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网站首页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时政新闻军事新闻时事新闻科技新闻房产新闻教育新闻旅游新闻
相关文章
 新闻周刊丨“话”疗:抗抑成…
 总理、外长更换新闻秘书!乌…
 【微特稿·时事与军事】日本…
 2021年小学生抄写新闻20字
 科学新闻 小学作业20字docx
 2021小学生新闻摘抄10条简短
 2021小学生新闻摘抄10条(小学…
 “媒体邀约”2022全新媒体邀…
 2021年十二月房地产大事件盘…
 2021年房产政策大事件回顾!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1年…
 2021年九月房地产大事件盘点
 2021年房产全面上涨?央媒21…
 线上教育怎么学?长春教育局…
 怎样让在线教育更有效
 中小学线上教育怎么做?广东…
 如何做好线上教学 厦门市教育…
 河南省淮阳中学:多举措确保…
 盘点丨2022文旅业十大事件
 放弃清明、难守五一:2022上…
 2022年度上海文化和旅游行业…
 2023改变旅游业的7件大事
 2022年山西旅游业十大新闻出…
 2021年时政热点摘抄:时政素…
 2022年1月时事热点新闻事件摘…
 2021年七月份发生的重大新闻…
 2022近期重大新闻事件10条整…
 2021近期时事新闻热点事件简…
 2023年国考笔试成绩公布后 面…
 时事素材2022年5月9日时政摘…
 AE模板-新闻实事报道模板社会…
 最新版闭眼入!2023年中高考…
 时事素材2022年4月27日时政摘…
 据“今日俄罗斯”(RT)网站…
 长沙楼市变味了!
 俄外长哀求和谈 俄军单日死亡…
 周末重点速递:ChatGPT继续发…
 2022时政摘抄50条简短2月12日
 菲律宾再向美军开放4个军事基…
 美国务院答凤凰记者:布林肯…
 全球聚焦的俄白联盟剑指何方…
 普京前演讲撰稿人:俄罗斯或…
 北约军事高官放狠话:已做好…
 岳阳新闻一分钟导读
 周末影响市场重要资讯回顾
 3月31日《中国新闻》内容提要…
 DOOPRIME:全球金融市场新闻…
 美团月付可以逾期多久(今日新…
 资讯:济南腊山航空科技有限…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七次会员…
专题栏目
网络
您现在的位置: 时事新闻网 >> 时事新闻 >> 正文
高级搜索
新闻周刊丨“话”疗:抗抑成功的她在直播间施救轻生者;擅讲故事的他把厌学孩子聊回教室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2/13 14:18:36 | 【字体:

  厌学、焦虑、失眠……甚至选择结束生命,《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指出,抑郁症发病群体正呈年轻化趋势。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到20%,其中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如果扩大到心理问题,这个数据可能更高。

  孩子与社会连接微弱,难以有效求助,家庭变故、学业压力、人际交往障碍等,都会成为压垮他们情绪的最后一根稻草。隐匿在不被理解的情绪背后的,则是割裂般的两段生活,一边是家长的无限希望,一段是对未来的无边迷茫,他们的困惑隐没在学校和家庭的方寸之地,无声地蔓延。

  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个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时代里,“敞开聊聊”成为解决问题迈出的第一步。不管是老师、家人、朋友、伸出的一双援手,抑或是自我的醒悟与成长,这都是一场关于心灵的修缮,我们希望“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失眠、反胃,住进精神病院,一次又一次地接受电击……没有人知道,患上抑郁症的日子里,秦浪浪经历了什么。

  承受着抑郁的折磨,秦浪浪一度选择“结束”自己,但最终,在爷爷奶奶的关爱中,在离异父亲的陪伴下,她在4年后走出阴霾。

  “你真的很棒。不仅疗愈了自己,稳固着自己的生活,还在帮助着别人,希望别人也能脱离困境。”这是抗抑郁作品集《180天,献给曾经的美好》序言里的一句话。作为本书的作者,又是一名抑郁症康复者,如今,22岁的秦浪浪有了更积极的角色:50万粉丝的心理自媒体博主、“抗抑星球”网络社区创始人。在这个“星球”上,聚集了上万名病友,她用自身经历,帮助更多人走出抑郁的泥潭。2月9日,她在电话里向记者讲述了这些年与抑郁症抗争的经历——

