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队简介:77集团军“两不怕”旅某营二连,诞生于抗日战争的烽火当中,经历大小战役战斗数百次,在进军西藏途中率先叫响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口号。历经战火洗礼和岁月考验,先后被授予“硬骨头六连式的连队”和“基层建设模范连”荣誉,“阳廷安班”、“张兆林班”两个英模班精神永驻。新时期,连队官兵勠力转型建设,建连育人成效卓著,先后被陆军表彰为“学习大功三连先进连队”、“四铁先进单位”。
59年前,那场边疆保卫战斗中,面对敌军以地堡群为支撑的坚固防御,阳廷安带领全班战士,接连克敌27个地堡,全班战至最后一人仍坚持战斗,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扬威对敌前线。战后,张国华将军进京汇报时,毛主席对此高度赞扬:“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这是你们的发明权”。
“阳廷安班”所在连即是最早叫响“两不怕”精神的二连。1952年5月,随18军进藏的二连所在团,投入山高河多、地势险要的康藏公路拉萨至巴河桥段323公里道路修筑,二连担负着最艰险的工布江达皮康崖段施工任务。
“不怕那风来吹不怕那雪花飘,起早晚睡忍饥饿,各个情绪高,开山挑土架桥梁,筑路英雄立功劳……”施工中,官兵们在连肚子都吃不饱的情况下,抗缺氧、战严寒,在悬崖绝壁上,用几十米的绳子吊着身子悬空打孔放炮,在刺骨的冰河中破冰打桩,以“敢叫高山低头,敢让冰河让路”的英雄气概,诠释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
一个口号叫响了69年,一种精神传承了69载。今天,走过83年的二连,在转型重塑征程中狠抓军事斗争准备,不图花架子,只求真本领,努力锻造能打仗、打胜仗的过硬基层。
移防西藏之初,从温润平原到风雪高原的突变环境给了二连官兵当头一棒——以往得心应手的训练课目,全都“卡了壳”。面对困局,二连官兵不言困苦,集智攻关破解难题,围绕高原作战重点课题,设置10多种战术情况,在难局、险局、危局中研练提升作战能力,采集整理了多组高原作战数据在全旅推广。
将技能练到极致、将武器用到极限。在二连,每周1次的武装三公里、2次夜间训练,每月1次20公里全装负重战斗体能训练、2次强化训练雷打不动。干部骨干身先士卒带着练,普通战士铆足劲头比着干,战士们经常磨破衣服、跑穿鞋底、练出厚茧。
2019年,在集团军年终军事训练抽考中,该连3个课目取得2个优秀,1个及格的好成绩,在驻高原部队建制连考核比武中名列第一。“阳廷安班”战士张辉,被旅选拔为狙击集训训练尖子,参加了旅、集团军、战区陆军3个层级狙击尖子集训,以集团军第一名的成绩参加“西陆猎鹰”狙击比武,获得某枪型第4名的优秀成绩。近年来,连队30余人次在上级比武竞赛中摘金夺银,连续11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没有与生俱来的勇者,只有锻造出来的利剑。“敢打、敢上,不怕苦、不怕死”,火热的练兵场成为二连官兵传承血脉、彰显勇士血性的战场。连队常态开展争当精武标兵、争破训练记录、争做攻关能手、争扛比武红旗等“四争”竞赛,每逢大项任务,官兵写决心书、立军令状、向先辈先烈宣誓;每逢重大纪念日,大讲“两不怕”精神蕴含的8个血脉基因,定期组织思想大检验、亮点大展示、进步大盘点,连队官兵学历史传统、当时代新人,争创“四铁”先进单位、争当“四有”优秀个人蔚然成风。
去年,“两不怕”旅担负“双争”试点任务,二连作为旅试点单位,率先探索规范《“双争”考评实施办法》,采取设置评比栏、制作自励卡等方式,坚持每周评选“四星”,把“样子”立在身边,引导官兵与学习标兵比理论素养,与训练尖子比军事素质,与岗位能手比敬业奉献,形成人人当标兵、事事争第一浓厚氛围。
拨开浩瀚历史烟云,时光荏苒薪火相传。二连从历史中走来,骨子里赓续的“两不怕”血性底色从未改变,在强军兴军新征程里,连队官兵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以实际行动赋予“两不怕”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