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20,不仅中国网友和军事爱好者念念不忘,而且国外的所谓学者、专家和军事评论员也它极度关注和重视,对此进行了持续的追踪和报道。
尤其是“1945”这家著名的军事网站,对于轰-20隐形轰炸机的的报道,已经到了通篇累牍的程度,这在国外军事网站中也是极为罕见的现象,从侧面印证了美方对轰-20的重视。
“1945”网站对于轰-20的报道中,曾一度将轰-20的航程,死死地咬住在5000英里,就是不松口。折算成标准长度单位,轰-20的航程,也就是8046.72千米,一般习惯以“公里”来表达。
对于稍有军事常识的网友而言,轰-20最大飞行距离只有8000公里,肯定是美方在报道时有意将其贬低的数据。轰-6K的航程都有8000公里,又有多少人会相信轰-20航程只有区区8000公里。
对于中方寄予厚望,集全国航空科研和生产体系倾尽全力打造的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轰炸机,轰-20只有8000公里航程,中文网络上的读者没有多少人会相服,只能说是美相关人员的忽悠。
B-21“幽灵”,是美现役隐形战略轰炸机,从空中摔下来1架以后,机队规模就保持在20架。已经是全球独一无二的存在,截至当下,他国都没有入列隐形战略轰炸机。
目前,已知中方在研制轰-20,俄方在研制PAK-DA,这两款同样拥有隐形性能的战略轰炸机。对于战略轰炸机来说,一般航程都会超过1万公里,载弹量最起码20吨起步。都是军方和军迷眼中的硬杠子,达不到这两个标准,称“战略轰炸机”都会感到不好意思。
“1945”网站,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轰-20的航程说成5000英里,至少仍然能维护美军方现役B-2A隐形轰炸机在字面上的优势。
对于具备后发优势,对标甚至要超越B-2A的轰-20,倘若将研发时将航程定位在8000公里,那么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对于弥补“三位一体”核打击中极为关键的空基核打击,可谓于事无补。
轰-6K的空中受油版轰-6N,机内燃油航程就有9000公里,经过1-2次运油-20的空中加油以后,航程就超过了1万公里,外挂最大射程2500公里的KD-20陆攻巡航导弹,事实上就拥有了远程打击能力,称得上是一款“战略轰炸机”了。
中方现役轰-6K航程就达到8000公里,轰-6N已经达到了9000公里。“1945”网站一度咬住轰-20航程仍然维护在8000公里,脚趾头都能想到这个最大飞行距离,对于战略轰炸机来说,是不够看的。
轰-20,作为一款战略轰炸机,在正常携弹20-25吨下,拥有1.2万公里的航程,至少达到美方现役B-2A隐轰的水平,猜测是最起码的;超过B-2A是水平,也在情理之中,B-2A毕竟首飞在33年前了。
现在,“1945”网站认为轰-20航程有1.2万公里以上,最大载弹量45吨,是B-21“突袭者”的整整3倍。倒推过去,意味着B-21隐轰的携弹量为15吨。对于战略轰炸机来说,这个载弹量指标,似乎有点不太好看。
“1945”网站还称轰-20在机翼设置有专门的弹仓,能携带远远空空导弹,机载相控阵雷达在锁定空中目标以后,发射空空导弹具备与战斗机空战的能力。
此外,“1945”网站猜测轰-20能从机体内部释放出无人机,能执行远程警戒和侦察、电子战干扰、与战斗机空战以及实施对地/海攻击等。
轰-20,从只有8000公里航程,到1.2公里航程以上,又能发射空空导弹与战斗机直接空战,又能释放“轰炸机伴侣”——机载无人机,实施对地攻击等,同样都出自这家“1945”军事网站,贬低和吹捧同时并存,是所有军事网站中极为矛盾的现象。
透过所谓学者、专家和军事评论员对轰-20的评价,背后折射出的其实是美军方对于中航集团西飞公司摸着“鹰酱”石头过河,借鉴B-2A“幽灵”隐形轰炸机使用装备经验,同样要将轰-20打造成一款拥有飞翼气动布局,凭借出色隐形性能刺穿现役防空体系,实施对地/海高价值目标远程攻击的担忧。
B-21“突袭者”,编号001(T1)首架原型机,刚组建完毕不久,还不具备首飞的前提下,就急于对外公开亮相。12月2日,美防长亲自出席B-21的揭幕仪式,并声称B-21能执行“穿透性打击任务”,是美方威慑战略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
此举,就是以此向外界彰显在隐形轰炸机领域,美军方仍然一家独大的态势,不容他国挑战,在他国还未入列隐形轰炸机时,美方第二款隐形轰炸机即将在2027年起陆续装备。
最终,美军方将采购和装备149架的规模,用来取代现役B-1B、B-52H轰炸机。届时美空军将拥有全球最为庞大的隐形轰炸机群,领先他国至少二、三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