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1月26日在线发表了来自山东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阻碍十字花科蔬菜远缘杂交的生殖隔离这一难题被山东农业大学段巧红教授团队破解,他们成功获得大白菜的种间、属间远缘杂交胚,让大白菜获得了“择偶”自由。
远缘杂交育种是种质创新的重要途径,能有效拓宽种质资源遗传范围。由于长期在野外生存进化,野生种具备抗病、抗虫、抗逆等优异基因资源。通过远缘杂交将其导入蔬菜栽培种的基因组,能有效提高蔬菜对病虫害的抗性。目前段巧红团队已将该项技术应用于十字花科蔬菜育种。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天然聚糖新药研发专题组从白玉蜗牛粘液中发现一种天然的多糖基粘合剂(dried Snail Mucus Gel,d-SMG),发现其对湿润组织具有较强的粘附性能,优于临床使用的纤维蛋白胶。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该研究结果对新一代生物医用粘合剂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亦为普通皮肤伤口以及临床难治愈的糖尿病足溃疡等皮肤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李灿院士、博士后李政和研究员李仁贵等在纳米颗粒光催化完全分解水制氢的逆反应(氢气和氧气复合生成水的反应)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确认了光催化完全分解水逆反应发生于低配位活性位点,并利用原子层沉积技术精准定点修饰抑制逆反应,从而显著提升了光催化完全分解水的性能。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催化》上。
该工作明确了光催化完全分解水中氢氧逆反应的活性位点和机制,为解决这一挑战性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普适性策略。
2017年10月,昆明理工大学实验员李俊把一种特殊细胞注射进患有帕金森病的恒河猴体内。两周后,这只本已肌肉僵直、整天趴在笼子里的猴子竟然逐渐挺起身子,能自己抓东西吃了。
他们后来又陆续为另外8只猴子进行了注射。无一例外,这些猴子原有的帕金森病症状都得到了改善,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它们与健康猴的差异越来越小。更值得一提的是,经过漫长的5年(相当于人类寿命的22年左右)后,治疗效果在这些猴子身上依然显著。
近日,这篇由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李天晴教授、季维智院士团队完成的论文,发表在帕金森病领域的重要期刊npj Parkinsons Disease上。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团队1月30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联合全球多家机构协同攻关,研发了婴幼儿视功能损伤手机智能筛查系统,家长使用智能手机即可为孩子检测16种常见致盲眼病。相关成果于1月26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医学》在线发表。
该研究牵头人、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林浩添介绍,该系统通过在手机上播放一段3分钟的动画视频吸引婴幼儿保持注视,可以实现对婴幼儿注视习惯和行为模式的实时捕捉。随后,该系统依托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分析出婴幼儿视功能损伤和相关眼病情况。
1月31日,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公布 2023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试行)》 。该名单共包含来自9个学科大类的28本国际期刊,其中医学类期刊9本,工程技术类7本,化学和计算机科学类各3本,地球科学类2本,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经济学、农林科学各1本。其中计算机科学期刊 Microprocessors and Microsystems、医学期刊 Pharmazie 和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连续第二年进入预警名单 。
本次预警期刊仍被划分为高、中、低三级。高风险预警涉及“论文工厂”;中风险预警涉及期刊作者群和读者群的国际化程度低,以及论文处理费不合理;低风险预警旨在提醒科学家,期刊存在学术影响力骤降风险。本次名单中,高风险预警期刊6本,中风险预警期刊11本,低风险预警期刊11本。《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试行)》自 2020 年末开始每年发布一次,制作团队称该名单不是论文评价,也无意否定预警期刊发表的每项科研成果,而是旨在提醒科研人员审慎选择成果发表平台、提示出版机构强化期刊质量管理。
近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奶牛种业创新团队培育的“克隆奶牛”顺利出生。 这是国内首次采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对现存群体中的百吨优良个体进行种质复原保存,并用于良种奶牛高效繁育,取得了体 细胞克隆技术在良种奶牛培育中担当核心和关键角色的新突破。
这批克隆奶牛是依据生产性能记录和体型评定,选择群体中高产长寿和抗逆性能优异的明星奶牛,采集耳缘组织,培养皮肤成纤维细胞,通过核移植生产克隆胚胎,并进行胚胎移植,使其成为百吨明星牛群体的核心成员。首批移植的120枚克隆胚初检妊娠率达到42%,200天以上在孕率达到17.5%。标志着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进一步成熟,首次将克隆技术成功用于奶牛良种培育的关键环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继2022年10月奶牛活体采卵-体外胚胎生产(OPU-IVP)技术应用取得成功之后,在奶牛良种繁育技术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
为更好地发挥计量对生物技术药物产业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提升国家生物技术药物产业核心竞争力,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正式批准依托南京市计量监督检测院成立国家生物技术药物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国家生物技术药物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于2019年5月获批筹建。 筹建期间,中心共建立了30台套可量传的测量系统,可提供132个生物类关键参数的量传服务; 填补了8项国家级生物特性量值标准的空白,为产业制定了紧缺的生物计量方法及技术标准102项,其中国家级标准16项。
近日,两架国产大型水陆两 栖飞机“鲲龙”AG600M(1003、1006架)分别从珠海和宜昌成功转场至西安阎良,有序拉开了2023年科研试飞工作的序幕,推动AG600M正式进入型号合格取证试飞阶段。
2023年是AG600研制极为关键的一年。据悉,AG600研制全线将围绕“年中具备执行灭火任务能力,完成40%表明符合性试飞”目标,并行开展典型任务场景试飞、铁鸟试验、试验室验证试验和静力机研发试验、验证试验、适航验证试验、机载成品鉴定试验,推进各项适航取证工作。
中国首套自主知识产权、自主设计研发和生产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热电联供系统1日在徐州华清京昆能源有限公司举行产品下线仪式。
SOFC属于第三代燃料电池,是一种在高温下直接将储存在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高效、环境友好地转化成电能的新型发电装置。被普遍认为是在未来得到广泛普及应用的一种清洁的燃料电池。
1月20日,哈尔滨医科大学召开全校干部大会,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谢柏宣读了省委关于季勇同志任学校校长的任职决定。
近日,福建农林大学发文称,经中共福建省委研究决定,周顺桂同志任中共福建农林大学委员会委员、常委、福建农林大学副校长。
中国人民大学官网“管理层”栏目近日更新显示,王易、叶康涛已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天津大学“现任领导”一栏近日信息更新显示,马新宾、王天友和明东任天津大学副校长,韩庆华任天津大学党委副书记。
据安徽财经大学官网1月20日消息,日前,安徽省委决定,朱红军同志任安徽财经大学校长。
《科技导报》创刊于1980年,中国科协学术会刊,主要刊登科学前沿和技术热点领域突破性的成果报道、权威性的科学评论、引领性的高端综述,发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科技管理、优化科研环境、培育科学文化、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决策咨询建议。常设栏目有院士卷首语、智库观点、科技评论、热点专题、综述、论文、学术聚焦、科学人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