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出台优化措施,有序复工复产,提振元旦出游信心,各大旅游企业嗅到政策利好,丰富产品供给,满足游客需求;文化和旅游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通知,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建设约30个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湖北省拟确定8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3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等政策的适时出台,进一步提升了游客元旦出行意愿,提振了消费信心。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满足群众节日物质文化需求”“做好群众出行保障”等要求。
随着元旦假期脚步临近,从中央到地方纷纷发布旅游出行提示,明确优化防控措施,进一步便利游客,保障旅游者权益。
文化和旅游部从合理安排出游、做好个人防护、注意消防安全、关注出行安全、增强安全意识五方面提醒游客安全文明出游。黑龙江省明确提出,落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政策,强化市场保供稳价和文化旅游服务,满足群众节日物质文化需求。广东省提醒广大游客,细致筹备出行计划,认真做好个人防护,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强化安全防范意识,妥善应对突发情况。
中国旅行社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孙桂珍表示,在备战‘双节’之际,协会也持续向行业传达5个期待,即务必落实有关防疫指南,做到有序复苏;把握小团化、定制化需求趋势,做到精准复苏;坚决抵制不合理低价游,做到健康复苏;积极谋求创新与品质,做到迭代复苏;拥抱大数据与大融合时代,做到跨越复苏。
随着各地密集调整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文化和旅游市场逐渐呈现“暖意”,元旦假期无疑成为加速行业复苏的催化剂。
连日来,各地纷纷出台措施,有序复工复产。12月9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加快全省文旅行业复工复产的通知》,提出即日起全省各类景区等旅游活动场所、旅游饭店、公众聚集文化经营场所、剧本娱乐经营场所、文化演艺场所、剧院、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公共文博场馆全面复工复产。次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还发布了《加快复苏全省文旅行业激活冬春旅游市场工作方案》,提出开展文旅市场复苏百日攻坚行动。
12月13日,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新闻发言人、副厅长陈少卿深入解读了《山西省加快复工复产和服务业复苏若干措施》。据介绍,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统筹疫情防控与文化和旅游业发展,迅速推动旅游景区恢复运营开放。截至当天,山西272家A级旅游景区已开放168家,占比达61.8%。
同一天,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也发布通知,恢复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在京团队旅游、进出京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将紧抓“双节”消费节点和热点,进一步创造文旅消费新需求,推动北京文旅市场全面恢复转暖和快速发展。
“新十条”“乙类乙管”总体方案,以及优化中外人员往来管理等措施相继出台后,旅游者开始活跃起来。马蜂窝旅行玩乐大数据显示,近一周以来,“跨年好去处”相关热度上涨达175%,高品质的玩乐体验是年轻人的最爱,跨省游订单量在元旦旅行产品中的占比较去年同期上涨近30%。
携程签证数据显示,12月7日至今,海外签证办理人次同比去年增长超12倍,新加坡、日本、韩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办签热度较高。
与此同时,各大旅企也纷纷嗅到政策利好,紧抓“双节”契机,积极完善和丰富产品线,满足游客需求。
“由于游客出游热情的回归、消费者对高质量旅行的需求愈发强烈、年轻群体消费崛起以及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预计2023年旅游市场将有进一步成长空间,有望恢复甚至超越疫情前水平。”海昌海洋公园执行总裁张建斌介绍,公园正积极建设自身IP、广泛联动全球优质IP,为新型娱乐消费场景提供极具特色的衍生消费品供应服务。
“元旦假期还是以国内旅游、短途游为主,目前机票、高铁和酒店预订量上涨幅度已经非常明显。”柬埔寨国家航空有限公司在12月24日率先恢复了金边—上海往返客运航线,为华东市场与东南亚的互通作好了准备。
2023年元旦,全国旅游市场逐步回温,旅游供需同时发力,游客出游热情稳步攀升。作为疫情防控放开后首个小长假,文旅行业复工复产有望进一步助力本地、异地双客群文旅消费的回暖。
文化和旅游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开展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
《通知》提出,要坚持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建设约30个文化禀赋和旅游资源丰富、产业链深度融合和协同互补、发展机制健全的融合发展示范区,更好发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优势,促进新型文化和旅游业态蓬勃发展,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和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
《通知》强调,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要以“坚持导向,守正创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统筹谋划,示范引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稳中求进,科学发展”为基本原则,建立健全协同发展机制,统筹各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推动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引导和鼓励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生产要素向融合发展示范区合理集聚;促进业态融合创新发展,推动现有融合业态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着力培育融合发展的新型文化和旅游业态;完善发展政策环境,结合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实际需要,加大政策创新和落实力度;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动文化和旅游资源与金融资本有效对接。
根据《通知》,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依托县级行政区开展,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可根据实际情况,推荐辖区内符合条件的区县申报融合发展示范区。文化和旅游部将通过组织合规性审查、专家评审、答辩等方式进行审核,并根据审核结果,会同有关部门,确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名单。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建设期限为1至3年,列入名单1年及以上的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建设主体可根据建设发展实际,在建设期限内提出验收申请。验收合格后,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认真贯彻党中央重要部署要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建设,有利于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繁荣发展。
根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和《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经市(州)文化和旅游局初评推荐,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评定,随州市广水市高贵三潭景区、十堰市丹江口市武当大明峰景区、荆州园博园、鄂州市梁子岛生态旅游区、荆门市极客公园、孝感市应城国家矿山公园·爱漫文旅小镇、十堰市郧阳区汉江绿谷生态旅游区、鄂州市杏福园旅游区等8家景区达到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此外,天门市海龙岛景区、仙桃市荆楚云天旅游区、潜江市渔洋镇拖船埠红色旅游景区等3家景区达到国家3A级旅游景区标准,拟确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A级评定是衡量各景区软硬件发展水平的最权威标准。湖北省开展A级评定工作,能够牵引当地政府对旅游产业实行政策倾斜,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是区域实现综合发展的重要抓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