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网站首页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时政新闻军事新闻时事新闻科技新闻房产新闻教育新闻旅游新闻
相关文章
 2020-12-28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
 【新闻摘要】 2022-04-30
 生态环境部举行2020年4月例行…
 2020年中国政治大事盘点 中国…
 每周大事(2020年11月21日~2…
 12月15日下午消息面不得了了…
 2019时政热点:公考时政常识…
 2021年09月15日中央新闻联播…
 2021年9月15日《庐江新闻联播
 2021年9月15日央视新闻联播精…
 《新闻联播》 20210930 21:…
 9月15日周四《新闻联播》要闻…
 买房知识你不知道的买房小知…
 每日房产小知识|为什么说买…
 购房常识
 新手买房必知的18个常识
 买房的17条小常识能帮您决定…
 电视指南 上海教育电视台:冲…
 2022特级教师开课啦!10堂“…
 2022上海公共安全教育开学第…
 上海教育电视台推出“2020高…
 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创新+匠…
 Airbnb爱彼迎与泰国国家旅游…
 国家旅游局
 国家旅游局:旅游经营服务领…
 消费参考丨猪价明显下行
 国家旅游局:取消5A级风景名…
 美方渲染炒作所谓“中国军事…
 秘鲁国防部长宣布全国进入紧…
 美国任性扩核成为全球核威胁…
 经视直击:回顾新闻热点 资讯
 早安!世界丨普京驾车视察克里…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全球联动直…
 直播的风潮正吹向中国跨境电…
 国际主流媒体关注中国疫情防…
 健康中国_新闻频道_央视网
 美国CNN直播(cnn电视直播在…
 明星代言游戏投放观察:郑恺…
 提气!055万吨大驱带领中俄编…
 中华每日军情参考210511
 回望南都2021高光时刻 未来将…
 中华每日军情参考210608
 公考时政常识文字版每日内容…
 10月4日周三新闻回顾
 【时政热点】2021年05月26日…
 公考时政常识文字版每日内容…
 今日《新闻联播》速览〔2022…
 热评丨我们终将走出疫情
 古特雷斯:强烈谴责阿富汗喀…
 谈一谈看过近期头条上几则热…
专题栏目
网络
您现在的位置: 时事新闻网 >> 时事新闻 >> 正文
高级搜索
2020-12-28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2/16 0:43:51 | 【字体:

  各位听众,早上好!今天是12月28日,星期一,农历十一月十四。北京阴转多云,-1℃到-8℃。以下是内容提要:

  今年我国克服困难取得粮食丰收,为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经济年终特别报道《非凡2020》28日推出《经济压舱石 社会稳定器》;

  28日起到31日,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预计将下降10℃左右,各地启动应急机制积极应对。

  央广网北京12月28日消息(记者朱敏)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重大战略要求。

  今年,我国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不误农时抓生产,克服疫情和汛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坚持抗灾夺丰收,为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前夕,习指出,在今年相对严峻的形势下,克服困难取得丰收十分不易。中国之声中国经济年终特别报道《非凡2020》,28日推出《经济压舱石 社会稳定器》。

  黑龙江省绥化市绥胜镇正白四村,早上天还没亮,收粮企业的脱粒机已经开始工作。今年,村民项洪春家种的玉米大丰收,又赶上了好行情。

  项洪春:现在看产量这一块,5垧多地打出60多吨差不多,这么一算价位还高,比去年强多了。

  水稻收割时节,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岳张集镇种粮大户徐怀彪驾驶收割机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饱满的稻穗从收割机中倾泻而下,铺出一片金黄的地毯。

  徐怀彪:雨情不好我们实时地抓紧时间进行田间管理施药,所以我们今年产量大丰收。与去年相比,亩产大概增收1-200斤。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3390亿斤,比上年增加113亿斤,粮食生产再获丰收。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刘莉华感叹,今年对农业来说并非一个好年景,获得丰收实属不易。

