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网站首页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时政新闻军事新闻时事新闻科技新闻房产新闻教育新闻旅游新闻
相关文章
 “海斗一号”、“奋斗者”号…
 专家预测:2024年房价暴跌在…
 楼市开启“断奶”模式房企们…
 全国各地房价下跌23%2024年房…
 国家旅游局令(第38号)
 旅游局_部门_中国政府网
 中央第七巡视组专项巡视国家…
 组合拳发力!当前房地产市场…
 海口公布9月份公众诉求办件数…
 亚冠杯和英超联赛今日热点比…
 榜样引领  薪火相传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学科…
 大型纪录片《大泰山》今晚在…
 《新闻思辨课》紧贴教育热点…
 “牛回速归”!“牛市旗手”…
 太牛了这只股13天暴涨近9倍!…
 美媒最新爆料:内塔尼亚胡告…
 外媒最新消息:以军宣布在加…
 美伊军事冲突升级美“强制征…
 苹果教育优惠政策一年几次打…
 上市遭冷遇AIGC难救七牛云
 落实“双减”政策加速推进教…
 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3年度十…
 山大的大事济南的大事
 时政微观察丨争做新时代好少…
 “科学技术要打头阵”
 央视《新闻周刊》:盲文志愿…
 以色列:将对马克龙“采取行…
 【津云特稿】以物抵债的69套…
 2024年10月22日房产早参
 楼市政策“组合拳”力促市场…
 携手并进共创未来:华为与沙…
 文旅“大餐”送进社区 旅游惠…
 一程多站、深度游峰值!观光…
 新闻连着家国事--百姓评说20…
 2024最近国内国际新闻大事件…
 企业单位如何成功发稿到中国…
 今日中国·景德镇会客厅揭牌…
 11月21日《今日·全球新闻报…
 【环球财经】市场继续消化中…
 2020浙江事业单位考试时事新…
 春风又绿江南岸习在浙江考察…
 今日时事政治:2020国内时政…
 解放军报评论:坚决完成党和…
 中国之声《国防时空》(2024…
 7月8日重大事件:俄军对乌发…
 中国教育报发稿 速度快 稳妥
 中国教育报刊社与你相约:勇…
 《数字教育前沿(英文)》创…
 2024年6月事业单位社会时政常…
专题栏目
网络
您现在的位置: 时事新闻网 >> 科技新闻 >> 正文
高级搜索
“海斗一号”、“奋斗者”号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202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10/23 1:59:07 | 【字体: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腾讯集团发展研究办公室协办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202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1月20日在京揭晓。

  11月24日4时30分,中国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12月1日晚间成功着陆在预选着陆区。完成月壤取样后,嫦娥五号上升器于12月3日从月面起飞,嫦娥五号返回器于12月17日1时59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

  随后,重达1731克的嫦娥五号样品移交中国科学院,将在位于国家天文台的“月球样品实验室”中存储、处理和分析,正式开启月球样品与科学数据的应用和研究。

  嫦娥五号任务作为中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对于中国提升航天技术水平、完善探月工程体系、开展月球科学研究、组织后续月球及星际探测任务,具有承前启后、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6月23日9时4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

  此次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和配套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全方位参与了研制建设。

  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36次飞行。在测控、地面运控、星间链路运管、应用验证等系统的强有力支撑下,此前发射的所有在轨卫星都已入网。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全面完成。

  6月8日,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主持研制的“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搭乘探索一号科考船海试归来。在此航次中,“海斗一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实现近海底自主航行探测和坐底作业,最大下潜深度10907米,填补了中国万米级作业型无人潜水器的空白。

  11月28日,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牵头总体设计和集成建造、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等多家科研机构联合研发的“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随“探索一号”科考船返航。

  此次“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标志着中国在大深度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此外,还有助于科学家了解深渊海底生物、矿藏、海山火山岩的物质组成和成因,以及深海海沟在调节气候方面的作用。

  3月26日,自然资源部召开了中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第二轮试采成果汇报视频会,会议透露,此轮试采日前取得成功,并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天然气水合物通常称为可燃冰。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的试采创造了“产气总量86.14万立方米、日均产气量2.87万立方米”两项新世界纪录。

