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强调,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数字经济。今年上半年,我国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不断释放数据要素潜能,助力数字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我国数据资源体系建设蓬勃发展。在上海,以张江科学城为载体正在打造数据要素产业集群。在福建,大数据交易所去年成立以来带动总产值已超过42亿元。在陕西,已有20多个省级部门启动应用政府数据共享平台,探索数据合作新模式。
数据资源是数字中国建设的核心要素。习多次对数据资源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统筹推进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
2022年底,国家出台“数据二十条”,从数据产权、流通交易等四方面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今年年初,《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发布,强调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组建国家数据局,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随着顶层设计的持续完善,我国数据要素大市场落地加快布局。
截至目前,全国已成立48家数据交易机构,数据资产评估、登记结算等市场运营体系加快建设,数据采集、存储、应用等领域专业化企业快速发展,数据要素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在深圳数据交易所,成立以来已推出了1500多个数据产品。
当前,我国数据要素产业生态逐步健全,已发布33项大数据领域国家标准,数据要素流通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广东、天津等多地探索建立“首席数据官”机制,加快培育数据管理人才。建设成立12个大数据领域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产业集聚效益持续激发。
随着各地加快探索数据流通新模式、创新场景应用,数据要素价值的持续释放正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2022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1.57万亿元,同比增长18%;数据产量达8.1ZB,同比增长22.7%,占全球数据总产量10.5%。数据资源供给能力和流通应用创新不断提升,数据要素正成为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之外最先进、最活跃的新生产要素。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今天(8月7日)公布,7月份中国电商物流指数为110.9点,比上月提高0.3点,保持连续上升态势。具体来看,电商物流企业供给能力持续增强,物流时效指数、人员指数创出近两年新高。另外,需求增长动能强劲,7月份电商物流总业务量指数121.8点,同比增长超过20%,农村电商业务量指数为127.8点,同比增长超过25%。
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7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043亿美元,较6月末上升113亿美元,升幅为0.35%。我国外汇储备连续两个月上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
杭州亚运会体育比赛项目门票的预售阶段昨天(8月6日)24时结束,预售期间共销售5批次总计30个体育比赛项目、300多个场次,约95万张门票。上述30个项目的剩余门票,以及预售阶段未上架的26个项目门票将于8月14日开启实时销售后陆续上架销售。
今年上半年,宁波海关共监管进出境船舶12286艘次,同比增长3.96%。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79亿吨,同比增长6.0%,继续保持全球港口第一;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768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2%,继续保持全球第三。目前,宁波舟山港航线.港珠澳大桥单日出入境车辆突破1万辆次
随着“港车北上”“澳车北上”落地实施,8月6日,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单日出入境车辆首次突破1万辆次,刷新口岸单日最高纪录。口岸出入境客流达到7.2万人次,创近三年客流新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