  刘莉华:我们先后经历了多个关口。春耕备耕的时候过了“新冠疫情关”,南方水稻双抢时过了“洪涝关”,在东北秋收之前又过了“台风关”,还过了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关”,多发频发的灾害对粮食生产确实面临着多重挑战。今年获得丰收实属不易,这是多方力量共同发力的结果。

  在全球面临粮食安全危机的背景下,无论是疫情高峰期还是取得阶段性胜利之后,我国粮食和主要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总体平稳,老百姓碗里没有缺粮少肉。供给稳则人心稳。这离不开党中央对“三农”一贯的高度重视,离不开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支持,离不开各地的坚决高效落实,更离不开广大农民群众的辛勤耕耘。

  初秋,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宣布,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第三代杂交水稻新组合试验示范基地的晚稻平均亩产为911.7公斤。听到这一结果,科研团队的领衔人物袁隆平笑得合不拢嘴。

  袁隆平:达到880公斤我就很满意了,现在超过了900公斤,我非常满意了。我们下面要进一步把品种、经验在全省、全国推广开来,为国家的粮食增产作出新的贡献。

  今年7月,习在吉林考察时指出,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种业作为农业的“芯片”,是农业科技中的基础性核心产业,关乎中国人的饭碗能否端在自己手中。在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成为明年中国经济八大重点任务之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保持水稻、小麦等优势品种的竞争力,缩小玉米、大豆、生猪、奶牛等品种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加快少数依赖型的品种选育和国产化的替代,力争到2025年以企业为主体,基础工业研究为支撑,产学研用融合的国家种业创新体系基本建立。

  今年,各行各业困难重重,而第一产业表现平稳,成为国民经济运行的突出亮点,出色地发挥了“经济压舱石”、“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更好地通过政策、科技、改革来促进农业稳定的发展。相信我国农业明年还是能够克服种种困难继续为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的压舱石、稳定器的作用。

  央广网北京12月28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27日23时44分,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遥感三十三号卫星和搭载的一颗微纳技术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发射的遥感三十三号卫星主要用于科学试验研究、海洋和陆地资源普查等任务。遥感三十三号卫星和微纳技术试验卫星成为中国2020年和“十三五”的收官之星。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发任务在年底实施发射,发射窗口又正值深夜,气候条件异常寒冷,给发射准备工作带来很大挑战。试验队对本发火箭开展了20项冬季发射保障措施复查,涵盖地面设备运行、推进剂加注、星罩环境保障、发射条件保障等多个方面,火箭最终在预定窗口顺利实施发射,各项措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央广网北京12月28日消息(记者郭淼 杜震 孟晓光)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北京至雄安新区城际铁路大兴机场至雄安新区段27日正式开通运营,京雄城际铁路全线贯通,雄安站同步投入使用。开通后,北京西站至雄安新区间最快旅行时间50分钟,大兴机场至雄安新区间最快19分钟可达。

  27日上午9点58分,在雄安站举行了简短的京雄城际铁路开通仪式后,C2702次列车从雄安站开出,家住保定的盛女士为了能坐上首发车,起早赶到了雄安。

  乘客盛女士:想坐首发列车,比较激动,正好赶上和这么多的建设者坐到一起,这几年就建设这么好,这么快,感到了雄安速度。

  京雄城际铁路从北京西站引出,线公里,设大兴机场、固安东、霸州北、雄安4座车站。

  京雄城际铁路大兴机场到雄安新区段开通运营后,铁路部门将会安排开行动车组列车16对。2021年1月20日全国铁路运行图调整时,每日开行动车组列车最高达17对。

  北京西站党委办公室主任宋婷婷表示,28日开始,北京西站到雄安之间每天将安排开行列车11对。

  宋婷婷:2021年1月20日,全路会有列车运行图的调整,届时北京西站到雄安站之间的列车开行对数也会增加到每天16对。

  27日同步投入运营的雄安站站场规模为13台23线万平方米。规划显示,未来,雄安站将成为京港(台)高速铁路、京雄城际铁路、天津到雄安新区城际铁路、雄安新区到忻州高速铁路的交汇枢纽。

