风场改变的沉积层序证据,证实风沙活动记录了火星古环境随火星自转轴和冰期的变化情况。相关研究成果6日在线日,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宣布,正式开放智能网联乘用车“车内无人”商业化试点,北京自动驾驶创新发展再登上一个台阶。此次开放后,根据《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管理细则(试行)》修订版政策,企业在达到相应要求后可在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面向公众提供常态化的自动驾驶付费出行服务。
|
|
 栏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