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带来众多自主研发的创新成果,一场高科技的“盛宴”让观众看得津津有味、欲罢不能。
今年7月1日,修订后的《商用密码管理条例》将正式施行,政策“东风”劲吹,让本届上交会数字技术展区内首次设立的商用密码板块格外引人注目。
东浩兰生会展集团董事长陈小宏介绍,这一“新赛道”云集了国内顶尖企业,从提供基础密码能力、密码系统到适用于数字经济各种应用场景的软件、系统集成等都被囊括其中,有望成为上交会的一张“新名片”,并辐射长三角和全国。
专程从无锡赶来的佰倬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常晓红,带来佰倬免改造商用密码方案参加本届上交会。据介绍,他们公司自主研发了具备《商用密码产品认证证书》(二级安全技术要求)的纯软密码模块,在不改变业务应用、网络架构、存储方式、数据流向的前提下,能实现密码应用的无缝对接,目前已广泛用于政务、医疗、运营商等领域。
“就拿我们最近的一个客户案例为例,某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有数据文件上亿个,敏感文件多,同时,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业务连续性要求高,难以接受系统长时间停机维护。我们给出的方案避免了应用接口改造,实现不停业务状态下海量非结构化数据同步转换,过渡期明文密文自动互为备份。改造时间和改造成本都大大节约了。”
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展示的是启科量子工程机“天算1号”的模型,“天算1号”可以为量子应用软件运行质量和安全性验证工作提供硬件资源保证。中心副主任王楠介绍,它是国内首台模块化离子阱量子计算工程机,标志着我国原子型量子计算机迈出了从关键技术突破、实验室研发、原理样机研制到产品工程化的关键一步。
密码乃国之重器。“今年虽然是第一次参展上交会,但从参展商和观众的热情中,我们真切感受到密码安全作为底座的作用正日益显现。”上海商用密码行业协会会长单位格尔软件市场总监祝峰介绍说,他们参与建设的上海市政务云密码项目,是国内首个基于信创云环境并且大规模应用的密码基础设施,已为上海近1500个应用系统、500多万位上海市民提供密码服务。
手术学名又叫手术系统,是集多项现代高科技手段于一体的综合体。在唯迈医疗展区,一款落地式七轴智能平板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吸引不少观众驻足。只见设备的屏幕上,患者脑血管的三维重建影像和发生病变的血管清晰可见。
唯迈医疗市场总监田威告诉记者,这款展品是国产首台获得NMPA和欧盟CE双重认证的DSA,打破了国际品牌垄断,突破关键技术“卡脖子”难题。值得一提的是,它的价格要比进口同类产品低1/3到1/2。
DSA设备的边上,是唯迈医疗带来的另一款手术机器人——ETcath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据介绍,它的关键技术和零部件均为国产自研,相关专利数量在手术机器人领域全球领先,是唯一入选中国国家药监局绿色通道的国产介入手术机器人。
“介入手术机器人颠覆了传统介入手术中,医生要穿着厚重的铅衣,暴露在X射线危害下进行手术的模式。它的操作模式就像是在血管内启动自动驾驶一样,让医生完全不用进入手术室内。”田威介绍,这款机器人还能通过远程操作的方式实现对介入耗材的控制,进而完成支架/球囊的定位与释放。这也意味着,即便患者处于医疗资源相对紧缺的偏远地区,也能远程得到大医院的帮助。
在“科技创新&活力张江”展区,空中出行领域的创新企业——御风未来带来国产电动垂直起降载人飞行器M1的二分之一模型机,成为一大亮点。
工作人员介绍说,M1是一款拥有20个旋翼的复合翼飞机,使用纯电能源让飞机更安静更安全。5座载人设计,可高效飞行250公里,巡航速度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主要用于解决城市内、城市间的短途空中出行需求。“这款飞机已于今年3月在上海下线,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地面测试,并将于近期实现首飞,相关的适航取证工作也在同步推进中。”
首飞成功后,这款飞机将成为我国首架自主研发、全国产化的2吨级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在电动系统、飞控系统、复合材料等三个核心环节全部实现国产化。
“近年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在全球范围内极具优势,尤其是电池、电机和电控三电技术,我们利用自己对航空安全的理解,与中国本土供应商合作研发出了能满足航空安全需求的三电系统。”御风未来CEO谢陵说,特别是这款飞机使用全国产碳纤维复合材料,将带来更低的成本优势。“未来乘坐御风未来的价格会与现在乘坐出租车的价格差不多,或者稍微贵一点,但时间会节约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