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广西民族大学授予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国家主席通伦·西苏里外国语言文学名誉博士学位仪式在北京举行,这是广西民大第三次授予东盟国家政要名誉博士学位,为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了高校力量。
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卞成林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高校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必须扛起时代重任,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中发挥突出作用。”
近年来,广西民大利用地缘优势和学科优势深入开展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国(境)外高校和学术文化机构建立了学生交流、教师互派、科研合作等友好合作关系,形成了全方位教育对外开放格局。培养了一批批知华友华的国际人才,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促成了一个个国际交流合作项目落地见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东盟乃至世界各地。
近日,在中国日报社主办的“我的校园故事”主题征文活动中,广西民族大学4名留学生获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在2022年广西第二届留学生网络书法大赛中,广西民大3名留学生获特等奖,2名留学生获一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学校连续多年组织学生参加“汉语桥”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国际汉语读书大赛等各级各类汉语水平赛事活动,屡获佳绩。
12月10日,2022年第一届广西留学生中国诗词大赛在广西民族大学举行。此次比赛以“品味诗词之美、传承千古文明”为主题,希望留学生们感受中国诗词之美,让中国诗词成为各国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来自马来西亚的广西民族大学参赛选手陈愉欣说:“中国诗词太美了。我通过书写诗词体会汉字美,通过朗读诗词体会节奏美,通过歌唱诗词体会韵律美。这次比赛让我从诗词的角度学习到了不同的中国文化。”
广西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周艳鲜告诉记者,该院致力于打造“留学民大”的品牌,培育留学生“知华友华”“知桂友桂”情怀,组织和鼓励留学生走出课堂,了解真实的中国社会,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讲好中国故事、广西故事的文化交流使者。
2021年,广西民族大学在留学生公寓内建成了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不仅为留学生提供了功能齐全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也为中外学生提供了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国际化校园环境,同学们在这里体验到书法、茶艺、舞蹈、手工艺品制作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广西民族大学校长谢尚果说,学校大力改善来华留学教育教学条件,积极构建“政府+企业+学校”奖学金体系,吸引更多优秀的知华友华学生到校学习和交流。加强来华留学生中国国情教育,注重培养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广西故事的情感与能力。
广西民族大学始终坚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广西开放开发大局,大力实施国际化办学。充分发挥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作用,在泰国、老挝、印尼分别设立了孔子学院,促进中华文化与当地文化交融,实现民心相通。先后授予柬埔寨王国首相洪森、柬埔寨王国红十字会主席文拉妮·洪森名誉博士学位,全力服务党和国家外交大局。先后聘请泰王国诗琳通公主和老挝司法部部长扎伦·叶宝赫为名誉教授,发挥教育民间外交的作用。学校与22个国家、地区的176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关系,至今已累计招收来自全球82个国家和地区的2.2万余名留学生,派出近1.8万名学生赴外留学,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高校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