  作为我国智能高铁新标杆,京雄城际铁路凝聚中国智慧,是我国第一条全过程、全专业运用BIM技术设计的智能高铁,应用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科技,智能化设计达70余项。

  在智能建造方面,京雄城际铁路广泛应用智能装配式建造技术,能够实现桥梁、房屋装配式结构设计和施工。在智能装备方面,运用先进的列车控制系统,采用智能控制、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广泛应用新一代移动通信、牵引供电等设备。

  河北雄安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京雄城际铁路的开通运营,对于雄安新区有效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新区产业聚集、提高新区辐射能力以及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具有重要意义。

  央广网北京12月28日消息(记者张棉棉 朱敏)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27日上午10时,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年产油气当量达到6000.08万吨,标志着我国建成了年产油气当量6000万吨级特大型油气田,中国石油工业新的里程碑由此诞生。

  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长庆油田,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增储上产最快的油田,创造了我国非常规油气田高效开发奇迹。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执行董事付锁堂:长庆油田开发的是国际上典型的“三低”(低压、低渗、低丰度)油气田,其显著特点是“井井有油,井井不流”,经济有效开发属于世界性难题。

  付锁堂介绍,从低渗透油田起步,突破特低渗、再战超低渗、解放致密气,到实现页岩油规模有效开发,长庆油田先后近50年基础研究、科技攻关,终于掌握了盆地油气资源主动权。累计探明石油储量59亿吨、探明天然气储量4万亿立方米,有效对冲了历次国际油价暴跌带来的经营风险。

  付锁堂:近两年,石油勘探在甘肃庆阳发现储量规模10亿吨级页岩油大油田;天然气勘探在陇东和宁夏新发现两个千亿方含气区,并在靖边气田西侧获得探明储量2124亿方碳酸岩大气区;风险勘探在我国北方擒获首口海相页岩气高产井。资源优势的积累,让长庆如今在6000万吨巨大体量上,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潜力。

  目前,长庆油田已累计给国家贡献油气产量超过7.6亿吨。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总经理何江川说,长庆油田计划在“十四五”期间,把油气年产量提升到6800万吨。

  央广网北京12月28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国家统计局27日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前11月,我国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断改善,供需两端稳步向好,呈现持续稳定恢复的良好态势。

  从单月看,11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5.5%,保持了两位数较快增长。从累计看,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7445.0亿元,同比增长2.4%,增速比1—10月份加快1.7个百分点,继10月份实现由负转正后稳步回升。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5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加,装备和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增长继续加快。

  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0.1%,增速年内首次实现由负转正。

  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关兵认为,促进工业企业利润回升的原因首先来自我国经济稳步回升向好态势的延续。

  关兵:今年以来,各部门继续扎实做好六稳六保的工作,供需两端持续稳定向好,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也在不断的改善,促进了我们整个工业企业利润的持续回升。我们也看到了国外疫情持续的在增加,订单是加速的向中国转移。

  央广网北京12月28日消息(记者马宁 厦门台记者俞林榕)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福建省厦门市的筼筜湖曾因围海造田成为臭水内湖。经过全流域综合治理、共治共享,筼筜湖已蝶变为厦门市高颜值“会客厅”。

  四十年前,筼筜湖还是一个让人和鸟都敬而远之的“臭水沟”。因为围海造田,筼筜港成为内湖。伴随着工业发展,周边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排入湖,筼筜湖水体污染愈演愈烈。

  厦门1988年开启综合治理,累计投入财政资金约11.3亿元。今年,厦门全面启动了第五期筼筜湖全流域综合整治,实现由点到面、由水下到水上、由管理到保护、由自管到共治等四个方面的转变。

