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网站首页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时政新闻军事新闻时事新闻科技新闻房产新闻教育新闻旅游新闻
相关文章
 喜见科普界更多的“破圈”力…
 特斯拉中国第三季度交付超22…
 爱联科技收到2022年中央引导…
 IDC报告:2023上半年中国加速…
 港股异动 香港地产股集体回暖…
 北京国庆假期房地产市场回暖…
 香港地产股集体回暖 美债收益…
 国联证券:房地产支持政策密…
 消费回暖商业地产零售场景里…
 “双节”旅游热度高涨 多彩文…
 《国学小名士》第六季第四期…
 于毅、平安、上上等加盟2023…
 2023山东卫视中秋晚会播出时…
 2023山东卫视中秋晚会一览(…
 国内旅游:826亿人次 保持常…
 双节假期喀什地区接待游客超…
 数字技术赋能 文化绽放华彩(…
 中秋国庆假期国内旅游出游82…
 2023年首个诺贝尔奖揭晓!美…
 新华全媒+丨疏堵保畅、排忧解…
 新闻8点见丨杭州亚运会首金今…
 早新闻|开市前必读!要闻与…
 皖股这一周 丨 假期前多家公…
 邮传万里畅互联 政通人和创未…
 巴以新一轮冲突已致超千人死…
 观天下·巴以冲突丨巴以大规…
 双方超千人死亡!以政府或将…
 阿富汗强震致上万人伤亡中方…
 持续更新丨巴以新一轮冲突已…
 游戏产业2022②:一文回顾!…
 热点问答:巴以大规模冲突缘…
 “热点更热、冷点不冷” 中秋…
 美国芝加哥民众怒批政府官员…
 【新闻早茶】现代城市公共交…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就中国与多…
 对两岸和解不满 美学者叫嚣“…
 日月谭天 “”是绝路!解放军…
 台“国防报告”吓人:大陆78…
 国防部就对台军事部署、中美…
 从“大写意”到“工笔画”|…
 亚运有新知|你见过公交车上…
 市场活力强潜力大 “双节”期…
 习深刻阐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023中考语文作文押题这十大…
 红网荣获2023年王选新闻科学…
 事关科技伦理!科技部等十部…
 中国气象局:聚焦科技创新国…
 中瓷电子:国联万众公司车规…
 为初创期科创企业提供资金支…
 8月预计多地 调整优化房产政…
专题栏目
网络
您现在的位置: 时事新闻网 >> 科技新闻 >> 正文
高级搜索
喜见科普界更多的“破圈”力量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0/10 5:53:36 | 【字体:

  第20届全国科普日活动掀起科普热潮。关注科学,正从过去的小众爱好变为大众刚需。无论是一票难求的科普节活动和线下课,还是线上热播的短视频,都显示出科普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公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关注。而科普内容,也逐渐摆脱传统科普的“课程感”,开始向前沿科技、硬核科技延伸。人们越来越将参与科普当成一个自我提升的机会,甚至享用思考科学问题带来的快乐。

  从更广的视野来看,科普的兴起不仅是一种时髦,更是关系到我国未来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大事。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强调,将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把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教育全过程。这些制度设计,把科普提升到了推进国家科技发展的高度。

  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证明,科学研究不是象牙塔里少部分人的苦思冥想和灵感迸发,而是需要庞大基础支撑的系统工程。这个支撑,除了需要国家政策引导和各种社会力量投入,更需要千千万万优秀的年轻人主动投身科学事业。而当下,培养和激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热情,尤其需要有创新思维和引入“破圈”的力量。

  科普的“破圈”,需要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北京市科协整合了全市科技馆、博物馆、科研院所、学校、园区等科普资源,围绕天文、地质、航空航天等主题,推出了20条“主题科学游”路线,发布了“科技馆之城”首批100家科技教育体验基地,以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高效资源整合,成功实现“破圈”传播。

