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网站首页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时政新闻军事新闻时事新闻科技新闻房产新闻教育新闻旅游新闻
相关文章
 热点思考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
 2020时政热点汇总(12月22日…
 2020国内新闻热点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二十大…
 2020《国内》时政热点汇总(…
 两部门发布“16条金融举措”…
 最新通知!事关房地产市场!
 事关房地产市场两部门重磅发…
 蔚财早讯 2020房地产代表政策…
 【政策篇】2020年房产政策汇…
 中国教育在线
 教育部通知:中小学将继续进…
 【教育资讯】全市中小学线上…
 中小学生的教学服务来啦1180…
 中小学在线教育定目标 五年内…
 体育时评:建设体育强国需要…
 2022年冬奥会时政素材
 时政微视频丨冬奥七年磨一剑
 见证新时代丨“冰立方”见证…
 2022年2月时事政治
 外媒:中国将组建军委科技委…
 当量子科技融入中国军队全国…
 中国军事科技10大突破中国3大…
 中国军事科技给全球上了一课…
 美专家:珠海航展证明中国有…
 2021年上半年中国旅游业数据…
 2020年国内旅游市场数据统计…
 2020年国内旅游数据情况
 旅游行业数据分析:2020年中…
 旅游行业数据分析:2020年中…
 今日时政摘抄十条2022726
 防疫宣传文案(抗击疫情美文…
 聆听时代观点丨发现中国好设…
 “重金”鼓励企业上市!“遂…
 今日时政摘抄十条202276
 【经验】跨考专业一——新闻…
 2017跨专业考研报考专业推荐…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
 福利 南大新传考研复试独家复…
 2019年考研非统考专业介绍:…
 善用“热”点时事 上好开学第…
 一堂特别的时事政治课
 2023冬实训在线——数据新闻…
 8月时政今晚开课|分类星级考…
 2021年未接种麻疹疫苗儿童人…
 11款好用的小学学习app分享让…
 该不该让幼儿园孩子学习小学…
 【校园新闻】专家进校园科普…
 15个适合孩子学习的科学APP、…
 科普app
专题栏目
网络
您现在的位置: 时事新闻网 >> 科技新闻 >> 正文
高级搜索
热点思考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1/25 3:23:38 | 【字体:

  粤桂协作助力共同富裕。广东省廉江市和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推进粤桂东西部协作,共建协作产业园,加大产业帮扶力度,当地电商得到进一步发展,脱贫人口稳岗增收。图为近日,该县农产品电商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探讨拓宽市场。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习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庄严宣告:“从现在起,中国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五大鲜明特征,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大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

  不是照搬西方模式、“少数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也不能少”的现代化

  回顾人类现代化的历史,18世纪、19世纪发展起来的一批国家,如英国、法国等,人口仅千万级;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批国家,如美国、日本等,人口不过上亿级;而21世纪中国的现代化,人口达十亿级,超过前两批国家人口的总和。

  这不仅仅是人口数量的简单叠加,更是对人类文明进步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贡献。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唯一文明历史不曾中断的国家,中国要实现现代化,无疑难度最大、方法最复杂、影响最持久。

  当今世界,一些发展中国家不顾自身发展的国情和历史方位,全盘照搬西方模式,结果发展过程极为艰难。归根结底,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

  中国式现代化不是照搬西方模式、“少数人的现代化”,而是“一个也不能少”的现代化。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阿布洛哈村,为全村65户253个人,政府不计成本,在绝壁上修建了一条3.8公里长的通村公路;全国农村平均供电可靠率达到99%,背后是一些地方“100年也收不回来成本”的电力基础设施投入;全国常态化开行80多对公益性“慢火车”,票价几十年不变……

  到2020年底,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奋战在扶贫一线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96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人口规模巨大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这既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又为现代化建设带来艰巨的任务。我们要立足人口规模巨大这个国情,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北京市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杨志成认为。

  目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0年,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8.2岁,科学家、工程师数量全球领先。这些人力资源优势不仅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久动力,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先把“蛋糕”做大,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分好,水涨船高、各得其所,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富春江畔,黄公望村第一家民宿老板朱梅娟带动村民一起干,凭借实惠的价格、热情的服务,让该村民宿产业声名鹊起,村民平均年收入从2010年的1.5万元增加到现在的近7万元,入选杭州市第一批“共富村”。类似的村庄,在浙江省有上百个,成为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生动注脚。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这一提法,引起了约旦商人协会会长哈姆迪·塔巴的格外关注。在他看来,这意味着中国为提高全体人民生活水平而奋斗的脚步不会停歇,中等收入群体会显著扩大,中国将为全球企业提供更多发展机遇。

  从《周礼·天官冢宰·小宰》中的“以富邦国,以养万民,以生百物”到《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再到《汉书·食货志》“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保有对共同富裕的美好期盼。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

  中国自成立之初,就肩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动共同富裕历史性地站到了新的起点上。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其中之一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一系列决策部署,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习曾有过形象比喻:“中国要实现共同富裕,但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要先把‘蛋糕’做大,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分好,水涨船高、各得其所,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共同富裕承载了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和文化发展研究部部长李建伟表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如今,新的历史语境赋予了这句话新的时代内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