  厦门市筼筜湖保护中心主任魏道军:2019年的时候,我们原来由从管理到保护进行一个转变,今年我们全国首推市民湖长模式,进一步把市民的治湖的力量,引到湖区的保护跟水环境管理上面来,实现湖区的这种生态文明成果的共治共享工作。

  2019年厦门市生态系统生产价值为1373.40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4.23%。2019年厦门市生态系统生产价值约36.17%转化为了经济价值,约占当年GDP的8.29%。

  厦门市生态环境局综合与科技处处长李友谊:我们通过生态系统价值核算来促进我们整个行政部门做好决策,从而来提高整个厦门市的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程度。

  央广网北京12月28日消息(记者蒋雪娇)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新疆医药企业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创新,不断完善产业链,持续推动新疆特色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新疆银朵兰维药股份有限公司,科研人员正对公司研发的新药产品进行三期临床试验。公司董事长李俊介绍,随着产学研结合力度的不断加大,近日,企业研发的六款新药产品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李俊:我们和新疆的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所加强了产业化优化的战略性的一些合作布局,和新疆药物研究所、民族药研究所加大了标准化的研究。

  目前,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拥有120家各类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企业,2019年产业总体规模达330亿元。一个全新的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园正在加速建设,逐步实现医药产业集群效应。

  不久前,科技部审批通过了第二批19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其中,位于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的中国-乌兹别克斯坦新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位列其中。作为“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民族药关键技术与工艺工程研究中心已取得12个新药的临床实验通知书。

  民族药关键技术与工艺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涛:中科院多家下属的科研机构,联合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海外机构,形成了科技合作-平台搭建-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体系。为推动中国医药产品走出去搭建了国际科技合作的平台。

  央广网北京12月28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北京市在27日举行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发布会上表示,北京现多点零星散发病例,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从27日起,北京顺义区南法信镇西杜兰村、高丽营镇张喜庄村为中风险地区。目前顺义区已启用111个核酸采样点。截至12月27日15时,已采样838270人,已出结果389294人,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辽宁省大连市在27日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宣布,新增10个社区(村)为中风险地区。大连市卫健委副主任赵连说,大连市自12月22日开始的全员核酸检测已经结束,全市检测637.9万人次,金普新区多次检测298.4万人次。

  记者在27日举行的沈阳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12月26日0时至24时,沈阳新增3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4例患者均曾到过韩国返沈确诊病例尹某某就诊过的医院。沈阳继续抓紧流调溯源,深入排查密切接触者。

  深圳市卫健委通报,12月27日凌晨,深圳新增1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其近期曾2次从深圳到北京出差。相关部门已落实相关管控措施。

  央广网北京12月28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从28日开始,一股强冷空气自西向东、自北向南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带来大风和强降温天气,部分地区将有大到暴雪。多省(区、市)启动应急机制,全力应对寒潮天气带来的考验。

  河南省从28日起,部分地区有雨夹雪或大雪,明后两天全省气温大幅下降,降幅高达10℃~12℃,河南省气象局已启动寒潮Ⅲ级应急响应。

  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农业气象中心工程师张溪荷:(当前正值冬小麦越冬期)对于长势较弱的地块,可适时浅耕培土,保墒防寒;对于墒情较差的地区,应适时浇灌越冬水,缓和冬季地温的剧烈变化,防止冻害死苗。

  据安徽省气象局预报,未来三天,全省平均气温将下降10℃左右。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石关乡东冲村地处高寒地区,积雪难以融化,为做好低温雨雪天气防范,乡村两级进行摸底排查,为困难群众送上防寒物资。

