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企业家马斯克11月30日在“神经连接”(Neuralink)公司的一场活动上表示,该公司研发的脑机交互产品有望在6个月内开始人体试验,他自己也可能会尝试。
马斯克称,这项突破性的新技术正在不断向前迈进,有望为失明、瘫痪等人群带来福音。但是,这项技术能否进入人体试验阶段,仍有待美国政府监管部门审批。和其他新技术一样,脑机交互也面临着安全、伦理等方面的质疑和挑战。
当天,在“神经连接”加州总部举行的一场活动上,马斯克介绍了脑机交互研发的最新进展。在时长近3小时的演讲中,这位科技达人再次展现出脑机交互突破性的一面。
“他并没有使用键盘。他在用意念移动光标……”与此同时,一段视频显示一只猴子坐在一台电脑前,像人一样打字,颇为玄幻。
但更神奇的可能还在后头。马斯克的长远目标是在人类大脑上植入无线操控的芯片,用脑机交互技术改善人们的生活。此前,“神经连接”希望这项技术能被用于治疗脑部疾病。
而马斯克最新表态说,“神经连接”还将放眼两项应用,一是让盲人通过脑机交互重见光明,“即使是那些天生失明的人”。二是让残障人士重获生活能力。“尽管这听起来很神奇,但我们有信心,一个脊髓受损的人有可能恢复全身功能。”
“你现在就可以接入一个‘神经连接’的设备,甚至没有感觉。”马斯克说。但他仍然态度谨慎,“在将设备植入人体之前,我们要非常小心,并确保设备能正常工作。”
马斯克同时表示,“神经连接”已向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提交了大部分文件,预计会在6个月内进行脑机交互人体试验。
据悉,这场活动颇受外界关注,原定于10月底举行,但不知何故被推迟。舆论注意到,身兼多职的马斯克最近颇为忙碌。经营着电动汽车制造企业特斯拉、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和社交媒体平台推特,马斯克因“移民火星”和“拯救人类”等远大理想而闻名。
2017年,他宣布创办的脑机交互技术公司“神经连接”也有这样的雄心。彭博社称,脑机交互相关研究已经持续了数十年,但马斯克的到来刺激起了一波关注和投资,推动该技术加速研发。
不过,马斯克旗下的脑机交互研发进展并不如预期那般顺利,不仅落后于原计划,还被同行“超车”。据悉,Synchron等企业也正在脑机交互领域取得研发进展,但都还未进入市场。与此同时,马斯克近几个月来敦促工程师们加快进度。
马斯克说,这项技术的“初步进展,尤其是在应用于人类时,可能会非常缓慢,但我们正在全力以赴……所以进展应该会越来越快。”
不过,“神经连接”的脑机交互技术能否按计划进行人体试验,仍然有待观察。对于马斯克的这一雄心,不少专家持怀疑态度。
首先,这项计划尚未获得FDA批准。科罗拉多大学的神经科学副教授克里斯汀·韦勒(Cristin Welle)说,FDA将会首要考虑安全性,包括该技术是否存在损害大脑等风险。
据介绍,“神经连接”的脑机交互需要在头骨钻孔,插电极线。有评论称,相比其他同行,这种手段更具“侵入性”,但马斯克押注于更具“侵入性”的手段和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取得更好的效果,让患者在更大程度上恢复人体功能。
另据报道,“神经连接”正在努力解决FDA对于设备可能过热,以及有毒化学物质或从植入物渗入大脑的担忧。
其次,虽然马斯克有着改善人类生活的宏伟目标,但一段时间以来,批评者认为马斯克对于脑机交互的宣传有夸大之嫌。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医学伦理和健康政策助理教授安娜·韦克斯勒(Anna Wexler)说,“神经连接”的华丽演示在一般医疗设备领域并不常见,人们不应一味听信。她还表示,鼓励残障人士对此抱有希望是有风险的,尤其考虑到在大脑中植入芯片可能造成损伤。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神经科学家丹尼尔·约绍尔(Daniel Yoshor)也认为,马斯克的最新演示表明,该技术产生了“渐进式的进步”,而非“巨大飞跃”。
再者,“从伦理角度来看,我认为这种宣传非常令人担忧,”韦克斯勒说,“太空或推特是一回事,但医疗领域风险更高。”同时,“神经连接”在试验过程中对待灵长类动物的方式也面临动物权利保护组织的批评。
也有观点认为,突破性的新技术往往伴随着争议问世。此前,激光矫视手术、心脏起搏器和除颤仪等侵入性医疗器械和技术也曾令人们感到恐惧,但最终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接受。马斯克力捧的脑机交互技术究竟是噱头还是创新,有待时间揭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