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三亚提起“造林大王”范志光大家都很熟悉,这位马来西亚侨眷从1986年开始发展造林和经济作物,他用勤劳的汗水不但换来了自己的幸福生活,还解决了偏僻山村乡亲们用电的困难,也让村里的教师住上了楼房。不过很少有人知道:范志光今天所拥有的一切,是从一位下岗工人开始的。
眼前这位皮肤黝黑,身体结实的中年男子就是范志光,尽管现在他已经是三亚绿色工程有限公司的老总,可每到仲夏时节,他总是喜欢和香蕉园的工人们一起体会着丰收的喜悦。
范志光是马来西亚侨眷,祖籍海南文昌,1986年正在当售货员的范志光下岗了,经过18年的艰苦创业,他成为了“全国绿化劳动模范” “全国乡镇企业家”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今年被评为全国“侨界十杰”。
尽管如今有了不少的头衔,可走在这成片的桉树林里,范志光总会想起当年下岗时,从这里再创业的情景。下岗那年范志光26岁,年轻的小伙子没有抱怨,而是承包了家乡羊栏镇200多亩的荒坡,开始种植小叶桉。
范志光:当时第一年种的时候死了很多,死了30万株,当时心很凉,刚刚种下去就死了,觉得很苦恼压力也很大,想到了放弃。
就在范志光最困难的时候,三亚市林业局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无偿提供30多万株桉树苗,这对于范志光来说可谓是雪中送炭。
如今,范志光创建的三亚绿色工程有限公司已经发展成为海南省农业产业龙头企业,营造经济林1400公顷。这一片林子种植的就是专门从台湾引进的专利品种——台湾四季笋,竹笋园获利颇丰,更为300多人解决了就业。
自己的日子好过了,范志光开始关注三亚偏僻的扎南村。他出资帮助村民修的路,拉近了山里山外的生活;而对于家乡羊栏镇范志光更为了解,这个小山村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用柴油机发电,电路老化使村民家中经常5、6天没电,范志光出资80万元,改造了供电线路,使村中近百户村民结束了20年来用电难的问题。
海南三亚市凤凰镇新居村村民陈人林:电路通了,什么都方便了,现在我们用电煮饭、用电照明,用电风扇都用上了。
羊栏镇中学是范志光的母校,范志光的人生经历告诉他,苦谁也不能苦这些正在读书的娃娃们,留住好的教师是为孩子们做的最大的善事。范志光捐助70万元帮助学校建起了一座教师住宅,不少老师从这样的小平房搬进了新楼。这一天正赶上苏文海老师搬进新居,范志光自然成了被邀请的贵客。
当初一同经历风雨的妻子,如今是范志光事业上最好的搭档,他们正计划着建立海南最大的果蔬加工配送中心,解决三亚农民兄弟丰收后,果蔬运不出去丰产不丰收的难题。如今夫妇二人一起办公的地方也是他们的家,这里不单记录着汗水换来的荣誉,还沉淀着岁月留下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