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的形势,依然严峻。尤其从2020年秋冬以来,全国多地新冠疫情呈现散发趋势,特别是北方部分地方出现较大规模的局部传播。因此,近两月陆续有多地颁布严禁课外培训班开班授课的规定,业内分析认为,
这也被认为是继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爆发时,在线教育可能迎来的一次大规模风潮。
央广网数据显示,2020年之前,我国在线年疫情期间,在线万的高校学生几乎全部上网
,在线教育以超行业预期的速度提前打开二三线下沉市场,吸引到大量非一线城市用户和流量。可以说,一场疫情前所未有地点燃了在线教育。然而,市场的火热也浮现出在线教育行业诸多问题:资本裹挟,疯狂营销,师资不明,投诉增多……
今年1月1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文章《观察|资本漩涡下的在线教育》,内容直指风口浪尖上的在线教育乱象与监管问题。
同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相关负责人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明确表态,将严格规范在线教育乱象,重点整治行业问题。
从2020年疫情爆发到现在,在线教育无疑是教育市场的绝对宠儿。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在线家,新增占比在整个教育培训行业中达到17.33%。
仅在2020年一年内,猿辅导就获得四轮融资,总和交易金额达到35亿。竞品公司作业帮也紧随其后,在2020年12月28日宣布完成E+轮超16亿美元融资,全年融资交易金额达到23.5亿。
然而在获得资本疯狂青睐的情况下,近半年来在线教育行业屡现“翻船”事件,其中不乏知名品牌。
倒闭、跑路、广告“翻车”频现,让用户们不得不提出疑问:资本的力量给在线教育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对于这一蓬勃兴起的行业,相关部门监管是否跟上了?
1月1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针对在线教育行业的种种乱象发布文章《观察|资本漩涡下的在线教育》。并抛出三大质问:企业主体是谁?资本大规模介入引发哪些问题?如何加强监管?三大问题,均直指风口浪尖上的在线教育乱象与监管问题。
文章中提到,“由于资本的助推,在这种完全互联网化的营销模式席卷下,在线教育存在偏离教育规律本身的可能,不是靠课程品质、教学效果等获得市场的选择和青睐,而是被资本逐步主导和影响。”
近年来,我国在线教育行业发展快速,更是在2020年疫情催化下迎来井喷。数据显示,用户规模从2016年1.04亿增长到2020年4.23亿,市场规模从2016年2218亿扩大到2020年预计5000亿元。
市场的快速扩张得益于在线教育对先进技术的融合。众多在线教育品牌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以及超大规模题库、智能备课、互动直播、线上测评、辅导老师工作台等系统平台的集成应用,让教、学、测、练、评突破空间限制,宣称可让优质教育资源发挥更大效用。
然而资本的力量在推动在线教育快速迭代的同时,也将在线教育行业推向了企业竞争加剧、获客成本高企、行业内耗严重的困境。
广东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常务副主任方树生在文章内指出:“由于资本的助推,在这种完全互联网化的营销模式席卷下,在线教育存在偏离教育规律本身的可能。不是靠课程品质、教学效果等获得市场的选择和青睐,而是被资本逐步主导和影响。”
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观察|资本漩涡下的在线教育》的同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接受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的专访。在采访中,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会高度重视校外线上培训管理工作,推动校外线上培训规范发展。
在采访中,相关负责人表示,校外线上培训范围广、类型多、情况复杂:“从运行层面,涉及信息技术、资本运作;从内容层面,涉及意识形态、立德树人;从参与主体层面,涉及家长、学生、企业等群体利益;从管理层面,还涉及多个监管部门。深化治理是系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长远推进。
同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教育部一直高度重视校外线上培训管理工作,会同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联合整顿在线教育行业。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的整体要求,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学科类校外线上培训的排查整改、备案审查、监管机制等提出了明确要求,构建了校外线上培训的基本管理制度体系,推动校外线上培训在制度的轨道上有序发展。
:实施备案审查制度。指导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结合本地实际,明确线上培训的备案内容和要求,重点对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和培训人员等进行备案。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各省份紧盯内容健康、时长适宜、师资合格、信息安全、经营规范等重点,对已有的校外线上培训进行了全面的排查整改,截至2020年6月30日,完成了2019年首批排查机构的整改工作,整改合格的予以备案,初步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步管理。
为有效解决超标超前培训的难题,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六科超标超前培训负面清单(试行)》,共涉及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六门学科,从课程标准规定、教科书难度、教学进度等方面提出基本要求,还按照各学科的各项培训主题列举了超标内容,为各地查处培训机构超标超前培训行提供了具体依据。
考虑到收退费纠纷解决的依据是双方签订的合同,为从根本上保障群众的合法利益,教育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出台了《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明确了当事人双方责、权、利关系,涵盖了培训项目、培训要求、争议处理等内容,尤其对培训收退费及违约责任作出了详细规定,推动化解校外培训收退费纠纷的同时,引导培训机构合规经营。
教育部建成了“全国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提供政策解读、培训机构信息查询、公示黑白名单和投诉举报等服务,提高了监管水平和效率,对机构实行动态监管,机构信息更加公开透明,黑白名单一目了然,将校外培训机构置于社会监督之下。
:全面开展网络环境治理。会同新闻出版、网信、工信、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涉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行动,整治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不良网络社交行为、低俗有害信息和沉迷网络游戏等问题。截止目前,累计暂停更新相关版块功能网站99家,取消违法网站许可或备案、关闭违法网站13942家,指导有关网站平台依据用户服务协议关闭各类违法违规账号578万个,并公开曝光了3批次问题网站平台,影响未成年人网络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和不良信息内容得到有效遏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