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段” 对广播而言,是收视、收听率最集中、最高的时段。受众的注意力资源极为丰富和珍贵。受众的接受心理有求新的特点,总是要求获得新变动、新情况、新事实、新问题, 这是人类本能的求新心理的需要,也是受众根据外界变化调整个体的思想和行为的需要。“一日之计在于晨”,人们当然希望在新的一天开始之际获知当天的最新信息。如果将节目视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那么早间新闻节目就是地方新闻广播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从广播发展的历史来看,早新闻一直是广播节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广播节目的“脊梁”和“支柱”。从国外发达国家的新闻实践上看,新闻制造的早间神话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从资讯传播时机的选择来看,早间时段日益成为首选。
另外,从传播的文化概念上讲,早间的视听行为具有特定的文化意义。人们早起收听广播了解新闻、交通、天气等方面的最新动态消息,不仅仅是在接收资讯,同时也是在完成一种建构信念的仪式,这种信念是对“一日之计在于晨”的认同,是对健康自信、精力充沛、思维敏锐的生活态度的认同。
就地方广播的实践而言,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早间新闻”的时间概念也在悄悄发生变化。从目前各地新闻广播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地方台新闻广播的早开机在清晨5∶00~6∶00之间,第一档新闻节目播出时间以6∶00为主,由于地方台都承担了6∶30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与报纸摘要》的任务,因此,6∶00~8∶00的早间新闻节目大都被分隔为两部分,早6∶00播出的多定名为新闻早报或清晨新闻,早7∶00播出的多被命名为当地新闻或早新闻。
以目前山东省内17地市新闻广播的设置情况来看,除三地市广播没有设早新闻和清晨新闻之外,其余地方台均是清晨新闻和早新闻俱全。而且早新闻都被当做龙头节目而重点打造。对为数众多的地方新闻广播来说,早间时段是一天中新闻节目收听率最高的时段。以滨州广播为例,新闻广播只在早间时段领先,在上午和午间时段交通广播和文艺广播领先,晚间时段则是经济广播的天下。
众多新闻实践表明,早间时段新闻如果把握得宜,非常容易创造早间的高收听率。首先,广播早新闻具有快、新、全的特点。第二,内容新,形式多。广播早新闻几乎囊括了广播新闻的所有体裁,体现了广播独有的魅力。第三,资讯全。早新闻中不但有记者自采的稿件和通讯员稿件,在各媒介高度融合的今天,大部分的早新闻中都加入了报纸摘要、网络信息,有的甚至转播部分电视新闻节目音频,资讯容量极大,对惜时如金的现代人来说,收听早新闻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浏览多家媒体的新闻精华。另外,大部分地方台早间新闻节目的信息容量可以达到四五十条,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娱乐等多个方面,这种密集型、大容量的传播方式符合现代社会早间快节奏的生活,并且能够充分发挥广播伴随性收听的优势。
对现代社会而言,早新闻的时间安排也恰到好处,契合了人们早间的活动规律。电视和报纸都要诉求于受众的视觉,要求受众精力比较集中,受众的视觉专注在电视或报纸上时,其他的感知器官也相对受到限制,不便随意行动,心无二用。而早新闻播出的时间正是大部分上班族起床、上班的时间,在几十分钟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内,受众在收听广播的同时,可以从事其他事情或自由活动,具有可流动收听的优越性。这对于早上时间安排紧凑的众多受众,特别是上班族来说是种极大的便利。现在接收广播的设备多种多样,手机、车载广播、微型收音机等设备可以让人们轻松地在活动状态下流动收听,在家里听广播和在交通工具上听广播成了人们的最佳选择。
在媒体竞争激烈的今天,广播与生俱来的收听方便、覆盖面广的优势依然不可忽视。地方广播在当今时代大背景下依然享有广泛受众,传播信息的多样性和即时性、接收器材的方便性和廉价性是其迥异于其他媒体的法宝。虽然在全天时段的平均收听率下降是不争的事实,但在某些特定时段,特别是广播的传统优势时段——早间,广播依然具有相当稳定的受众群。
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每日广播开机率有三个高峰,清晨开机率最高,最高峰在6∶30~6∶59。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自己开车和乘出租车收听广播的比例会越来越高。
近年来,我国对大众媒介报道突发事件、重大或重要事件的政策逐渐放宽,透明度不断增强,从事件发生,到通过媒体正式向受众公布这一信息的最短时间,往往成为地方媒体的竞争因素。面对突发的新闻事件,广播的播报与受众的收听几乎是同步的,广播设备简易方便,可以随时插入最新的现场报道。当遇有重大天灾导致电力中断时,唯一还能持续传递信息的就是收音机。这在震惊世界的汶川8.0级大地震后表现最为明显。电视直播能够迅速帮助国内和国外的广大人群了解灾情,迅速动员外部力量前来支持。但对于面临路断、水断、电断、手机不通、电视无法收看的灾民而言,广播成了唯一的媒体。电视、报纸、互联网、手机都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空中楼阁”,广播是灾民唯一可以依赖的,也是政府在灾情发生的最初阶段指挥协调灾区救援活动,安抚灾区民众的重要传播渠道。因此,国家广电总局在地震当天向灾区紧急运送5万台收音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同时捐助1万台收音机,目前,已经有业内人士提出,将收音机作为中国居民家庭的救灾必备物品。而在日本以及其他发达国家,这已是实行多年的基本措施。
虽然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已经覆盖了大部分受众,但新受众依然源源不断地出现。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日益扩大的驾乘一族、民工潮涌来的打工族、城市日益扩大的退休人群都是广播的潜在受众。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相比其他媒体,广播早间节目的广告效果好,收费价格低廉,日益引起广告商的青睐。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广告收入已经成为地方台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收听率和广告费的性价比对广告商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以滨州为例,数据显示,2012年3月1日~31日,早7:00播出的滨州人民广播电台《滨州早新闻》和晚7:34播出的滨州电视台《滨州新闻》,这两档节目受众的收听收视率相差无几,但广告费相差极大。广播黄金时段的广告费用仅为电视黄金时段的1/20。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早间的黄金时段不仅是传播新闻资讯、行使宣传功能的黄金时段,更是蕴涵无限商机的“掘金时段”,是地方广播亟待开发利用的优势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