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网站首页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时政新闻军事新闻时事新闻科技新闻房产新闻教育新闻旅游新闻
相关文章
 让科技造福亿万民众
 【媒体管家】IT科技类报纸杂…
 2022年“湖南十大科技新闻”…
 “下一站的幸福”视频脚本敲…
 开心娱乐视频软件下载安装下…
 从0到1房产直播的实操指南
 楼市风云
 紫薇地产微电影脚本征集2013…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高学历干…
 中国教育报 严纯华:统筹教育…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完善剧本…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招人不“…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优化投入…
 中国干了件轰动全球的大事美…
 2021近期时事新闻热点事件50…
 近期简短新闻50字左右
 最近新闻大事2021简短并谈感…
 瑞银正酝酿收购瑞信 瑞士两大…
 全球公众传媒
 网络视频平台_网络视频平台最…
 党史上的今天·重庆 2000年5…
 今天央视新闻直播30分钟向全…
 湖南新闻联播20230203期
 2021年时政热点:国内外时事…
 2021年时政热点:国内外时事…
 2021时政热点: 国内外时事政…
 2021时政热点:国内外时事政…
 2021年国内外重要时事汇总(…
 今晚明晚8点CCTV4两集连播看…
 CCTV4今晚7:00将播出石门的…
 《马牧池镇·仁义敦厚》央视…
 《向前进!红色娘子军》今晚…
 央视四套今天播出!讲述两位…
 美专家:中国拥有全球最大武…
 盘点2020年中国6种新型轻武器…
 八国联军真的很后怕清军的武…
 从中国武器库中挑出这十款装…
 中国库全球首曝光:这七款武…
 上海今天出现罕见现象并持续…
 【市民云资讯】今天起上海有…
 上海警方通报一起疫情传播事…
 上海疫情最新消息(每日更新)
 上海科技馆事件:母女已身亡…
 重磅: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
 恢复通关后首场!光明举行深…
 发布厅湖北修订科学技术进步…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被认定为国…
 新突破!湖北大学获2项湖北省…
 恭喜还没买房的你!国家表态…
 劳动人民好消息刚刚国家释放…
专题栏目
网络
您现在的位置: 时事新闻网 >> 科技新闻 >> 正文
高级搜索
让科技造福亿万民众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3/18 14:16:44 | 【字体:

  6月24日,神州九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手动交会对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首次突破7000米,我国古人“上九天,下五洋”的梦想,在同一天实现了。

  中微子振荡、铁基超导、拓扑绝缘体等一批世界领先的科学成果涌现,量子信息、纳米科技、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生命起源和进化等若干重要和新兴领域的前沿探索进入世界前列。

  首座实验快堆成功并网运行,“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研制成功,煤制乙二醇和甲醇制烯烃实现工业化应用,风能、光伏发电、储能电池等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宽带无线移动互联网、量子通信实用化取得新进展。

  在国家科技投入持续增长和对科技发展日益重视的情况下,我国的科技工作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新成就。

  如果说“高精尖”是科技发展的方向之一,那么创新要切实改善民生,成为老百姓能够享用的成果,也至关重要。

  科技造福于民从来就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所重视,在刚刚闭幕的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民生科技一再被提及,“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亩产突破900公斤,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重大药物创制和低成本医疗设备研发等提高了保障和改善民生能力”。

  科技创新要造福于民的理念像一条红线始终贯穿历次国家领导人在两院院士大会的讲话。社会支持创新,创新反哺社会,回报人民。如何使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更健康、更舒适、更安全、更幸福;如何大力加强民生科技;如何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发展科学文化,不仅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两院院士的殷切期望,也是院士们肩负的光荣使命。

  2004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明确提出了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科技工作,“以人为本”是科技发展的根本落脚点。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成为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原则。

  他特别提出,要大力加强能源领域的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我国资源特别是能源和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寻找和开发替代资源,发展可再生资源,为建立节约型社会提供技术保证;要大力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的科技进步和创新,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对废弃物的再次利用,加快治理环境污染和促进生态修复,保护生物多样性,遏制生态退化现象,发展循环经济。