  我3岁那年父母离异,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小时候印象里,妈妈只回来看过我两次,因为她重组了新的家庭;爸爸常年在外地做生意,也很少关心我。

  2017年上高一的时候,我确诊患上了抑郁症。我跟胡同学(胡鑫宇)轨迹比较像,进入新环境遇到了学习压力,人际关系上也有困扰。总觉得自己跟身边人是对立的,比如说他们在讨论“今天吃什么呀”这种日常问题时,我就会想为什么要去思考这个问题,甚至会去想,为什么我们要去吃饭?

  后来听一个舍友说她的朋友得了抑郁症,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有这么个病。她跟我说了一些症状,我自己对比了一下,有几点比较符合,比如说睡眠的问题,入睡困难,我每天只能睡4个小时;还有一些躯体症状,比如说我会反胃、会头疼,但是去医院检查,查不出什么问题。后来才知道,那是神经失调引起的一些反应。

  当时跟我爸说自己患了抑郁症,要去检查。他第一反应是:一个小孩子有什么想不开的,有什么压力?你是不是不想好好上学,找的借口?

  后来我爸还是带我去了医院,做了很多检查,最后确诊是重度抑郁症。他看到这个结果完全傻眼了。

  治疗的过程很痛苦,吃药就是一个坎儿。很多抗抑郁的药,一开始会带来副作用,就是你会越吃越难受,差不多大部分的药是两周以上才会起作用。

  我还住过三次精神病院,住院期间接受了很多治疗,包括电击,需要全身麻醉,麻醉后就没感觉了,有两个电极片贴在头两侧。整个过程差不多持续半小时。

  对于很多人来说,精神病院就像是个泥潭,住院会加重你的负面情绪。当时我躺在那张病床上,懒到连刷牙都不想动弹,觉得这一辈子就毁掉了。幸亏我的爷爷奶奶,我就是他们带大的,也是他们把我从一个很低迷的状态下拯救了过来。

  我不愿起床刷牙,奶奶就把牙刷和杯子放到我的床边,她甚至急得都要替我刷牙了。那时候我就想,他们都那么老了,还要照顾一事无成的我,我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后来,爸爸把工作辞了,回来陪我住在精神病院,一住就是三个月。精神病院有两种病房,一种是开放式的,一种是封闭式的。我住的是开放式病房,我爸租了个椅子,就睡在旁边陪我。

  不得不说,爸爸的陪伴也让我更快走了出来。有一次我想要“结束”,割了自己的手腕,他一直安抚我的情绪。后来我半夜醒了,看到他自己偷偷在那儿哭,然后就挺触动的。

  抑郁症前前后后困扰了我4年。2021年我康复后,只是想拍视频记录一下生活,后来有很多人看到我走出来的经历,就来咨询我方法,病友越来越多,然后就慢慢做大了。

  现在的社群里,全国的病友都有,很多人不方便跟身边人说自己的症状,怕别人笑话,他们就在网上跟陌生人分享,可以敞开心扉。我现在有十几个社群,每个群都有一两个管理员,直播时人最多的一场,有5000多人同时在线。

  直播间里问过最多的问题,就是正常吃药会不会影响生孩子呀,会不会影响自己的学业、事业?因为从我刚开始做直播的时候就一直在连麦,每天都在接收别人的故事,对我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我本身也是一个曾经得过抑郁的人,更容易跟他们产生共情。后来我停播了一个月,这一个月里我一直在充电,补充相关的科普资料,报了一些培训班,帮助自己训练这种抗干扰能力。前些时候我发起了一个180天打卡活动,就是每天来分享自己开心的事,目的就是加强对自身正能量引导。后来我们把这些分享编成了一本书《180天,献给曾经的美好》。

  两年来,有一个故事让我印象很深。那是一个16岁的女孩儿,她确诊后刚开始服药时没见好,家长说她浪费钱,指责她抗压能力太差,就是为不想上学找借口,然后就把她的药扔了。

