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30日消息(记者宁婉婷 胡祎玮 盛瑾瑜)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习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科技、教育、人才的战略支撑,上海在这方面要当好龙头,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
今年是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十周年。当前,上海正加快布局新赛道和未来产业,持续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这里是“大零号湾”,上海目前唯一一个以“创新策源”为定位的功能区。实验室里,华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教授杨长研发的未来材料新技术,正处于成果转化的关键阶段。
“创业零起步、高校零距离”,“大零号湾”的名字由此而来。这里汇聚了上海交大、华东师大两所“双一流”高校、十多所科研院所,近200家国家级、市级研发机构,同时也有4000多家“硬科技”企业。“大零号湾”为每一个重点项目都配备了科研成果转化对接专员。余传是其中之一。
余传:除学术以外的所有问题,我们都会帮他们去协调。跟政府类、跟产业方、跟基金方,做高校与产业之间的桥梁。
科技成果运营机制更趋高效,科研人员创业企业发展通道持续畅通。小到孵化器、加速器,大到科创园区、研发用地、工业用地,再到创投基金、产业基金、私募基金等,有了“大零号湾”的“百宝箱”,原始创新和产业繁荣的距离被最小化。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英表示,上海将根据区域创新资源分布,打造更多像“大零号湾”这样的未来产业先导区。
张英:加强产业战略规划和创新要素聚合,构建先导产业、传统产业和未来产业衔接贯通、协同联动的发展格局。
未来动能加速培育的同时,上海重点产业集群稳步提升。《上海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方案》提出,建设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打造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在位于上海的中国船舶外高桥造船2号船坞,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正处于加速建造阶段。4月20日以来,已经有26个总段、20个分段下坞搭载,目前全船689个结构分段已完工578个。邮轮制造体系进一步做强,上海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的抓手更实、步伐更稳。
中国船舶外高桥造船邮轮项目部副部长韦胜圣:第二艘邮轮下坞搭载,标志着我们游轮的设计、批量化建造的开始,我们一定要做得比第一条更加精细化,效率要更加提高。
产业创新源自上海,深化改革面向全球。国产大飞机C919商业运营一年多来,全球订单已经超过1000架。C919基本型总设计师马显超介绍,项目团队通过不断收集市场反馈,持续对飞机进行改进优化,并加快推进C919大型客机系列化发展。
马显超:目前C919已经交付了6架飞机,开通了4个城市,运送超30万名旅客。我们正在研究C919高原型,满足青藏高原广大人民航空出行的需要。
从科研到产业,从深海到深空,上海科创成绩斐然。通过强化产业空间保障、提升金融服务精准性、加强产业人才服务等措施,上海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科技、产业创新协同,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顾军:上海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我们要强化科技创新协同,强化产业创新协同,聚焦重点战略领域加快跨区域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共同打造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专题更多【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上海:进一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习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科技、教育、人才的战略支撑,上海在这方面要当好龙头,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