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潮迭起的2021年,将在中国科技史上格外闪亮。这一年,恰逢中国百年华诞。为实现科技强国的梦想,无数攻关者挑灯夜战,迎难而上;这一年,投身于民族复兴的事业,无数劳动者殚精竭虑,血脉偾张。踏着自信的步伐,我们伸展双臂,拥抱曙光。新时代的挑战,让生命迸发出异常的能量。2021,奋斗孕育辉煌。
1.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快速驯化获突破一株自生自灭的野生稻成为农民手中的粮食,需要7000年到1万年的驯化。而中国科学院种子创新研究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团队在全球首次提出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快速从头驯化的新策略,可能将这个驯化过程缩短到几十年,甚至更短。研究成果2月4日发表于《细胞》杂志。李。
2“祖冲之号”“九章二号”量子计算原型机研制成功5月8日,中科大团队制造的“祖冲之号”,打破了量子计算机最大量子比特数的世界纪录。它以一个62比特的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实现了可编程的二维量子行走。10月,它又升级到了“祖冲之二号”,可以操纵66个比特。9月18日,在2021量子产业大会上参会人员参观“祖冲之”号量子计算原型机微缩模型。新华社记者 韩旭 摄10月,中国科大、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所等构建了113个光子的“九章二号”,处理“高斯玻色取样”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1024倍,进一步提供了量子计算加速的实验证据。这也标志着我国成为目前唯一同时在两种物理体系都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实现用光量子作为计算载体,要攻克诸多难关,包括制造高品质光子源、实现高精度锁相和规模化干涉等等。比如说,光子源每次只放出1个光子,且每个光子一模一样,这是巨大的挑战。
3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历经9个多月的长途跋涉,经历了惊心动魄的火星着陆“黑色九分钟”,5月15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着陆,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着巡合影”图。国家航天局提供6月11日,国家航天局举行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揭幕仪式,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影像图。首批科学影像图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6年立项,计划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其科学目标主要是实现对火星形貌与地质构造特征、火星表面土壤特征与水冰分布、火星表面物质组成、火星大气电离层及表面气候与环境特征、火星物理场与内部结构等研究。
4“拉索”发现迄今最高能量光子5月17日,《自然》发表的一项最新成果,改变了人们对银河系的传统认知:位于四川稻城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LHAASO)在银河系内发现2个能量超过1拍电子伏特(PeV,1000万亿电子伏特)的光子,这2个超高能光子分别来自天鹅座和蟹状星云,其中1个光子能量高达1.4PeV。
据《泰晤士报》1月2日报道,投入巨大,却仅有一家“国产”试剂盒通过审批,英媒尴尬发现,如今新冠的检测,严重依赖中国...
文\杨海涛(潜能训练导师) 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终将被历史永远铭记。 2020年,全球发生了太...
2021年已经过去一半,回顾去年国内取得的十大科技成就,了解科技发展趋势及考试重点内容: 1.华为5G 2020年...
今年是中国成立一百周年。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科技事业。从革命时期高度重视知识分子...
整理新闻大事非常有意义,非常有必要。整理新闻大事,可以加深印象,重温感动时刻,重新加深思想认识,对时事知识点查漏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