  此次试采中,研究人员还自主研发了一套实现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采产业化的关键技术装备体系,创建了独具特色的环境保护和监测体系,自主创新形成了环境风险防控技术体系。

  此次试采攻克了深海浅软地层水平井钻采核心技术,实现了从探索性试采向试验性试采的重大跨越,在产业化进程中取得标志性成果。中国也成为全球首个采用水平井钻采技术试采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国家。

  小麦赤霉病,是世界范围内极具毁灭性且防治困难的真菌病害,有小麦“癌症”之称。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小麦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孔令让及其团队从小麦近缘植物长穗偃麦草中首次克隆出抗赤霉病主效基因Fhb7,且成功将其转移至小麦品种中,首次明确并验证了其在小麦抗病育种中不仅具有稳定的赤霉病抗性,而且具有广谱的解毒功能。相关研究成果4月10日在线发表于《科学》。

  目前,已有30多家单位利用抗赤霉病的种质材料进行小麦抗赤霉病遗传改良,并在山东、河南、江苏、安徽等地进行广泛试验,结果表现良好。上述成果为解锁赤霉病这一世界性难题找到了“金钥匙”。

  光量子干涉实物图:左下方为输入光学部分,右下方为锁相光路,上方共输出100个光学模式,分别通过低损耗单模光纤与100超导单光子探测器连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团队供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等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合作,构建了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实现了具有实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样”任务的快速求解,使得中国成功达到量子计算研究的首个里程碑——量子计算优越性,为实现可解决具有重大实用价值问题的规模化量子模拟机奠定技术基础。相关成果12月4日在线发表于《科学》。

  生命起源与演化是世界十大科学之谜之一。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99%以上已经灭绝,通过化石记录重建地球生物多样性变化历史是认识当今人类居住地球生物多样性现状与发展趋势的重要途径。

  南京大学樊隽轩教授、沈树忠院士等自建大型数据库,自主研发人工智能算法,利用“天河二号”超算取得突破,获得了全球第一条高精度的古生代3亿多年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变化曲线,其分辨率较国际同类研究提高400倍。

  新曲线精确刻画出地质历史中多次重大生物灭绝和辐射事件及其与环境变化的关系。成果于1月17日以研究长文形式发表于《科学》。

  中国新一代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HL-2M)12月4日在成都正式建成放电,标志中国正式跨入全球可控核聚变研究前列,HL-2M将进一步加快人类探索未来能源的步伐。

  该项目由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自主设计建造。据悉,该装置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参数最高的先进托卡马克装置,是中国新一代先进磁约束核聚变实验研究装置,采用更先进的结构与控制方式,等离子体体积达到国内现有装置2倍以上,等离子体电流能力提高到2.5兆安培以上,等离子体离子温度可达到1.5亿摄氏度,能实现高密度、高比压、高自举电流运行,是实现中国核聚变能开发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依托装置,也是中国消化吸收ITER技术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陈秀雄、王兵发表的关于高维凯勒里奇流收敛性的论文,率先攻克了哈密尔顿—田猜想和偏零阶估计猜想——这些均为几何分析领域20余年来悬而未决的核心猜想。

  相关成果于11月初发表在《微分几何学杂志》上。据了解,论文篇幅超过120页,从投稿到正式发表耗时6年。该论文引进了众多新思想和新方法,对几何分析,尤其是里奇流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机器学习模拟上亿原子:中美团队获2020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最高奖项戈登贝尔奖

  11月19日下午,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贾伟乐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鄂维南、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张林峰研究员及其合作者共同完成的应用成果获得国际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最高奖——戈登贝尔奖。

  该项工作在国际上首次采用智能超算与物理模型的结合,引领了科学计算从传统的计算模式朝着智能超算的方向前进。

  据悉,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以其高精度和算法复杂著称,长期以来,其计算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受算法和算力限制,即使利用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也只能计算数千原子体系规模。

