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2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表示,确定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和服务业特殊困难行业纾困发展的措施,将针对餐饮、零售、旅游、交通客运等特殊困难行业,在阶段性税收减免、部分社保费缓缴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促进稳就业和消费恢复。
这次会议表明,政府部门已经听到了旅游业者们的呼声,并且给出了积极的响应。此举也让行业更加坚定了信心的恢复。
继1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延续实施部分到期的减税降费政策,支持企业纾困和发展后,此次会议再次给旅游业送上“大礼包”。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工业和服务业在经济发展和稳定就业中起着骨干支撑作用。当前工业经济稳定恢复态势仍不牢固,服务业因受疫情等影响存在一些特殊困难行业,近期要抓紧出台措施,加大帮扶力度。
1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第六次全体会议就指出,针对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困难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对受疫情影响大、吸纳就业多的特殊困难行业出台实施倾斜支持政策。
1月21日,李克强曾在教科文卫体界人士和基层群众代表座谈会上指出,旅游、餐饮、零售等服务业吸纳就业多,很多市场主体面临特殊困难,要分类实施有力有效纾困政策,助力他们渡难关、恢复发展。
1月25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各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座谈会,会上提出实施规模性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精准支持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特殊困难行业纾困发展。
对承租国有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今年被列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减免6个月租金,其他地区减免3个月;
各地可对承租非国有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给予适当帮扶;对减免租金的房屋业主,按规定减免今年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按80%比例暂退服务质量保证金的措施,其实文化和旅游部去年10月已经主动给旅行社予以延长至2022年12月31日。并表示行社在享受暂退80%保证金政策期内,又达到《旅行社条例》第十七条规定条件的,还可依法再降低50%保证金。
其实纾困更有力的是减免税收、社保费暂缓缴纳等减轻旅游和交运企业经营成本负担等措施。开元旅业创始人陈妙林曾透露,2020年社保基金的免交与晚交有7000多万,加上房地产税等优惠,开元获得大概有1.3亿元的政府补助,这笔钱大大帮助了酒店走出困境。
因此,旅游企业最希望获得的纾困举措正是上述几项,此次给到企业们的“大礼包”是“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
资金问题也是旅游企业关切的重点。此次国常会指出,“引导加强金融服务。人民银行提供激励资金支持增加普惠小微贷款等,推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较快增长,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其中引导加强金融服务虽然并不仅针对旅游业,但相关专家建议,旅游企业一定要认真研读政策,积极前往申请救助。同时旅游企业一定要积极善用国务院的纾困举措,不仅要盯着减免税收、社保缓交等直接给予旅游业的措施,还应该积极从其他普惠性纾困措施中寻求帮助。
此次政策出台将为旅游业带来政策利好,这份“大礼包”令旅游界大赞暖心,极大地缓解旅游业面临的困境,为恢复正常生产提供有利条件。
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润钢表示,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的政策非常及时,旅游行业倍感温暖。这表明,在不久前由中国旅游协会召开的部分企业家座谈会上发出的呼声,得到了政府的积极响应,这将有利于增强旅游行业克服困难的信心。
政策千万条,市场第一条。在国家不断出台提供各种纾困举措之余,旅游企业一方面要积极了解并善用政府提供的大礼包,另一方面,打铁还要自身硬,旅游企业现在遇到的市场困难,归根到底还要在市场上自己解决。政府的扶持是锦上添花,是给市场机会。 不要只想等着政府给补贴,给发钱,依靠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才能走得更远。
如同中国旅游研究院戴斌院长在《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企业主体性》一文中指出的: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旅行服务业的去旅行社化、旅游住宿业的去星级酒店化、旅游休闲业的去旅游景区化的变革趋势。这一趋势不会因为传统旅游业者的不接受和行政部门的不适应而停滞不前,就像汽车取代马车和人力车,轨道交通和航空航天快速发展那样,人类对于安全、效率和品质的要求一直都在,变化的只是满足需求的方式。 文化和旅游企业,有困难低迷的时候,也有繁荣兴旺的时候,面对不同的文化和旅游市场主体,既要正确认识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也要以平常心对待事业成本和企业绩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