  那晚上她很想“结束”,来到我的直播间找我连麦,当时直播间里有100多人,我们一直在劝她,她一直在哭。后来病友群里有人认识她,联系到了她家人,把她救了下来。

  但是胡鑫宇没有这么幸运,我也很替他可惜。胡同学在结束的地方转了好久,他也是在做思想斗争啊。抑郁的人要选择“结束”的话,一定是要发出求救信号的。

  不表露出任何踪迹,直接“结束”,没有人会这么做。比如跟父母说:我真的很难受,能不能停下来?或者跟朋友去倾诉:我最近真的很想不开,你陪我走走好吗?反正就是这样微小的信号,是有发出过的。

  但是可能从我接触的例子来看,很多时候我们发出这样的信号,遭到的是身边人的否定和质疑。这个时候人就会更加沮丧:我发出求救信号了,他们却不救我。没有人关心我、在意我。

  作为抑郁症患者,大部分人会比较敏感,担心我现在这样很糟糕的状态会拖累到家里人,这是他们选择轻生的原因。比如说像我吧,就是缺乏被关照、被关爱,我希望、渴望爱。我会经常纠结怎么才能得到更多的爱,那我只有让自己变得更讨人喜欢,这种过程就会变得敏感,生怕自己的一言一行让人不开心。

  抑郁症人群最需要的就是倾听,共情的基础上的倾听。如果有人说自己不想上学了,你说,现在不想上学是不对的。看起来你是在倾听,但实际上在否定他。你至少要尊重他的表达欲,就是他说了他不开心,你不要急着去否定他。

  冬去春来,2月6日青岛市中小学开学,沉寂的校园里再次回荡起朗朗书声和笑语欢歌。此时,校园外,退休教师吕文强的手机却越来越“烫手”,不断有家长打来电话,求教解决孩子的各种教育和心理问题,电话那头说到着急处,有人会嚎啕大哭。每个电话,吕文强都认真答复,拆解着电话另一端麻线团般杂乱的情绪。

  夜里手机响起,是一位妈妈的迫切求助:儿子一直躲在家里,坚决不去学校……这孩子是吕文强以前教过的学生小星,今年已经上高二,“为孩子隔三差五的厌学情绪,小星的妈妈简直哭干了眼泪。”

  2月9日一早,吕文强见到了斜躺在卧室床上的小星:正两眼发直望着窗外,与世界仿佛隔离了一个无形的玻璃罩。事先并不知道老师要来,小星转头看到吕文强的瞬间,眼睛里仿佛闪出一丝光亮。

  “过年长壮实了呢,我的孩子。”吕文强放下手中带来的零食,上前一把揽住小星,看到他露出笑脸,随即话锋一转:“怎么了?开学了怎么还待在家里?”

  听到“开学”两个字,小星像被扎了一下,表情迅速僵住,低下了头,半晌没有说话,那神情让吕文强想起他初中时的一幕,“有一次他好几天不来上学,我就来家接他,一路陪他进学校。车停在学校门口时,他的脚在点地和收回之间徘徊了好久。”忆及往事,吕文强有了主意。

  “咱俩今天开个故事会,我说一件我的故事,你说一件你的故事,好不好?”吕文强新奇的想法显然起了作用,小星抬起头眨巴了几下眼睛。

  捕捉到小星的反应,吕文强开始了绘声绘色地讲述:“我小时候家里很穷,能吃口地瓜都算奢侈品。我娘跟我说‘知识改变命运’,于是我就记牢了。最开心的事儿就是去上学,每学期挣好几个奖状回来。那时候奖状很漂亮,我娘就把它们都糊在墙上,花花绿绿的糊了一整面墙。有一次,一个邻居大娘来我家串门,她不认识字,就问我娘:这些年画太好看了,是从哪儿买的啊?我也去买几张。”

  故事说到这,小星扑哧一声笑出了声,在吕文强鼓励的注视下略一停顿,诺诺地说:“老师,我不像你学习那么好,等待考试排名就像等待一场判决。我总感觉同学们都在议论我,嘲笑我……”

