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的作用愈加重要,任重道远。为了服务基础研究科技创新,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中国产业智库大数据中心、科技大数据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长期跟踪监测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各级政府科技创新、基础研究的发展态势、政策规划、投入产出等数据信息,建成了基础研究大数据体系和知识服务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呈现,反映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基础研究发展轨迹,总结基础研究发展规律;客观评价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机构的基础研究综合竞争力,明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基础研究优势学科方向和重点研究机构,辅助基础研究管理工作与政策制定。
《》(钟永恒等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3.1)作为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中国产业智库大数据中心、科技大数据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持续发布的年度报告,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研究创新平台、学术论文、发明专利、国家科技奖励的相关数据,构建基础研究竞争力指数,对我国的基础研究竞争力展开分析。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研究竞争力整体评价报告。本部分从基础研究投入和基础研究产出两个方面展开,并对其基本数据进行分析及可视化展示。第二部分是中国省域基础研究竞争力报告。本部分以各省级行政单元(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研究创新平台、高端人才、学术论文、发明专利、国家科技奖励对我国省域的基础研究竞争力进行评价排名与分析;然后分别从活跃学科分布及其高频词、基本科学指标(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学科及机构分布、发明专利申请优势领域和优势机构、国家科技奖励获奖机构等维度介绍具体情况,揭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基础研究现状。
采用中国基础研究竞争力指数计算方法,代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应时间期限内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实验室平台建设、专利、论文、奖励等数据,得出中国省域基础研究竞争力指数排行榜。
综合考虑各地区基础研究竞争力得分与排名情况,我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基础研究竞争力可分为 5 个梯队。
第一梯队包括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江苏省。北京市的基础研究资源雄厚,其BRCI 为 89.1324,高于其他地区,基础研究综合竞争力最强;广东省、上海市、江苏省的BRCI 大于 80 小于 90,基础研究综合竞争力很强。
第二梯队包括浙江省、湖北省、山东省、陕西省、四川省、安徽省、湖南省,其 BRCI大于 60 小于 80,基础研究综合竞争力较强。
第三梯队包括河南省、辽宁省、天津市、福建省,其 BRCI 大于 50 小于 60,基础研究综合竞争力一般。
第四梯队包括黑龙江省、重庆市、甘肃省、河北省、江西省、吉林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贵州省,其 BRCI 大于 40 小于 50,基础研究综合竞争力较弱。
第五梯队包括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其 BRCI 均小于 40,基础研究综合竞争力很弱。
2017~2021 年,省域基础研究竞争激烈。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稳居基础研究竞争力全国排名前五位。其中,北京市的基础研究竞争力全国排名近五年稳居第1 位,广东省从 2017 年的第 3 位上升到 2022 年的第 2 位。
2021 年,北京市的基础研究竞争力指数为 89.1324,排名第1位。北京市的基础研究优势学科为电子与电气工程、环境科学、多学科材料、能源与燃料、应用物理学、物理化学、计算机信息系统、通信、多学科化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其中,电子与电气工程的高频词包括特征提取、任务分析、数学模型、深度学习、训练、优化等;环境科学的高频词包括气候变化、遥感、空气污染、PM2.5、风险评估等;多学科材料的高频词包括微观结构、机械性能、石墨烯、摩擦纳米发电机、锂离子电池等。综合本市各学科的发文数量和排名位次来看,2021年北京市基础研究在全国范围内较为突出的学科为电子与电气工程、多学科材料、环境科学、应用物理学、多学科化学、物理化学、能源与燃料、人工智能、计算机信息系统、纳米科学与技术等。
2021年,北京市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数为6426项,项目经费总额为 281 766万元,全国排名均为第 1 位。北京市发表 SCI 论文数量最多的学科为电子与电气工程(表3-7,略);能源与燃料领域的产-学合作率最高(表 3-8,略);北京市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经费超过 1 亿元的有 6 个机构(表 3-9,略);北京市共有 129 个机构进入相关学科的 ESI 全球前 1%行列(图 3-5、图 3-6、图 3-7;略);发明专利申请量共 132 998 件(表 3-10,略)。
2021 年,北京市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经费 347.11 亿元,全国排名第 8 位;获得国家科技奖励 134 项,全国排名第 1 位。截至 2021 年 12 月,北京市拥有国家实验室 5 个,国家研究中心 3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123 个;拥有院士 860 位,全国排名第 1 位。
本文摘编自《中国基础研究竞争力报告2022》(钟永恒等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3.1)一书“前言”“第3章 中国省域基础研究竞争力报告”,有删减,标题为编者所加。
本书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研究创新平台、高端人才、学术论文、发明专利、国家科技奖励的相关数据,构建基础研究竞争力指数,对我国的基础研究竞争力展开分析。本书主要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研究竞争力整体评价报告。本部分从基础研究投入和基础研究产出两个方面展开,并对其基本数据进行分析及可视化展示。第二部分是中国省域基础研究竞争力报告。本部分以各省级行政单元(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为研究对象,对我国各地区的基础研究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与排名;然后分别从优势学科分布及其重点研究方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重点机构、基本科学指标学科及机构分布、发明专利申请优势领域和优势机构、国家科技奖励获奖机构等维度介绍具体情况,揭示各地区的基础研究现状。本书适合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科技管理部门和管理者、科技服务部门阅读和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