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航天“星云-M”1号试验箭在陕西铜川试验基地成功完成百米级垂直起飞及降落(VTVL)飞行试验,最大飞行高度103.2米。经飞行试验数据判读,本次飞行达到了全部试验考核目标,全箭设备状态正常,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在液氧煤油火箭领域的成功垂直回收高度上,“星云-M”火箭继续实现新的突破。
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太阳Hα光谱探测与双超平台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此次任务搭载发射了轨道大气密度探测试验卫星、商业气象探测星座试验卫星、低轨导航增强试验卫星、和德二号E/F卫星、交通试验星、田园一号卫星、金紫荆卫星二号、大学生小卫星-1和大学生小卫星-2A等10颗小卫星。
2021年10月16日0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1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2次载人飞行任务。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天和核心舱和天舟二号、天舟三号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续,航天员将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舱段转移等工作,进一步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2021年10月16日6时56分,神舟十三号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四舱(船)组合体,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
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航天员乘组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按程序完成各项工作后,翟志刚开启天和核心舱舱门,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9时58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中国空间站也迎来了第二个飞行乘组和首位女航天员。
2021年10月19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目前世界上推力最大、可工程化应用的整体式固体火箭发动机在航天科技集团四院试车成功。
该发动机直径3.5米,推力达500吨,采用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壳体、高装填整体浇注成型燃烧室、超大尺寸喷管等多项先进技术,发动机综合性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二十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吉林一号高分02F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航天员》杂志创刊于2005年10月,由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管主办、中国航天基金会支持、北京太空梦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外协服务,是面向航天界及广大航天爱好者的权威科普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