  吕文强用力握了握小星的手,继续道:“老师再给你讲个故事。小时候我们每个人都要去捡大粪,干活我也不示弱,别人一天能捡八九斤,我一天能捡十几斤。那时候思想政治课是没有课本的,有一次考试中,一道题全班只有我一个人答对了,你猜怎么回事?因为我捡粪的时候,经常顺着墙根找,那些考试的题目都是写在墙上的标语,看多了我就记住了。”

  一只胳膊揽紧小星,吕文强语重心长地说:“那年毕业我考了全公社第一,母亲跛着一双小脚,作为优秀学生家长上台讲话,那个自豪劲儿……孩子,自尊是自己赢来的,不是别人给的。你想要别人看得起你,首先你要站起来,不能躺着啊。”

  1977年,18岁的他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在平度郭庄中学工作26年,2003年进入平度朝阳中学,直至2019年退休,今年65岁的他依然奔走在家访路上。

  “并不是把孩子找回来,安放进教室就完事了。”在吕文强看来,融化一颗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教的日子里,吕文强常年穿着运动装,和学生一同军训,一同参加篮球、合唱等比赛。如果发现哪个孩子“不对劲”,他便形影不离地同吃同住,跟对方交朋友。

  “我小时两岁就没了父亲,我妈就教育我:别人躺着,你站着,别人走着,你跑起来。你只管努力,花会开,前路会有光。磨难不一定是坏事,它会成就更好的人生。”通过一个个“故事”,把学生的知心话“套”出来。他把这个方法比喻成“找到打开这把锁的钥匙”。

  班里曾有一个转学生,刚来时连课本都不往外拿,也不写作业,行为“怪癖”。有认识她的孩子,说她有个外号叫“傻嫚”。通过家访,吕文强得知因为家庭变故,这个女生跟着改嫁的母亲转了三次学。

  “我的课堂上,没有人可以‘特殊’,作业必须完成。”每天放学,吕文强给这个女生辅导作业,开始她只能完成一页,后来慢慢地两页、三页……逐渐跟上了学习进度。吕文强发现她唱歌特别有天赋,学校合唱比赛中便让她当领唱,比赛结束后,还让她在班里又表演了一遍。

  “这个女生以前只敢从人群边上溜边走,到后来可以走到同学们中间,融入集体,她不再是个‘另类’的孩子了。”让吕文强感到欣慰的一幕是,毕业三十年聚会上,当年的女孩已成为出色的企业家,她捧着一束鲜花,见到吕文强的那一刻眼泪抑制不住,“吕老师,我还记得你当年跟我说的话:你能成为什么人,只有你说了算,没有人可以给你贴上‘标签’。”

  “不能让一个孩子掉队。”吕文强对一些特殊孩子开“小灶”:跟有多动症的孩子一起练静坐,直到他改掉了抬腿就跑的习惯,安安分分上完一堂课;跟有撒谎习惯的孩子一起签订诚实守信责任书;跟不讲卫生的孩子一起洗脸、洗脚,直到他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一些表象只是冰山一角。”教书多年,吕文强意识到很多情况下,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对他的关注多了,成绩上来了,前路通畅,很多心理问题就解决了。大部分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先是因为学业跟不上,随之暴露出网瘾、早恋、厌学等一些问题。”

  “当然,我一个人的力量也有限,很多家长也参与到帮助孩子们的队伍里。”曾经的学生家长、在平度禁毒大队工作的王明刚,就是吕文强的“黄金搭档”。为了寻找一个逃学的网瘾孩子,一夜无眠的两人在街道、网吧间来回奔波了10个小时,找到孩子已是凌晨5点。

  刚刚结束的寒假里,吕文强被邀请回学校给新教师做了一场培训,他说:“后进的孩子,就像站在一个十字路口,有人拉他一把,他就迈过那个坎了,人生就完全不一样了。对后进学生的帮扶,正体现了我们的教育精神。”

  从小星家走出来,已是下午3点多。吕文强的电话再次响起,“哥哥,给你说个好消息,小兰考上正式教师编了!……小军刚升职了,过年回家没住几天就走了,忙着带队去外地搞计算机软件研发。”

