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人民论坛不断密切与青年群体联系,关注青年所思所想,先后推出了《当代青年人的所思所想》《当代青年群体观察》《百年共青团的初心与未来》《中国式现代化与新时代青年使命》《2024青年关注的十大话题》等一系列主题策划与重磅文章,传递青年之声、解决青年之忧、回应青年之惑,获得了积极社会反响。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人民论坛推出最新特别策划
随着青年不断成长为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众多领域的主导性力量,这一群体在各国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进一步凸显。关注青年之所关切,不仅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也是推动国家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继2024年之后,人民论坛编辑部于2025年4月再度组织开展“青年关注的十大话题”征集及问卷调查活动,获得广大青年和专家学者的积极响应。根据问卷统计数据,我们形成调研报告,聚焦青年成长与时代命题的深层互动,着力阐释青年群体的发展特征,回应其疑惑诉求,以期促进青年成长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
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新时代青年不断彰显创新本领,自觉走在创新创造前列。作为创新的核心主体,新时代青年在知识创造、技术突破、成果转化等领域持续发挥关键作用,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当前,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与产业深度变革已成为新质生产力跃升的重要动能,推动青年更好发挥创新作用、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营造良好生态、培厚“优渥土壤”,不断丰富完善全方位托举激励青年创新的体制机制。
青年发展型城市是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青年创新创造活力与城市创新创造活力相互激荡、青年高质量发展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的城市发展方式。本文深入分析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时代要求、青年发展与城市活力的互动演化机制,以及青年发展面临的多维需求和现实困境,并在此基础上,立足需求识别和生态赋能,提出新时代营造青年与城市共生系统、推动青年活力与城市活力相互促进、青年发展与城市发展相互成就的对策建议。
作为中国消费的“主力军”,青年群体消费心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混合性。本文采用大数据驱动的混合式研究方法考察青年网民在微博、豆瓣、小红书、抖音等互联网平台中表现出的异质性的消费话语、多样化消费模式及转型中的消费理念。研究发现,青年网民在不同平台形成了系统性的理性消费话语、表演性的高消费话语和调试性的矛盾消费话语三种异质性消费话语;青年网民主要推崇轻型物质消费、后物质精神消费和抵抗型低欲望消费三类消费模式;凸显了后物质时代从“物质富集”到“意义增殖”的消费价值转向,也展现出“液态社会”的青年网民,通过探索差异性、多样化的消费实践策略,重新掌控生活的期许。
人工智能(AI)技术的快速发展正深刻重塑劳动力市场结构与工作方式,给青年职业发展带来了挑战。在AI时代,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动态变化贯穿人们的整个职业生涯,职业路径、工作内容、技能要求等方面的频繁变化或将成为常态。青年需要转变对职业和工作的传统认知,通过持续学习、提升技能以及开展跨界协作,主动适应动态变化的职业发展情境。从社会层面来看,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技能培训模式、构建全民数字技能教育体系,以动态调整人力资源供给,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关键路径。
重视青年心理问题,研究青年心理发展规律,筑牢青年心理健康防线,不仅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更是稳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当前青年心理健康问题频发,涵盖身心协调、情感调适、人际交往等多个维度。系统化促进青年心理健康发展,需着力优化专业心理服务体系,提升服务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充分发挥价值观教育的引领作用,建设心理援助质量监控系统,整合多方资源、形成长效机制,为青年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根基,推动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绵延承续是历代中国人的文化自觉与职责使命。青年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创新文化内容生产、激活文化消费潜能、扩大文化传播力的主力军。需持续完善青年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政策体系,营造有利于青年创新创造的良好环境,深度激发青年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赓续中华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积蓄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