  “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习深刻阐释精神力量的重要作用。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冠疫情暴发之初,有美国学者注意到: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除了无法为医务人员提供口罩等防护装备外,在道德上也没有为新冠大流行做好准备。反观中国,既有完备的产业体系、强大的动员组织和产业转换能力提供的物质保障,又有14亿多中国人民以高度的责任意识、自律观念、奉献精神、友爱情怀铸就的强大精神防线,因而成为全球首个恢复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以往一些国家的现代化一个重大弊端就是物质主义过度膨胀。”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孙业礼给出了进一步的解释:“强大的物质基础、人的物质生活资料丰富当然是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如果人只追求物质享受、没有健康的精神追求和丰富的精神生活,成为社会学家描述的那种‘单向度的人’,丰富多彩的人性蜕变为单一的物质欲望,那也是人类的悲剧。这个为我们所不取,我们追求的是既物质富足又精神富有,是人的全面发展。”

  如何统筹物质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世界现代化史上的一大难题。一些发达国家日益暴露出的以资本为中心、物质主义膨胀等弊病,一些后发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深陷两极分化、政治动荡,究其原因,就是在现代化进程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出现不平衡、不协调问题。

  在中国,从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到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设立烈士纪念日,再到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动学习大国建设……理想信念的根基更加牢固,精神文明的花朵愈发灿烂。

  党的二十大开幕当天,北京市的PM2.5浓度低至1微克/立方米,是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低值。

  不只是“一微克蓝”。经由过去十年艰难而有成效的雾霾治理,2021年北京PM2.5浓度达到年均33微克/立方米。有环保工作者感慨,“一微克”不只是一种结果,也是一个奋斗的过程,更是一种坚定的、前进的、突破的精神。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伐山,鼓了腰包却污染严重;护山,山清水秀却一眼看不到经济效益。浙江省安吉县余村早年间陷入的两难境地,是很多地方共同的苦恼。“下决心停掉一些矿山,这个都是高明之举。”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来到这个小山村说,“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本身,它有含金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让余村锚定了发展方向,也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从矿山遍布、灰尘漫天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余村的绿色蝶变就是“两山”理念实践伟力的生动例证。

  纵观西方国家现代化的历程,基本都走过以牺牲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为代价的资源消耗式的野蛮扩张阶段。中华民族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必须在绿水青山中实现永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擘画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

  一系列重大部署下,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打响;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相继出台;“十三五”期间,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1.7亿吨和10亿吨,关停水泥产能3亿吨。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推进的发展格局,这是一条绿色、共享、可持续的中国式现代化新路。

  小小菌草,在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员林占熺的大力推广下,被各国誉为“幸福草”。为了记住来自中国的帮助,巴布亚新几内亚一位部长甚至登报为女儿改名叫“菌草”。林占熺的办公室里有一个地球仪,上面标着许多红五星,每一颗都代表菌草技术推广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最新的数字是106个。

  港口、大桥、发电站、清真寺、议会大厦、体育场、图书馆……外交部部长助理华春莹近期在社交媒体连发13张图,分别是印在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泰国、老挝、阿尔及利亚、马拉维、苏丹、刚果(金)、卡塔尔、科威特、塔吉克斯坦等11个国家货币上的标志性基础设施。它们有一个共同点——“中国建造”。

  “适己而忘人者,人之所弃;克己而立人者,众之所戴。”发展是世界各国的权利,而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和平是发展之基,发展是和平之本。历史上,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时率领的是当时世界最庞大的船队,带去的是丝绸、茶叶和瓷器,而不是战争。

  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指出,与西方现代化的基本逻辑并不相同,与“国强必霸”的丛林法则和对抗性的零和博弈思维截然不同,与西方现代化有着本质区别。“和平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这不同于英国超越西班牙和美国超越英国的那些黑暗时刻。”拉丁美洲一位观察者撰文说,一个大国的崛起不是依靠压迫、奴役、种族灭绝和掠夺,这是第一次。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的建交国总数从172个增加到181个,同世界各国和地区组织建立伙伴关系的数量从41对增加到113对。从共建“一带一路”到“全球发展倡议”,从思想引领到全面推进务实合作,站在人类进步一边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

  “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现代化所遵循的生产力发展单纯服从于资本的逻辑,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既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理论的超越,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指出。

  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本文刊登于《中国纪检监察报》2022年11月24日理论周刊第8版)

科技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科技新闻:

  • 下一个科技新闻: 没有了
  •  
     栏目
    普通科技新闻 热点思考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11-25)
    普通科技新闻 2020时政热点汇总(12月22日) (11-25)
    普通科技新闻 2020国内新闻热点 (11-25)
    普通科技新闻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二十大精神在基层丨黄河… (11-25)
    普通科技新闻 2020《国内》时政热点汇总(11月1日) (11-25)
    普通科技新闻 11款好用的小学学习app分享让孩子更有效地“趣… (11-24)
    普通科技新闻 该不该让幼儿园孩子学习小学知识? (11-24)
    普通科技新闻 【校园新闻】专家进校园科普润童心——建邺区… (11-24)
    普通科技新闻 15个适合孩子学习的科学APP、网站带给孩子前所… (11-24)
    普通科技新闻 科普app (11-24)
    普通科技新闻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发布“2021年度气候变… (11-24)
    普通科技新闻 为汽车制造强国贡献安徽力量——江汽集团2021… (11-24)
    普通科技新闻 中国海油2021年十大新闻事件揭晓 (11-24)
    普通科技新闻 重磅推出!特别节目《回望2021——国内、国际… (11-24)
    普通科技新闻 中天硬科技|央视总台2021年度国内十大科技新… (11-24)
    普通科技新闻 中国科技成果井喷 (11-23)
    普通科技新闻 中国科技成果“井喷”令世界瞩目 (11-23)
    普通科技新闻 我国近10天重大科研成就井喷!3次令世人瞩目这… (11-23)
    普通科技新闻 成交额破50亿元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拍… (11-23)
    普通科技新闻 我国科技创新成果呈“井喷”之势 (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