  “太好了,祝贺你,弟弟。”吕文强高兴地拍着大腿。他口中的“弟弟”其实是一位学生家长,这段亲如一家人的故事说来线年,吕文强在一次手术康复后刚返回学校,就被叫到了校长办公室,有学生家长指名要把儿子送到他班里就读,正是小兰和小军的父亲。

  “学校里要是有10次打架,9.9次都有小军参与。”吕文强对这个令人“头疼”的学生早有所闻。那天站在屋子中央,被众人目光包围的小军依然是一副不服气的样子,他手臂上还流着血,显然是刚闯完祸留下的“痕迹”。

  小军父亲攥紧吕文强他的手:“吕老师,救救这个孩子吧,我算是管不了他了,我说他几句,就攥着拳跟我瞪眼,气得我下雪天在外面走了几里地,边走边哭,孩子大了,怎么养成个冤家了……”

  吕文强问及小军手臂受伤的原因,原来是因为考试没考好,这孩子跟自己生气,一拳捣破窗玻璃时划破的。“知道自己没考好,还是有上进心嘛。”小军没想到老师上来先肯定了自己,攥紧的拳头慢慢松弛下来。

  没想到小军会这样理直气壮地回答,父亲被他气得要挥拳头,吕文强赶紧拦下,转身轻描淡写地反问:“一个人喜欢另一个人,这很正常。但是,你们两个人能不能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呢?”

  为了融化小军这块“硬疙瘩”,在学校里吕文强跟他同吃同住,周末还经常去他家家访,了解到小军一家并不富裕,住在城中村。小军在小学时一直名列前茅,父亲把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升入初中后,小军的成绩不那么突出了,父亲给他的压力却越来越重,他无助的情绪无处发泄,便出现了打架、早恋这样的问题。

  “老弟,孩子还小,不能给孩子太大压力,咱大人该承担的也要承担起来。”吕文强和小军父亲多次恳谈,“我给你出个主意,你家靠近马路,可以拿几间房开个小旅馆,这样收入就多了。”为此,吕文强拿出3万多元,资助小军家的小旅馆顺利开张。

  吕文强还找来毕业的学生给小军讲大学生活和外面的见闻,“反复唠叨,讲各种故事给他听,也不知道哪句话他听进去了,一下子就像变了个人。”在吕文强的鼓励下,浮躁的小军慢慢沉稳下来,后来考上了一所985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成为一名软件工程师。

  “孩子们,你们还年轻,未来会有无限的可能。”课堂上,吕文强每次都会用激动的语气道出这句话。他就像一个奋力摇动旗帜的旗手,目送每一个从身边起跑的孩子一路奔向远方。

  走进吕文强的家里,家具十分简单,但客厅里却布置了很多装饰品:笔力遒劲的“桃李满天下”匾书,精美的十字绣,造型奇特的根雕……这些都是学生们亲手所作,送他的礼物。

  客厅角有一盆鲜艳的年宵花,嫩黄的花瓣正娇艳绽放,“肯定是哪个学生送的,就是没有留下名字。”吕文强打电话问了十几个常来他家串门的学生,都没人认领,暂时成了一桩“悬案”。

  客厅的桌子上放着一副他戴了七八年的黑色手套,指尖处都磨得发白了,吕文强也不舍得扔掉,这也是一个学生送的。每次想起这个孩子,吕文强总是摇摇头,笑着嗔怪道:“当年为了抓这个调皮蛋,真是费老劲了。”

  这也曾是一个网瘾很重的少年,经常从学校里失踪,每次吕文强都是一晚上不睡觉去找他。有一次堵住他藏是在学校锅炉房的角落里,当时正伺机翻墙逃出校园。很长一段时间,吕文强几乎寸步不离地陪着他,引导他。

  考上大学后,他送了一副手套给吕文强:“老师,谢谢你没有放弃我,我永远忘不了,有一次大冬天你在网吧里拉我的手时,你那双手冻得冰凉,手指头紫得僵直,像冰棍一样。”