  科普的“破圈”,需要在形式、内容方面上不断创新。时下很多科普产品,正力图摆脱传统科普的“课程感”,从激发好奇出发,从美的欣赏切入,一步步引导受众走向理性思考和科学追问。在年轻人聚集的视频平台哔哩哔哩(B站),科技内容已成为最受欢迎的品类之一。2022年,观看科技内容的用户超过2亿。作为科普视频爱好者,笔者也经常震撼于《地球脉动》《蓝色星球》里的自然奇景,也经常因看了《被数学选中的人》《你最想知道的科学》而理解为什么当初没学好理科,也在看了《制造的原理》之后对工程基础产生浓厚兴趣。

  科普的“破圈”,还需要在投入上广纳资源。统计显示,2020年全社会科普经费中,政府拨款约占80%。这个比例,显示了近些年政府对于科普的重视,但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推动科普进一步“破圈”,还要不断提高科普多元化的投入程度。

  《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指出,企业要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加大科普投入,促进科普工作与科技研发、产品推广、创新创业、技能培训等有机结合。如何吸引企业家投入科普,让他们有动力可持续?有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探索。例如,上海科技馆作为上海科普产业链的中心环节之一,仅科普文创一项就推出400多款产品,销售额逾600万元。而随着科普产业链条的完善,更多企业从中找到了开发商业价值的机会,他们就会主动创新,使科普对公众产生更大的吸引力。

  科普的“破圈”,最终还需要人的力量,需要更多优秀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投身其中。随着科普市场日渐活跃,当“硬核科普”成为刚需,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开始争当UP主,在视频团队的支撑下,他们各自塑造自己不同的风格,打造个人科普IP,吸引更多年轻人爱上科技。

  而支持他们这样做的,除了成为科普名人的光环效应,还有实实在在的政策支撑。比如,中国科协就在今年4月发布通知,试点开展在京中央单位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科普专业职称评审工作。市场上的利益分配、网络传播技术的普及再加上政策的支撑,有这些要素,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科学家愿意投身科普事业,展示他们另一面的才华。

  面向未来,新一轮科技革命正蓬勃发展,我们的科普也应加快破圈迅速跟上,以吸引更多的青少年以奔放的热情、无穷的创造力投身到科技创新事业当中。

科技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科技新闻:

  • 下一个科技新闻: 没有了
  •  
     栏目
    普通科技新闻 喜见科普界更多的“破圈”力量 (10-10)
    普通科技新闻 特斯拉中国第三季度交付超22万辆 贡献全球销售… (10-10)
    普通科技新闻 爱联科技收到2022年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 (10-10)
    普通科技新闻 IDC报告:2023上半年中国加速服务器市场猛增5… (10-10)
    普通科技新闻 红网荣获2023年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10-09)
    普通科技新闻 事关科技伦理!科技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 (10-09)
    普通科技新闻 中国气象局:聚焦科技创新国家财政投入气象科… (10-09)
    普通科技新闻 中瓷电子:国联万众公司车规级高压大电流碳化… (10-09)
    普通科技新闻 为初创期科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让创新的种子竞… (10-09)
    普通科技新闻 浙大火炬手吴易昺跑完杭州站最后一棒! (10-09)
    普通科技新闻 小米高级副总裁张峰将离职:12月完成工作交接… (10-09)
    普通科技新闻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邹丽获“科学探索奖” (10-09)
    普通科技新闻 【品牌】四大合伙人只剩下卢伟冰?曝小米大家… (10-09)
    普通科技新闻 中国科技新闻最新消息2023_中国2023科技新闻简… (10-09)
    普通科技新闻 今天科技新闻摘抄2022 (10-08)
    普通科技新闻 2022年科学类新闻摘抄简短 (10-08)
    普通科技新闻 2022年最近的时政知识(2月10日) (10-08)
    普通科技新闻 最近的时政知识10条(2022年2月11日) (10-08)
    普通科技新闻 安洁科技收监管函 调减2022年净利847591万元 (10-08)
    普通科技新闻 企业组报名倒计时 北控水务杯第三届中国国际“… (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