  能源尤其是电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高速发展的经济离不开持续的能源供给。在一次性能源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不仅保障能源安全,也是发展绿色经济的前提条件。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粗放式的发展方式极大破坏了自然环境,采矿带来的重金属污染、制造业带来的有机物污染、重工业和快速城市化带来的空气污染和农业用地的不断减少成为中国老百姓不能承受之痛。

  昔日碧波千顷的洞庭湖已经不复往日的风采,泥沙淤积、水质污染、内涝频繁的洞庭湖伤痕累累;土壤沙化像幽灵不断吞噬着良田,珍稀动植物的生存不断遭到威胁,越来越多的受保护物种濒临灭绝。

  在时隔两年的院士大会上,再次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解决我国面临的生产力还不发达、发展还很不平衡、人民生活还不富裕、农业基础比较脆弱、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能源资源约束日渐突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等突出矛盾和问题。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8级强震猝袭汶川。刹那间,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死离别。

  造成人民财产重大损失的这次大地震在2008年的院士大会上被重点提及。减灾防灾成为给科技界提出的紧迫考题。他指出,为了减少甚至避免自然灾难给百姓带来伤痛,要加强对自然灾害孕育、发生、发展、演变、时空分布等规律和致灾机理的研究,为科学预测和预防自然灾害提供理论依据。

  同时,加强自然灾害监测和预警能力建设也刻不容缓。在完善现有气象、水文、地震、地质、海洋、环境等监测站网的基础上,增加监测密度,提升监测水平,构建自然灾害立体监测体系,建立灾害监测━研究━预警预报网络体系等一系列重要的科技研究方向。

  科技创新支撑中国可持续发展。促进建立可持续能源与资源体系、实现材料与制造的绿色智能化、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保障人口健康、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加快和提升信息化进程和水平的发展理念与民生紧密相关。

  “让广大群众吃得更放心、住得更舒适、出行更便捷、身心更健康、生活更幸福”是对于民生科技的最好诠释,也是民生科技的发展目标。

  在我国科研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老百姓生活的幸福感却因为不断被媒体曝光的问题食品、药品和糟糕的空气质量打了折扣。

  掺入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长期食用后可能导致婴幼儿肾结石;通过潲水、动物内脏等各种渠道回收炼制的地沟油,重新摆上百姓餐桌,毒害健康,致癌潜力非凡;皮革炼制的明胶被制成治病的胶囊,重金属含量超标,人体消化道、肾脏等多个器官受累。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在“楼脆脆”、“楼歪歪”和“楼薄薄”屡屡出现的时代令人扼腕;从PM10超标到PM2.5引起热议,老百姓对于自身生活的环境愈发地关注。

  2012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希望“两院院士坚持创新为民,积极促进科技成果造福人民”。

  讲话再一次提出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科技创新成果,让广大人民生活得更健康、更舒适、更安全、更幸福。

  不断被诟病的食品安全问题、看病难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环境污染问题被一一强调,此外,使人民更幸福的精神需求也成为科技民生的亮点。希望院士们要自觉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努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和全社会创新意识,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要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创新文化载体,促进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

  对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给予两院院士的厚望,两院院士及整个科技界谨记在心,响应号召,积极行动。

  在《加强科技创新 促进可持续发展》一文中,中科院院长白春礼指出,科技创新要提高生活质量,保障人口健康。

  科技界通过实施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863等科技计划,截至2012年2月,已有18个品种获得新药证书,22个品种提交新药注册申请,137个新药正处于临床研究阶段,36个药物大品种的技术改造进展顺利,为缓解民众看病难、用药贵的社会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重大疾病的诊断技术、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新药研制、先进医疗装备研发等,促进重大疾病防治;通过低成本医疗技术、早期诊断和干预防控的新方法和新策略等,促进医疗模式变革。

