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大理8月1日电(记者韩帅南胡远航)正值暑期,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迎来大批海内外游客。在一栋栋青瓦白墙的特色民居中,游客们饶有兴致地聆听白族扎染历史文化,亲身体验扎染技艺。“非遗+旅游”成为当地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热点。
图为游客参观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中新网记者李嘉娴摄白族扎染技艺是大理传统手工印染工艺,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2006年,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周城村,目前有300多名扎染艺人,从事扎染加工的有16户,扎染销售的有286户,是远近闻名的“白族扎染之乡”。
“鼎盛时期,周城几乎‘家家有染缸,户户出扎染’。”白族扎染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段树坤称,随着产业快速发展,白族扎染也面临着诸多困局,如扎花工人老龄化加剧,传统图案渐渐消失等。
“要先确保核心技艺能够得到传承,再谋市场和产品的发展和创新。”近年来,段树坤和妻子段银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经常性地举办扎染技艺培训。截至目前,已培训来自省内外从业人员超6000人次。
图为游客体验白族扎染技艺。中新网记者李嘉娴摄随着大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通过“非遗+旅游”的创新模式,打造了一个集扎染生产性保护、扎染文化展示教育、扎染技艺[2xpsb3.igoodtime.com)体验制作、扎染旅游商品销售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走出了扎染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走进该博物馆,白族四合[ay70dp.qiyebbs.com)院在扎染的装饰点缀下,充满浓郁的扎染文化氛围,琳琅满目的展品散发着白族扎染的独特魅力。游客参观完博物馆后,可以在传承人或民间艺人的教学指导下,在制作体验区学习扎花染色,体验白族扎染的全流程。
图为游客展示自己体验制作的白族扎染作品。中新网记者李嘉娴摄段树坤介绍,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目前每天接待旅游团队30个左右,最多可达60个,年接待游客约18万人次,初步走出了一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
“文化是旅游的载体和灵魂,旅游是文化的展示方式和传播交流渠道。”段树坤认为,只有正确处理[o6h9bl.xiangde628.com)好文化和旅游的关系,始终保持白族扎染的文化特质,才能让白族扎染一直具有生命力。(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豪门悲喜夜:阿森纳5-2狂胜 巴萨1-2创53年耻辱 拜仁1-1绝平多特
“2024新一代人工智能(深圳)创业创新大赛”总决赛收官 八方地动获得冠军
人类幼崽薅自己头发可真狠,宝宝:手不知道是自己的,头发也不知道是自己的,只有痛才知道是自己的
湾区黄金枢纽之上,有灵魂与底蕴的「世界庄园」广佛新世界,打版第四代高质量住宅!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