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网站首页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时政新闻军事新闻时事新闻科技新闻房产新闻教育新闻旅游新闻
相关文章
 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性…
 科技新闻资讯头条科技新闻中…
 科技要闻丨庆祝建党100周年 …
 事业单位科技知识:科技类时…
 南海网海南新闻
 人民网海南频道
 海南相关新闻_图片_视频_网友…
 8月8日海南最新通报!海南今…
 海南新闻
 郑州龙湖分市场各高校2023届…
 中国在线教育网-众生皆平等教…
 “中国教育在线”学习强国号…
 关于中国教育在线发布考研人…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
 旅游业在疫情危机常态化下的…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旅游…
 乡村旅游的3个成功案例和1个…
 从海涛旅游危机看产业生态恶…
 乡村旅游危机重重不跨越就无…
 郑来志的喜剧世界:电影《移…
 《移情大师》杭州启动 导演郑…
 院线电影《移情大师》出品公…
 上海警方抓69名“情感挽回大…
 关于新疆伊犁最新新冠疫情兰…
 3万亿美元超级风口国际大佬“…
 热解读丨G20峰会上 习主席再…
 引领全球发展方向的中国强音…
 政协委员关注上海国际消费中…
 似曾相识!全球产业链向东南…
 2020时事政治热点50条-时政热…
 近期时事政治:2020国际时政…
 2020年10月10日时政热点(国…
 2020时政常识每天10条(12月…
 时政热点:2020年3月10日时政…
 美国在叙利亚非法军事基地遭…
 “马拉巴尔2022”大规模海上…
 军营理论热点丨怎么看积极推…
 【微特稿·时事与军事】加沙…
 盘点:2021年度十大军事要闻
 上海国际MCN大会暨品质生活直…
 防范于未“燃”!智慧安全型…
 动态丨上海网络诈骗案损三年…
 热搜第一!建行“崩了”?专…
 上海昨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
 高交会“见圳”高质量成长 今…
 “科技城”里脉动强——蹲点…
 海南省委书记三年连发“科技…
 探访第十届科博会上的成都科…
 科技日报]科技赋能助文创之路…
 成都出台房产新政 进一步优化…
专题栏目
网络
您现在的位置: 时事新闻网 >> 科技新闻 >> 正文
高级搜索
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聚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建设科技强国”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1/18 21:20:20 | 【字体:

  原标题: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聚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建设科技强国”

  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题: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聚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建设科技强国”

  重大创新成果接连涌现,从载人航天到深海探测再到中国高铁、中国大坝、中国桥梁,我国建成一大批世界级工程;高质量科普服务惠及我国更广泛人群,深化科学基金改革、不断提升资助效益、促进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

  十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科技界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道路。

  中共中央宣传部6日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六场,聚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建设科技强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摆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立足中国特色,着眼全球发展大势,把握阶段性特征,对新时代科技创新谋篇布局。

  “在目标上,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在摆位上,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战略上,我们持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路径上,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我国科技事业的蓝图已经画就,我们的科技创新事业在不断向前发展。”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说。

  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2年的1.03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79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1.91%增长到2.44%;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国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1年的第12位……

  王志刚指出,中国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新的变化。中国既是国际前沿创新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重要贡献者。

  “下一步,我们还是要坚持改革,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不断地推动中国科技创新发展,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国家安全、人民健康等方面的提升和发展。”王志刚说。

  “十年来,中科院科研人员攻坚克难、勇攀高峰,产出了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创新成果。”中国科学院院长侯建国说。

  悟空、墨子、慧眼等一批科学卫星提升我国空间科学国际竞争力;凝聚态物理、纳米材料等一批重要前沿方向研究进入世界第一方阵;“中国天眼”“人造太阳”等国际领先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成为科研利器……

  侯建国说,中科院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在保障国家重大工程、突破“卡脖子”技术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与此同时,瞄准科技前沿加强基础研究,持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在衡量基础研究水平的“自然指数”排名中,中科院已连续9年位列全球科教机构之首。

  近十年,中科院累计向社会转化了约11万项科技成果,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助力。例如,“曙光”超级计算机、人工智能芯片等促进了相关新兴产业的发展;煤制乙醇、煤制低碳烯烃等多项技术成功实现了商业化,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能源安全提供了科技解决方案。