  春节前后,吕文强那部“烫手”的手机也经常接到学生们的来电,陆续有毕业的学生们给吕文强打来电话,或汇报成绩,或问候拜年,有人提出小要求:“吕老师,我还想听您给我们讲故事。”

  “总的来说,青春期学生焦虑甚至是抑郁的情绪,多来自学习压力以及青春期关系,尤其进入初中、高中阶段,很多孩子面临适应的问题。”青岛市家庭教育讲师团首席专家、青岛五十九中心理老师于明东曾参与过一个专业调查,“调查显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在20%左右。在一些调查里,它的数据可能会更高,接近30%。”

  “在原来的学校学习成绩不错,到了新的学校之后表现不突出,他会产生‘生活没有意义’这种感觉。”于明东遇到过很多这样类似的例子,“青少年的意义感是很重要的,就像胡鑫宇一样,他在日记里多次提到‘生活没有意义’,一旦觉得无意义了,就好像努力了也没有用。同时他们又很困惑,不知道用什么方式能解决自己的困难。”

  “当然,家长也不用谈抑郁色变,过分担心。”于明东把心理问题比作感冒,“不是所有的心理健康问题都会发展成抑郁。有一部分孩子,他有可能会通过慢慢长大、家人陪伴、朋友关心,通过自己的阅读等方式,慢慢自愈。人是有一定的自我康复能力的。”

  “目前,包括学校、家庭在内,都在搭建更多的疏导渠道,去及时发现、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孩子。”于明东介绍,学校现在都配备了专兼职心理教师,越来越多的家长也能够以开放的心态面对孩子的心理问题,“总体来说,从学生到家长,对待这个问题心态是越来越开放了,有了更多科学认知,整个社会对心理问题表现出更多的宽容和理解。”

  自2020年至今,于明东开展了几十场家庭教育公益沙龙活动,做这些活动的初衷,就是普及一种“接纳”的思想。“在这些公益沙龙里,家长不一定要学会心理辅导,至少知道出现这个问题,不要一味指责孩子是装的,或者说不承认这个问题的存在。有些孩子是需要接受一些专业医疗帮助的,能意识到这一点,就已经帮到孩子了。”

时事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时事新闻:

  • 下一个时事新闻: 没有了
  •  
     栏目文章
    普通时事新闻 新闻周刊丨“话”疗:抗抑成功的她在直播间施… (02-13)
    普通时事新闻 总理、外长更换新闻秘书!乌政府新闻工作被指… (02-13)
    普通时事新闻 【微特稿·时事与军事】日本首相接受鼻窦炎手… (02-13)
    普通时事新闻 岳阳新闻一分钟导读 (02-13)
    普通时事新闻 周末影响市场重要资讯回顾 (02-13)
    普通时事新闻 3月31日《中国新闻》内容提要 资讯 (02-13)
    普通时事新闻 DOOPRIME:全球金融市场新闻摘要!(2月7日) (02-13)
    普通时事新闻 美团月付可以逾期多久(今日新闻)2022已更新 (02-13)
    普通时事新闻 时事点评 以反恐为名土耳其与美国博弈上了 (02-11)
    普通时事新闻 吴说周精选:Kraken质押被禁与新闻Top10(020… (02-11)
    普通时事新闻 京东加入ChatGPT热潮确认推出产业版产品ChatJ… (02-11)
    普通时事新闻 【时事点评】经济修复进行时 (02-11)
    普通时事新闻 美国加州一输油管道发生泄漏致部分地区燃油输… (02-11)
    普通时事新闻 热点资讯:小红书网页版上线;抖音电商优质创… (02-11)
    普通时事新闻 时政热点:2020年11月25日时事政治、热点新闻… (02-11)
    普通时事新闻 时政热点:2020年11月27日时事政治、热点新闻… (02-11)
    普通时事新闻 每周打卡!时事热点小测试(第三十一期) (02-11)
    普通时事新闻 国考时事政治:2020年国内时事知识热点汇总(… (02-11)
    普通时事新闻 宁波工业(信息产业)协会每周资讯(第210期) (02-10)
    普通时事新闻 时政新闻眼丨第10次开讲“新年第一课”习深刻… (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