  该成果通过高性能计算和机器学习将分子动力学极限提升了数个量级,达到了上亿原子的体系规模,同时仍保证了「从头算(ab initio)」的高精度,且模拟时间尺度较传统方法至少提高1000倍。

  据了解,基于深度学习的分子动力学模拟通过高性能计算和机器学习的有机结合,将精确的物理建模带入了更大尺度的材料模拟中,有望在将来为力学、化学、材料、生物乃至工程领域解决实际问题发挥更大作用。

  Ⅰ大连;Ⅱ天津;Ⅲ青岛;Ⅳ连云港;Ⅴ上海;Ⅵ舟山;Ⅶ平潭;Ⅷ厦门;Ⅸ深圳;Ⅹ北海;Ⅺ海口;Ⅻ三亚。

  大连至烟台、上海至普陀山、海口至北海、厦门至金门、三亚至西沙北礁航线有中浪,乘船舒适度为二级;

  ①大连-烟台;②上海-普陀山;③海口-北海;④厦门-金门;⑤深圳-珠海;⑥海口-海安;⑦三亚-西沙北礁航线。

  钓鱼岛有3.1米的大浪,南麂岛、永兴岛附近海域有2.1~2.3米的中浪,以上海岛都不适宜乘船出行;

  大陈岛、洞头岛、嵛山岛、分界洲岛、蜈支洲岛、永暑礁附近海域有1.7~2米的中浪,嵊泗列岛、岱山岛、东极岛、普陀山、玉环岛、三都岛、平潭岛、湄洲岛、南澳岛、万山群岛、川山群岛、东山岛、海陵岛、南三岛、东海岛、黄岩岛附近海域有1.3~1.6米的中浪,这些海岛较适宜乘船出行;

  我国其他各美丽海岛附近海域都是轻浪,海况不错,非常适宜乘船出行和海岛游玩。

  觉华岛、长山群岛、菩提岛、长岛、刘公岛、灵山岛、秦山岛、连岛、崇明岛、嵊泗列岛、岱山岛、东极岛、普陀山、大陈岛、玉环岛、洞头岛、南麂岛、嵛山岛、三都岛、平潭岛、湄洲岛、东山岛、钓鱼岛、南澳岛、万山群岛、川山群岛、海陵岛、南三岛、东海岛、涠洲岛、分界洲岛、蜈支洲岛、永兴岛、黄岩岛、永暑礁。

科技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科技新闻:

  • 下一个科技新闻: 没有了
  •  
     栏目
    普通科技新闻 “海斗一号”、“奋斗者”号入选两院院士评选… (10-23)
    普通科技新闻 “科学技术要打头阵” (10-22)
    普通科技新闻 央视《新闻周刊》:盲文志愿者——山东交通学… (10-22)
    普通科技新闻 以色列:将对马克龙“采取行动”!以军一上校… (10-22)
    普通科技新闻 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交流 (10-20)
    普通科技新闻 共建全球科技共同体 (10-20)
    普通科技新闻 司法部、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 (10-20)
    普通科技新闻 2024年中国科技传播论坛暨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 (10-19)
    普通科技新闻 镜观·领航|三次考察合肥科创主题贯穿始终 (10-19)
    普通科技新闻 为推动科技进步贡献青春力量 (10-19)
    普通科技新闻 持续科技创新 高德亮相2024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 (10-18)
    普通科技新闻 城市24小时 走出“洼地”河南再“落子” (10-18)
    普通科技新闻 昊海生物科技(06826HK)10月17日收盘下跌343… (10-18)
    普通科技新闻 美尔雅子公司青海惠嘉股权转让起纠纷:受让方… (10-17)
    普通科技新闻 炜冈科技上涨503%报165元股 (10-17)
    普通科技新闻 雅博股份成一元低价股总市值2821亿元 (10-17)
    普通科技新闻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 (10-16)
    普通科技新闻 广东或将推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多款科技保险… (10-16)
    普通科技新闻 2024年中国科协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 (10-16)
    普通科技新闻 关于2021-2022年中国科技新闻学会标准提案申报…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