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1年国内十大新闻与国内外时事政治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3/4 0:23:43 | 【字体:小 大】 |
2021年国内十大新闻与国内外时事政治2021年国内十大新闻一、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物权法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3月16日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平等保护国家、集体和私人的物权,强化对国有财产的保护,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权制度。二、太湖蓝藻爆发敲响生态警钟太湖无锡流域大面积蓝藻5月底爆发,近百万市民家中的自来水无法饮用。这一事件成为促使我国东部地区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标志性事件。三、《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颁布日颁布的该方案,全面阐述了2021年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这是我国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性文件,也是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领域的第一部国家方案。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开始在全国普遍建立国务院7月11日发出通知,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切实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中央财政全年安排农村低保补助资金30亿元。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0万农村贫困人口纳入保障范围。五、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庆祝活动在京举行中共中央、国务院、8日举行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暨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主席****在会上发表重要讲线日举行的南昌起义,打响了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第一枪。六、中国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这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批准了****同志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批准了中央委员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国章程(修正案)》,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七、我国首次探月工程取得圆满成功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10月24在西昌发射中心成功升空。11月26日,“嫦娥一号”从距离地球38万公里的环月轨道传回第一张月面图片,标志着我国首次探月工程取得圆满成功。12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举行探月工程庆祝大会。探月工程是我国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航天活动的第三个里程碑。我国因此跨入世界为数不多的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八、我国改革实行近十年的“黄金周”休假制度在面向全民公开征求意见后,国务院12月14日发布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从2021年起,全体公民放假节日从之前的10天增加到11天,五一劳动节从放假3天减为1天,增设清明、端午、中秋三个假期。《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同时出台。九、粮食总产量再超1万亿斤为稳定市场提供基本保证中国经济增长连续5过10%,同时今年物价出现结构性上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转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的宏观调控任务。今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再次超过1万亿斤,为稳定市场提供基本保证。十、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香港特区2021年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办法及有关普选问题决定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12月29日通过该决定。会议认为,2021年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的具体产生办法和第五届立法会的具体产生办法可以作出适当修改;2021年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的选举可以实行由普选产生的办法;在行政长官由普选产生以后,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选举可以实行全部议员由普选产生的办法。2021年国际十大新闻一、驻伊美军损失惨重伊拉克局势依然严峻美国总统布什1月10日宣布调整对伊拉克政策后,美国陆续增兵约3万人,但伊拉克安全局势并未因此好转,各类暴力袭击事件仍然频发。据伊拉克媒体统计,一年来,暴力袭击事件造成至少17万伊拉克人死亡,驻伊美军死亡约900人,成为自2021年伊战以来美军损失最惨重的一年。与此同时,伊拉克国内各派别分歧扩大,民族和解远未实现,经济重建举步维艰。二、俄反制美战略紧逼俄美关系降温月下旬,美国要求与波兰和捷克就建立导弹防御基地问题恢复谈判。俄罗斯认为,美在东欧建立反导基地威胁俄安全利益。俄美矛盾由此尖锐化。2月,俄总统普京在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上抨击美国外交政策,称美在全球滥用武力,北约东扩威胁俄安全;8月,俄恢复中断了15年的远程战略轰炸机例行战斗值班飞行;12月,俄海军舰队恢复例行远洋航行;12月12日,俄正式暂停执行《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俄美两国关系降温。三、朝鲜关闭宁边半岛形势趋向好转月14日,朝鲜关闭宁边,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出现重大进展。11月29日,由中韩日美俄五国官员和专家组成的调查团在结束朝鲜之行后说,朝鲜去功能化工作进展顺利。一年来,朝韩关系继续改善。10日至4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和韩国总统卢武铉在平壤举行首脑会晤,共同签署了《北南关系发展与和平繁荣宣言》。朝韩关系继续升温为解决朝核问题、缓和地区局势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四、联合国派遣混合维和部队苏丹达尔富尔问题取得进展月3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向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派遣约26万人的联合国-非盟混合维和部队。10月27日,苏丹政府和派别在利比亚苏尔特恢复和谈,这是国际社会推动达尔富尔和平进程的新起点,是苏丹政府和派别对话的新契机。中国在解决达尔富尔问题上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中国首批维和工兵分队先遣分队于11月24日抵达南达尔富尔州首府尼亚拉,成为联合国第一支进驻该地区的维和部队。五、美次贷危机拖累经济增长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向金融市场注资240亿美元,以应付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危机造成的冲击。此后,美联储以及欧洲和日本的央行多次注资。今年春天开始显露的次贷危机,给西方一些银行和投资机构造成巨大损失,导致美国股市乃至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美国2021年经济增长率为19%,大大低于去年的29%。六、欧盟通过《里斯本条约》制宪危机有所化解10月19日,欧盟非正式首脑会议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通过了欧盟新条约,即《里斯本条约》,以取代2021年先后遭到法国和荷兰否决的《欧盟宪法条约》,从而实际上结束了欧盟长达6年的制宪进程。根据新条约,欧盟的决策方式和机构设置都将进行大刀阔斧的革新,旨在让扩大后的欧盟更好地运转。新条约于12月13日由欧盟各国首脑在里斯本签署后交由各成员国批准,并将于2021月在各成员国批准后生效。七、全球气候变化举世关注“巴厘岛路线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第四份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最后部分,指出全球变暖不容置疑。气候变化问题成为今年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的主要议题。12日至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大会通过了“巴厘岛路线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的温室气体减排谈判设定了议程。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普遍认为,气候变化谈判应在联合国框架内进行,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公 平原则。 八、东盟签署《东盟宪章》 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 11 月20 日,东盟十国领导人在新 加坡举行的第13 届东盟首脑会议上签署了《东盟宪章》。宪章首次明确写入了建立东盟 共同体的战略目标,就东盟发展的目标、原则、地位以及框 架等作出了明确规定。这是东盟成立40 年来第一份对所有成员国具有普遍法律约束 力的文件,在东盟一体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宪章尚需各成员国根据其法定程序批准, 待最后一个成员国提交批准文本30 日后生效。 九、多种因素交互作用 国际油价持续高位震荡 11 月21 日,纽约商品交易所2021 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一度升至每桶9929美元,逼近100 美元大关。此后,油 价持续高位震荡。12 日,纽约市场原油期货收市价曾跌至每桶8749美元,目前仍在 90 美元上下波动。原油需求旺盛而供应偏紧、美元大幅贬值、一些产油国地缘政治形势紧 张,以及投资者投机炒作等,是推高国际油价的主要因素。 十、中东和会在美举行 巴以和平进程艰难重启 11 月27 日,中东问题国际会议在美 国马里兰州首府安纳波利斯举行,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就事关巴以未来谈判框架的《共同谅 解文件》达成一致,巴以代表从28 日起举行和谈,双方表示将力争在明年年底前达成一 项内容广泛的和平协议。中国外长杨洁篪出席会议并阐述了中方在中东问题上的立场。在 巴勒斯坦内部分歧公开化、巴以暴力冲突加剧的形势下,这次有国际社会广泛参与的会议 对重启巴以和平 进程有积极作用,但舆论普遍认为和谈进程仍将十分艰难。 简明时事政治(2021 61部新法规走进2021 全方位监控打击洗钱犯罪 从2021 日起,61部法律、 法规、规章、司法解释开始实施。其中,国家级法规30 部,地方级法规31 部。随着这批 法律、法规的施行中国公民出境申领护照会更加便捷,金融机构将全面实施反洗钱措施保 障经济健康发展,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监督权,会更加规范有效,外国人在中国的工作和生 活也会更加方便。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