  下一步,中科院将进一步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作用,努力取得更多重大创新成果,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出新的贡献。

  “可以说,这十年是我国工程科技进步最大、实力提高最快的十年。”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说,这十年,我国建成了一大批世界级工程,从载人航天到深海探测再到中国高铁、中国大坝、中国桥梁……这是充分发挥了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的结果。

  与此同时,工程科技的发展实实在在造福了人民,在确保粮食安全、助力抗击疫情、支撑生态环境改善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晓红说,中国工程院将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工程科技高端智库,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为地方提供战略咨询。

  “我们的院士遍布全国各地,中国工程院可以把他们凝聚起来,组织跨学科、跨领域的院士专家进行联合攻关、服务国家战略,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李晓红说,中国工程院将持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断深化院士制度改革,促进院士在国家重大工程、核心关键技术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们今后要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来推进国际工程科技的创新开放合作,提高我国工程科技的国际化水平和影响力。”李晓红说,在全球工程科技治理中要发出中国声音。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过去十年,得益于科学普及的推广,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大幅提升,2020年达到10.56%,比2015年的6.2%提高了近1倍。”中国科协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张玉卓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提高科普组织力动员力,构建省域统筹政策和机制、市域构建资源集散中心、县域组织落实,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站)等为阵地,以科技志愿服务为手段的基层科普组织动员体系,打造“品牌、平台、机制、队伍、改革、阵地”六位一体的高质量科普服务体系。

  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服务线亿人次,“科普中国”平台传播量达416亿人次,213万名科技工作者实名注册科技志愿者,连续4年举办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深化国际合作……十年来,高质量科普服务惠及我国更广泛人群。

  张玉卓说,接下来将着力营造“人人科普、科普人人”的良好氛围,并引导科普资源和服务向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倾斜,持续推进科普助力乡村振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我国资助基础研究的“基本盘”,为基础研究人员提供了最稳定的项目来源。十年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受理项目申请约201万项,资助约43万项,覆盖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形成了完整的资助体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李静海认为,当前应对全球挑战与科研范式变革交织,在这关键历史时期,深化科学基金改革、不断提升资助效益、促进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是必须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为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明确资助导向、完善评审机制、优化学科布局三项任务为核心进行了系统性改革。

  同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幅简化申请代码,代码数量由3500多个压缩到1300多个。资助管理机制改革方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改革联合基金,针对不同合作对象明确出资比例,引导多元主体加大投入。

  “下一步,科学基金将以转变科研范式与提升凝练科学问题能力为抓手,更加主动开拓未来,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李静海说。(记者胡喆、张泉、温竞华、王琳琳、徐鹏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科技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科技新闻:

  • 下一个科技新闻: 没有了
  •  
     栏目
    普通科技新闻 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 (11-18)
    普通科技新闻 科技新闻资讯头条科技新闻中国头条广东-传媒网… (11-18)
    普通科技新闻 科技要闻丨庆祝建党100周年 科技事业取得长足… (11-18)
    普通科技新闻 事业单位科技知识:科技类时事新闻解读 (11-18)
    普通科技新闻 高交会“见圳”高质量成长 今年又有哪些新科技… (11-18)
    普通科技新闻 “科技城”里脉动强——蹲点绵阳科研一线看发… (11-18)
    普通科技新闻 海南省委书记三年连发“科技三问” (11-18)
    普通科技新闻 探访第十届科博会上的成都科技力量:防护服可… (11-18)
    普通科技新闻 科技日报]科技赋能助文创之路越走越宽 (11-18)
    普通科技新闻 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 (11-18)
    普通科技新闻 北京电子城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为控股子公… (11-18)
    普通科技新闻 上市圈走超 1100 亿港元18A 药企步入寒冬裁员… (11-18)
    普通科技新闻 光明科学城让光明展区成为高交会一大亮点 全面… (11-18)
    普通科技新闻 “海克斯科技”爆火引关注 (11-18)
    普通科技新闻 大科学时代的风向标 (11-17)
    普通科技新闻 创新活力足 发展动力强 (11-17)
    普通科技新闻 第四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将于11月26日至28日… (11-17)
    普通科技新闻 人居科技之光 点亮美好信阳 (11-17)
    普通科技新闻 求是网评论员: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 (11-17)
    普通科技新闻 未来最具有前景的10大高科技 (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