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ChatGPT 发布以来,短短半年时间,我们已经见证了大语言模型带来的方方面面的震撼,搜索、创意创作、代码生成脱胎换骨。国内外有实力的大厂、初创公司争先下场布局,力求在这场角逐中夺得先机。
随之而来,大模型自身的能力也不断突破,不再局限于单模态文本任务,文本生成图像、视频、音乐等相关的研究和应用也开始出现,多模态、跨模态任务正在得到很好地解决。
不过,大模型仍然离不开算力、算法、数据三大要素。大模型动辄几十、上百亿参数,算力不够,支撑不起它们的训练与推理。数据少或质量低,也无法保证最终的效果。
与此同时,行业落地及商业化部署、应用也成了大模型厂商的必争之地。厂商们有的推出了行业大模型,还有的通过集大模型训练、推理、部署应用于一体的 AI 开发平台,让企业基于自身场景需求少压力甚至无压力地拥抱大模型能力。
面对大语言模型的飞速发展,我们不禁要问,在 AI 新时代,如何才能全面掌握并利用大模型的能力,并把握随之而来的机遇和挑战呢?
为了助力 AI 技术从业者把握时代趋势、重塑开发思维、探索 AI 能力边界,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办公室指导,机器之心主办,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的2023 WAIC AI 开发者领袖论坛将于7 月 8 日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举办。
以「大模型时代的 AI 开发」为题,论坛将全面探讨新时代的「算法革命、算力挑战、平台与数据、行业创新」,分享行业领袖的智慧。如今确认的嘉宾有哪些亮点?届时又会与大家分享哪些前沿 AI 主题和行业经验呢?
加拿大工程院及加拿大皇家学院两院院士、FATE 开源社区技术指导委员会主席杨强是联邦学习研究集大成者,著有《迁移学习》、《联邦学习》、《隐私计算》等书籍。他认为,如何使联邦学习平衡优化以达到安全可信和高效高质的效果,并且和大模型无缝连接,是今后产业和学界关注的重点。
从京东离职后,知名 AI 学者梅涛院士决定投身 AIGC 创业之旅,凭借在计算机视觉和多媒体领域的多年积累,创业方向确定为生成式视觉多模态基础模型与应用。对于生成式 AI 如何从单模态迈向多模态,他将分享自己独到的见解。
今年 3 月,百度在全球大厂中第一个做出对标 ChatGPT 的产品文心一言,吸引了行业极大的关注。在此次大会上,百度技术委员会主席吴华会为我们带来哪些洞见 ?
科大讯飞的「星火认知大模型」想必大家也不陌生。在这场活动上,科大讯飞 AI 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建清将为我们解读星火大模型的技术进展及应用创新。
路特斯科技副总裁、路特斯机器人公司 CEO 李博,他深耕智能驾驶领域多年,具有超过 15 年的智能驾驶量产及预研项目的主持和开发经验。大模型时代,他又将为我们带来哪些新的思考?
相信大家对新浪微博新技术研发负责人张俊林老师都不陌生,知乎上许多有关大模型的高赞文章正是出自他的笔下。他对大模型可以说有极深的理解。这次他将带我们了解大语言模型带来的交互方式变革。
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青年教授、潞晨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尤洋是 AI 领域的知名青年学者。其公司开源的面向 AI 大模型时代的高效深度学习系统 Colossal-AI 也备受开发者们关注。此次他演讲的主题落在了 AI 大模型的挑战与系统优化,展现 Colossal-AI 如何帮助大模型开发降本增效。
不久之前,一款名为 元乘象 Chatlmg 的国产 AI 模型吸引了众多关注,这出自人民大学卢志武教授的团队。在我们的活动上,他将就「多模态通用生成模型的基本框架与最新进展」展开探讨。
微软,是这波大模型浪潮中必须提及的一个关键词。在大模型产品应用的探索上,微软 Copilot 可以说是标的。此次,我们邀请到了 Office Product Group 技术负责人蔡玮鑫,为大家分享大语言模型投入大规模应用生产会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过去一段时间,蔡玮鑫领导开发了微软 AI 服务产品 M365 Copilot,将大语言模型与 Microsoft Graph、Microsoft 365 应用程序中,释放开发者生产力。
今年,我们还精心策划了一场云帆奖得主的圆桌对话,邀请曦智科技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孟怀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助理教授周号益以及新晋云帆奖得主,共同就大模型时代范式转变中的机遇和挑战展开头脑风暴。
除了目前公布的这些嘉宾,我们还在积极邀请更多的 AI 领袖参与我们的论坛,敬请期待。
src=演讲嘉宾:杨强,加拿大工程院及加拿大皇家学院两院院士、FATE 开源社区技术指导委员会主席
嘉宾简介:加拿大工程院及加拿大皇家学院两院院士,微众银行首席人工智能官,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与工程系讲座教授和前系主任,AAAI-2021 大会主席,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IJCAI)理事会前主席,香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会(HKSAIR)理事长,智能投研技术联盟(ITL)、开放群岛开源社区(OI)以及 FATE 开源社区技术指导委员会(TSC)主席,ACM TIST 和 IEEE TRANS on BIG DATA 创始主编,CAAI、AAAI、ACM、IEEE、AAAS 等多个国际学会 Fellow。领衔全球迁移学习和联邦学习研究及应用,著作包括《迁移学习》、《联邦学习》、《隐私计算》和《联邦学习实战》等。
