佴军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
朱雷霆: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十三五”期间全市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服务成效新闻发布会。
近年来,扬州大力推动产业科创名城建设,围绕“323+1”产业体系,不断加大创新力度,产业科创和科创产业双向发力、双轮驱动,创新潜力不断释放,创新实力不断增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是科技创新的新型组织形式,是科技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区域创新体系架构的重要基础与支撑。以服务产业和企业创新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专业化服务为特色,在支撑产业发展、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集聚创新资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今天在这里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十三五”期间全市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服务成效发布相关信息。
中新社、新华日报(中国江苏网、交汇点)、人民日报数字中心、中宏网、扬子晚报、现代快报、扬州电视台、扬州日报的媒体朋友。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有两项议程,一是请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佴军介绍“十三五”期间全市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二是媒体提问。
现在进行第一项议程,请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佴军介绍“十三五”期间全市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
佴军:“十三五”期间,扬州高度重视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积极构建完善以研发设计、技术服务、创业孵化、成果转化、检验检测、评估咨询、中介服务为重点的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已建成市级以上科技公共服务平台36家,其中省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6家,数量位居全省第5位。
1、建设投入持续增加:“十三五”期间,全市市级以上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累计总投入超10亿元,其中财政拨款近4亿元。
2、服务资源更加丰富:全市市级以上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仪器设备累计投入5亿元,拥有科学仪器设备约3500台(套),其中10万元以上设备约900台(套)。
3、服务领域广泛覆盖:全市市级以上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服务领域主要涉及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新光源、现代农业等我市主导产业和新兴战略性产业。
4、服务团队不断壮大:全市市级以上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拥有专职服务人员1000余人,其中博士占比20%以上,硕士30%以上。
5、服务成效逐步显现:“十三五”期间,全市市级以上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年服务企业数近5000家,实现年服务收入超7亿元。拥有专利数近900件,发明专利约占50%以上;承担省级、市级项目近600项,承担国家级项目近300项;累计参与制定标准40余项;4家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获得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或CMA(中国计量认证)认证资质,其中扬州光电产品检测中心通过IECEE(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认可,成为全国首家家获得光伏CBTL证书的检测机构。
现代快报:随着全市各类科技公共服务需求的增加,科技公共服务对促进全市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越来越大,能否请林处长介绍一下市科技局在推进全市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的工作举措。
林铃:近年来,市科技局大力推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围绕全市产业特色,逐渐形成了涵盖研发设计、检验检测、仪器共享、咨询服务、成果转化等较为完备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体系。主要有三大举措:
一是统筹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规划建设。合理规划全市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布局,明确各区域科技平台的功能定位,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突出重点、有序推进。逐步完成重点领域和区域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整合、重组和优化,推进科技服务示范区域建设。适应行业发展,规划建设一批适应我市产业创新需求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二是整合资源提升现有平台运营质效。鼓励各类资源向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集聚,重点做好科技公共服务机构的培育,支持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充分利用科研设备和人才优势设立科技公共服务机构等。制定出台扬州市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绩效评价办法,根据平台上年度运行绩效情况给予经费后补助,通过政策的引导和扶持,鼓励现有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平台建设,提升平台运营水平,不断放大平台的综合服务效应。
三是探索机制创新打造品牌机构。引导科技创新平台特别是政府主导的事业型的科技创新平台机构,转变职能,转换机制,面向市场,面向企业,完善服务功能,提升研发能力和建设水平,满足我市产业发展和企业深层次服务的需要。同时,以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做大做强科技服务业为主线,加强对各类骨干科技服务机构的培育,推动它们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跨越发展和集聚发展。
扬子晚报:请问3D打印平台作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以来为企业提供了哪些技术服务,目前发展成效如何?
徐焕然:扬州市3D打印创新应用公共服务平台是集科普展示、教育培训、创新设计、产品优化、安装验证、三维检测、功能测试、快速原型制作、工装和夹具制作、模具开发等多功能于一体,主要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三维数字化综合解决方案。
平台拥有多种大型国际领先3D打印及三维扫描专业仪器设备近20台(套),可为企业提供尼龙、ABS、PC等多种工程塑料及食品和航空认证材料的直接打印及高达5μm精度的精准扫描等尖端技术服务。目前,平台已成为江苏地区规模较大、设备齐全、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的创新应用公共服务平台。
今年以来,平台服务企业268家,获批广陵科技新城重大项目建设奖(先临3D数字化与打印技术研发中心)。涉及三维扫描技术进行检测及逆向建模、彩色3D打印技术进行原型样件的制作、工业高精度3D打印机进行结构性零件的试制及小批量生产、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等。
同时,平台兼顾科普、推广、教育、培训、创客空间、实训基地等多方面公共服务职能,每年接待参观人员500多人次。充分利用桌面打印机、3D打印笔等入门级设备,为中小学用户提供科普培训;利用尖端设备为高校院所提供科研及实训配套,并与扬州大学、扬州技师学院、扬州考古所、苏北人民医院等高校科研院所达成长期合作。持续为各类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扬州日报:加大科技资源共享和科技资源统筹是深化科技创新科技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能否请王总谈一下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实验室运营发展情况?
王赪胤:扬州市大型仪器设备测试技术服务中心是依托扬州大学建设,主体位于扬州大学文汇路校区—扬州大学测试中心,主要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创业需求。在研发设计、技术咨询、分析测试、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搭建专业服务队伍,以科技资源集成开放和共建共享为目标,通过整合、集成、优化科技资源,提升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能力。
平台现有固定人员31人,高级职称共6人,硕士学位6人,博士学位人员21人,占67.7%,获江苏省科技服务百优人才3人。
平台拥有大型仪器设备50多台套,仪器设备价值1.13亿元。主要提供样品测试、测试样品剖析及数据分析、科研项目合作研究、测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等服务项目,主要包括:扫描电镜表面微观形貌观察、透射电镜内部结构观察、核磁共振分子结构分析、顺磁共振自由基分析、热性能分析、3D共焦显微镜观察、双光子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流式细胞术分析和分选、高内涵细胞成像分析、圆二色谱手性分子分析、红外、紫外、拉曼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散射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元素分析、色谱质谱分析等。中心具有国家级中心计量认证资质,可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检测报告;同时,中心获得江苏省司法厅颁发的司法鉴定资质,可出具痕迹鉴定及微量物证等方面的司法鉴定报告。
今年以来,平台为220多家企事业单位提供样品测试和技术咨询服务工作,年测试样品数达11.3万个,全年共出具测试报告58份,实验结论报告57份,司法鉴定报告3份。
平台是省科技厅批复的“江苏省开放实验室”,也是教育部农业与农产品安全国际联合实验室的组成部分,作为“江苏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专业检测培训基地”,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工作,积极开展科普教育和校内外开放活动,每年开展技术培训500多人次,接待参观人员300多人次,为教学科研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
朱雷霆:提问环节就进行到这里。会后,各位记者朋友可以继续采访,也可以到具体的平台进行实地采访,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