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法院接到投诉,有人利用法院司法拍卖的名义骗取钱财。
涉事房屋为大港星河荣御某房产。8月3日,一名杨姓群众拿着一张盖有“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法院”公章的“收押条”来核实信息。“收押条”为收据样式,收款金额为5万元,收款事由为:纠纷房屋执行强制过户保证金,收款方为滨海新区人民法院(加盖公章)。其中收条中部有项备注:本保证金需取得天津市大港区国土房管局颁发的房屋产权证后,方可持本人身份证有效证件及房屋产权证来本院办理退押金手续。
但经法院核查,未发现有该房产的司法拍卖信息。看来这是一场被人精心设计的骗局,事情经过到底是怎样的呢?
原来,杨先生在某中介机构看到星河荣御一条房屋出售的信息,120平,售价135万。
该中介机构告诉他,登记人声称是由法院司法拍卖的。杨先生当即表示购买该套房产,并将5万元打到登记人指定的账户上。并约定两日后付清剩余房款130万。
交易过程中,中介人员提醒杨先生谨慎起见,建议向法院核实情况,于是才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法院工作人员仔细分辨“收押条”后发现了问题:
还有收款单位名称不全,电子印章的位置明显倾斜等等,后向滨海新区法院各审判区核实后,均未发现该房产的拍卖信息。杨先生这才发现自己被骗了,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法院司法拍卖已经完成了交易场景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变,目前司法拍卖通过淘宝网、京东网、人民法院资产诉讼网、公拍网、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网五大网络平台进行。
8月11日的报道称湖北全省128家已全部实现网络司法拍卖。法院是不会通过中介发布司法拍卖信息的。
(中介所谓的“法拍房”还有可能为抵押房,该类房产交易前建议进行高风险评估并全程资金监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