  石关乡东冲村党支部书记徐江庭:我们村对全村的五保老人和空巢老人进行排查,特别是保暖情况,并为他们送去电热毯,让他们度过寒冷天气。

  为应对强降温以及可能出现的积雪、积冰现象,水、电、气、暖等公共服务部门也已采取措施,做好准备工作和应急预案。

  郑州热力东区供热分公司调度中心主任司建波:做好所有设备的备品备件。备足了有四五个抢修队伍,哪里出现泄露了及时赶到。

  浙江省气象台预报,29日到30日,受寒潮影响,浙江将出现大风和雨(雪)天气过程,大部分地区日平均降温10~14℃。

  为应对严重冰冻天气对山区交通带来的不利影响,浙江省嵊州市交通运输部门组织开展应急演练,熟悉扫雪清障工作。

  嵊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第二中队副中队长张琪:交通运输部门将根据天气情况,加大重点路段的巡查力度,做好准备、反应及时。

  同时,高速交警提醒,如果在高速公路上遭遇冰雪天气,切记要降低车速,抓紧方向盘。

  央广网北京12月28日消息(记者孙崇峰 廖振华)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武警部队冬季“魔鬼周”极限训练近日展开,通过挑战官兵在恶劣天候条件下的生理、心理和技能极限,有效检验推进“作战和训练一体化”的成果。

  在海拔4600多米的无人区,武警西藏总队那曲支队组织特战队员展开山地反恐演练。特战队员以小队为单位,限时搜索到15公里外的两个目标,进行长距离射击。

  武警那曲支队特战中队小队长廖元清:我们在接近实战的环境下,练小队协同,练队员心理,练小组长指挥,提高队员在恶劣复杂条件下处置突发情况能力。

  日前,东北林地雪原地区气温逼近-30℃。武警黑龙江总队机动支队“魔鬼周”实战对抗演练,在寒风凛冽的深夜打响。侦察股股长裴显东介绍,他们设置了极寒天气下快速射击、特种狙击、武装奔袭等重难点课目。

  裴显东:低温条件下是否能保持武器射击的精度、连续作战的能力等,都是我们下一步研究和攻克的重点方向。

  武警湖南总队永州支队把“魔鬼周”训练课目设置在崇山峻岭和乡间小道,锤炼特战队员遂行多样化任务的能力。

  武警湖南总队永州支队参谋长邹高峰:这次训练,我们发现了10多个平时不容易发现的问题,在组织复盘研讨的时候,也更有针对性,增强了部队在陌生艰苦恶劣环境下的作战能力。

时事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时事新闻:

  • 下一个时事新闻: 没有了
  •  
     栏目文章
    普通时事新闻 2020-12-28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12-16)
    普通时事新闻 【新闻摘要】 2022-04-30 (12-16)
    普通时事新闻 公考时政常识文字版每日内容摘抄:2022年3月6… (12-15)
    普通时事新闻 10月4日周三新闻回顾 (12-15)
    普通时事新闻 【时政热点】2021年05月26日新闻联播文字摘要 (12-15)
    普通时事新闻 公考时政常识文字版每日内容摘抄:2022年3月7… (12-15)
    普通时事新闻 今日《新闻联播》速览〔2022129〕 (12-15)
    普通时事新闻 2021社会热点作文素材摘抄 (12-15)
    普通时事新闻 作文素材 10大经典作文素材很实用快转给孩子! (12-15)
    普通时事新闻 20222022年高考成绩作文素材积累摘抄大全:近… (12-15)
    普通时事新闻 作文素材:硬核金句50句摘抄整理 (12-15)
    普通时事新闻 素材积累丨108段满分作文精彩语段汇总考试或摘… (12-15)
    普通时事新闻 大国基建提速 释放发展活力——2022中国经济观… (12-14)
    普通时事新闻 中国大市场 世界大机遇——2022中国经济观察之… (12-14)
    普通时事新闻 经开区企业快讯丨西开有限两项科技成果通过20… (12-14)
    普通时事新闻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南京举行2022年南京大屠杀… (12-14)
    普通时事新闻 “e赞新时代青春心向党” 2022网络全媒体厦门… (12-14)
    普通时事新闻 2021-07-31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12-14)
    普通时事新闻 2020-05-30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12-14)
    普通时事新闻 2021-2-27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