src=演讲嘉宾:梅涛博士,加拿大工程院外籍院士,IEEE/IAPR/CAAI Fellow,生成式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HiDream.ai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嘉宾简介:梅博士是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和多媒体领域的全球知名学者,他发表的论文被引用超过三万余次,先后荣获 15 项最佳论文奖,拥有 70 多项专利,并主导研发了多款全球数百万日活用户的商业产品。他曾担任京东集团副总裁和微软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嘉宾简介:主要从事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研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中国专利金奖;被评为杰出工程师、青年北京学者等。
嘉宾简介:2005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信息科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2011 年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计算机系,获 PhD 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与计算机视觉。设计中文通用多模态预训练模型文澜 BriVL,并发表于 Nature Communications。
嘉宾简介:曾先后任职于吉利汽车研究院、阿里巴巴达摩院以及本田技术研究所。超过 15 年智能驾驶量产及预研项目的主持和开发经验,对智能驾驶系统 EE 架构、软硬件计算平台、视觉算法和基础算子、路径规划及运动控制、智能驾驶系统开发、仿真及测试验证等方面有全面深入的研究,具有丰富的工程应用以及团队管理经验。毕业于东京工业大学综合理工学科信息处理专业,获博士学位。国内外专利 20 余篇。
嘉宾简介: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中科院软件所博士。目前担任新浪微博新技术研发负责人,在此之前在阿里巴巴担任资深技术专家,负责新技术团队。他是技术书籍《这就是搜索引擎:核心技术详解》、《大数据日知录:架构与算法》的作者,目前主要研发兴趣集中在推荐系统及自然语言处理。
src=演讲嘉宾:尤洋,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青年教授,潞晨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
嘉宾简介:潞晨科技创始人尤洋教授,是加州伯克利大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系的校长青年教授。他曾创造 ImageNet、 BERT、AlphaFold、ViT 训练速度的世界纪录,相关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谷歌,微软,英特尔,英伟达等科技巨头。他曾获 IPDPS 最佳论文、ICPP 最佳论文、AAAI 杰出论文、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以及当时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数额最高的西贝尔奖学金等。他在 2017 年获得美国计算机协会(ACM)官网上唯一颁给在读博士生的 ACM-IEEE CS George Michael Memorial HPC Fellowship。他获得颁发给伯克利优秀毕业生的 Lotfi A. Zadeh Prize 。他被 UC Berkeley 提名为 ACM Doctoral Dissertation Award 候选人 ( 81 名 UC Berkeley EECS 2020 博士毕业生中选 2 人 ) 。他曾任职于谷歌、微软、英伟达、英特尔、IBM 等,在 2021 年被选入福布斯 30 岁以下精英榜(亚洲)并获得 IEEE-CS 超算杰出新人奖。
嘉宾简介:孟怀宇博士为曦智科技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他拥有麻省理工学院(MIT)电子工程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集成光子学在人工智能、电子通信、数字通信、生物传感等方向的应用,在顶级期刊发表论文 10 余篇,申请全球专利超 200 项,已获授权超 30 项。博士期间,他参与研发了全球首个片上光互联技术,其学术成果发表于《自然》杂志上。孟怀宇博士于 2018 年作为联合创始人加入了全球光电混合计算领军企业曦智科技,现任公司首席技术官,致力于利用集成硅光技术突破目前由于摩尔定律停滞带来的算力提升瓶颈,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提供更高效、更节能的算力升级解决方案。
嘉宾简介: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长期从事人工智能、序列大数据研究。在 AIJ、NeurIPS、KDD、IJCAI 等累计发表 20 篇论文,获 AAAI 2021 最佳论文奖、IEEE IWQoS 2022 最佳论文奖、WAIC 2022 青年优秀论文提名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课题、CAAI- 华为学术奖励基金等项目;成果获国家电网大数据中心科技进步一等奖、网信办中国开源创新大赛一等奖、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创新成果转化一等奖。入选 CAAI 学会优博、CCF 青年发展计划、ACM China 北京优博、WAIC「云帆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