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 述往事思来者:电池科技前瞻集萃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2/8 18:57:47 | 【字体:小 大】 |
储能技术归根到底是面向需求的技术,其评价指标体系涵盖能量指标、功率指标、规模指标、寿命指标、效率指标、自放率指标、成本指标、环境影响指标等等。从其细分门类二次电池所需要的能量、倍率、寿命等高权重指标出发分析,锂离子荷质比高、半径适宜;锂负极理论比容量、容量密度高。所以锂电池在电池中脱颖而出,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位居舞台中央。
从电池能量密度视角出发:正极材料方面,应用于中等截止电压的高镍三元材料和应用于高电压的中等镍含量三元材料是高性能的代表,富锂锰基正极可能进一步推高能量密度,磷酸铁锰锂、尖晶石镍锰酸锂分别作为磷酸铁锂、锰酸锂的优化版存在;石墨负极成熟度高,硅基负极、锂金属负极研究逐步发力;高性能电解液和固体电解质始终是研究热点;预锂化技术和导电剂等也具备相当关注度。
除能量密度提升之外,锂电池的材料体系也在倍率性能、寿命等等方面的不断取得研究进展。多种电池材料的体相/电池材料之间界面的深入研究在进行中。
我们预计,短中期,超级高镍/较高电压三元正极、磷酸铁锰锂正极,较高硅含量负极,预锂化技术,成分更优综合性能更佳的电解液、导电剂等等,把现有体系的锂离子电池引向“N专多能”的境界。中长期,尖晶石镍锰酸锂正极、富锂锰基正极,锂金属负极,高性能电解液、高性能固体电解质等也有实现科技突破的可能性。高性能锂电池将持续成为高科学、工程门槛的尖端产品。
钠离子电池、(钒)液流电池等可能在不同场景下成为除了锂离子电池之外的合理选择。前者需要依托于和磷酸铁锂电池接近的性能以及未来更低的单Wh成本,后者需要依托于水体系的高度安全性和长循环寿命。镁、铝、锌等离子电池不同程度存在待解决的关键材料问题,技术成熟度尚较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