  通过发展食品安全检测、监测、溯源、标准等技术,建立食品安全监测网络,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加强监管能力建设,为老百姓的饮食安全站好岗。

  通过加强污染土壤修复治理技术的研究开发,农田土壤多环芳烃污染微生物修复技术和石油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日趋成熟,为绿色生态农业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可再生能源技术研究与发展,提升传统能源使用效率,为能源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012年院士大会上,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表示,(科技创新)要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以创新回报人民、回报社会。大力加强民生科技,自觉地把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发展科学文化作为院士对人民应尽的义务,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辩证关系。他表示,中国科学院在促进可持续发展中要有更大作为。

  在两院院士大会期间,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潘云鹤做了题为《中国工程科技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的报告,民生关注令人动容,“未来10~15年,我国重要矿产资源需求量将陆续达到高峰;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达到国际用水紧张标准;耕地面积减少将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长期趋势;人口高峰期的粮食安全与国民健康是中国永恒的主题和难题”

  针对这些民生难题,工程院制定的中长期发展的任务和工程中,涉及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现代高质农业、普惠健康医药卫生、宜居节约型城镇、食物安全保障等等与人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工程和重点任务。

  中国工程院院士旭日干的中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研究指出,我国目前养殖业面临着资源日益短缺、环境生态压力加大、粮食安全事件频发等诸多挑战,而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卫生部长、中科院院士陈竺说,讲的很多问题与我们学部有关,比如民生问题,涉及食品安全、卫生健康等,能源问题,生态问题等等。我们一定要在这些问题的解决中为国家作出贡献,在战略上也要作出思考。应该考虑如何让人民群众从科技中得到更多的共享成果,如果不能更快实现这一点,将会拉大我们同人民之间的距离。

  中科院院士周炳琨说,中央领导人报告中提到的以人为本,在以后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过程中,要把创新为民、造福人民,放在首位,把科技工作与人民最关心的事结合起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魏复盛也认为,科技造福民生很关键的一个环节是自主创新。中国要成为创新型国家,科技对于GDP的贡献应占到50%,也只有掌握了关键技术,才能够为我国老百姓提供优质的衣食住行条件,而不是仅仅依赖于进口。■

科技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科技新闻:

  • 下一个科技新闻: 没有了
  •  
     栏目
    普通科技新闻 让科技造福亿万民众 (03-18)
    普通科技新闻 【媒体管家】IT科技类报纸杂志媒体邀约新闻报… (03-18)
    普通科技新闻 2022年“湖南十大科技新闻”揭晓!它们是→ (03-18)
    普通科技新闻 重磅: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新科技部、国家数… (03-18)
    普通科技新闻 恢复通关后首场!光明举行深港澳科技交流活动 (03-18)
    普通科技新闻 发布厅湖北修订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新增3章24条… (03-18)
    普通科技新闻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被认定为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 (03-18)
    普通科技新闻 新突破!湖北大学获2项湖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03-18)
    普通科技新闻 字少事大 我国新型可重复运载器首飞成功 (03-17)
    普通科技新闻 科技快讯_最新科技简讯(11)_前瞻经济学人 (03-17)
    普通科技新闻 字少事大!中国成功试验中段反导有何意义? (03-17)
    普通科技新闻 新科技_未来科技资讯网-电子发烧友网 (03-17)
    普通科技新闻 两万字:给你一个俯视A股的上帝视角 (03-17)
    普通科技新闻 2020中国科幻十大事件 (03-17)
    普通科技新闻 你好世界|2020全球值得记录的科技  商业事件… (03-17)
    普通科技新闻 广东科技学院近日发生什么大事 (03-17)
    普通科技新闻 【专访钟南山团队:人类如何应对新冠病毒变异… (03-17)
    普通科技新闻 《自然》展望2020年重大科学事件 嫦娥五号任务… (03-17)
    普通科技新闻 快讯:路畅科技涨停 报于3406元 (03-16)
    普通科技新闻 【新闻分析】在新起点上勇攀科技更高峰 ——透… (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