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网站首页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时政新闻军事新闻时事新闻科技新闻房产新闻教育新闻旅游新闻
相关文章
 国务院新闻办“推动高质量发…
 2022年时政热点摘抄:国内时…
 联播+丨田间地头的嘱咐
 2023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
 2023年中国十大科技大事件盘…
 2023年度十大科技新闻公布:…
 房价下降有哪些预兆 三个预兆…
 房价暴跌有什么前兆 揭房价暴…
 看到这5种征兆就意味着房价可…
 重磅!2023年全国十大教育新…
 教育部部署开展义务教育阳光…
 人民论坛网评 在党纪学习教育…
 实探火出圈的“成都迪士尼”…
 2023年中国国内十大文旅热点…
 网友票选去年“中国十大旅游…
 时下十大最抢眼公众关注事件
 时政新闻眼丨4亿多中国青年一…
 一堆让你怀疑世界的文史公号
 近日国内外信息
 2024最近国内外新闻大事件汇…
 2024最近国内国际新闻大事件…
 扎波罗热核电站再遭袭!国际…
 韩国国会选举五大“焦点战”…
 “全球安全倡议符合国际社会…
 美军测试武装机器狗中国制造…
 为避免被解放军一锅端美军竟…
 舰载战机轰炸存在风险巡航导…
 精选全网热点事件2022年4月9…
 2022 四月航天大事记
 2022年04月30日中央新闻联播…
 集成电路设计服务商灿芯股份…
 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新质生产力…
 2024展望这些科技大事
 未来几年的房子会跌吗?其实…
 房子永远不会大幅度降价
 明年房价会大幅度下降吗?
 于漪:我与上海教育电视台的…
 今天三十而“励”的“绿叶台…
 “双减”后上海教育电视台推…
 火热假期 激发文旅活力
 延边广播电视台采制新闻《旅…
 山东文旅报道_文旅频道_山东…
 2024时政热点:国内外时事政…
 今日辟谣(2024年3月25日)
 2024年4月7日时政热点
 内蒙古杭锦旗发生学生打架事…
 驻美国使馆发言人就中国公民…
 2021年时事政治-时政热点(92…
 推动服务贸易释放更大潜能 为…
 国际观察:美国国会山上“草…
专题栏目
网络
您现在的位置: 时事新闻网 >> 时事新闻 >> 正文
高级搜索
国务院新闻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福建专场问答摘要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4/13 3:50:48 | 【字体:

  4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省委副书记、省长赵龙与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郭宁宁,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孟芊,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翁玉耀,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现就本次新闻发布会问答环节内容,摘要如下:

  记者:福建是改革开放前沿阵地,请问今年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

  赵龙:改革开放前,福建省的经济总量仅排在全国倒数第八。改革开放后,中央给了先行先试政策,爱拼会赢、勤劳勇敢的福建人民,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用自己的双手把一个相对落后的省份建成了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对外交往密切的有福之地,经济总量跃升到全国第八,人均GDP全国第四,并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这期间,改革开放的创新性实践,是最强劲的动力。

  20世纪80年代初,“爱拼会赢、输人不输阵、输赢笑笑”的晋江人,依靠“三来一补”起家,雨后春笋般办起了许多企业,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习在福建工作期间,六年七下晋江,亲自总结提炼出了“晋江经验”,把群众的首创精神同改革的规律性认识和推进改革的具体部署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成为引领晋江乃至福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如今的晋江,平均每7个人就有1个老板,每21个人就有1家企业。晋江的土地面积仅占福建全省的1/200,却创造了全省1/16的经济总量,成为驰名中外的品牌之都。

  在福建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呼吁“松绑”放权、武平林改、三明医改、科技特派员等。可以说,福建今天的发展和成绩得益于改革开放,未来的前途和希望也一定要靠改革开放。下一步还将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

  改革方面,主要从四个方向发力:首先是解决思想认识这一关键问题,发扬福建人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精神特质,继续用改革的精神、改革的思维、改革的举措,破解难题、推动发展。二是聚焦重点领域,包括要素市场化配置、国资国企、财税金融、绿色资源转化路径等改革。三是抓住关键环节,统筹好改革目的和手段、立和破、上和下、对和错等关系,持续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有为政府平衡多方利益,让有效市场散发更多活力。四是突出福建特色,持续深化医改、林改、科技特派员等改革,努力贡献更多福建经验。

  开放方面,重点是抓好三件事:一是走出去请进来。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开展“投资福建”全球招商活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拓展东盟、欧美和新兴国家市场,让外资外企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得好。二是主动对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福建的省际贸易中,长三角、粤港澳占了55%以上,我们将加强同这两大区域的协调协作,完善快捷交通网络,促进创新资源共享,优化产业对接机制,推动文旅联动发展,力求做到上下联通、左右逢源。三是发挥“侨”的优势。福建海外侨胞多达1580万,改革开放以来,广大闽籍侨胞爱国爱乡、爱拼会赢、诚实守信、乐善好施,为福建的发展进步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福建将大力实施闽商回归工程,为海外侨胞回闽投资提供更多便利条件,促进更多资源要素汇聚福建,实现互利互惠共赢式发展。

  记者:福建民营经济发达,能否介绍一下福建怎么促进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郭宁宁:福建是民营经济大省,民营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二”,呈现出“七七七八九”格局,也就是贡献了约70%的经济总量、70%以上的税收、70%以上的科技创新成果、80%以上的就业岗位、90%以上的经营主体数量。福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得益于“晋江经验”。这些年,我们全力支持民营企业“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现在,全球每3块汽车玻璃就有一块来自福建,每5双运动鞋就有一双“福建制造”,福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份额在全球位列第一。

  福建省委、省政府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把民营企业的事当作自家事,解难事办实事。去年,我们率先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制定出台“1+N”政策措施,就是要举全省之力支持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茂密森林在福建这片沃土上蓬勃生长,持续发展壮大。

  着力打造一流经营主体。我们支持民营企业坚守实业、坚守主业不松劲,坚持一双鞋、一张纸、一泡茶、一件衣服、一片玻璃、一块电池等,坚定不移走创新路、吃技术饭,培育更多“百年老店”,涌现更多“精品小店”,努力让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

  着力打造一流政务服务。我们坚持民营企业在哪里、政务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线上线下齐发力,汇聚共享全省政务大数据,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平台,为企业提供高效的一体化政务服务,全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数据最多采一次”,现在企业办事“一趟不用跑”的事项超过83%。

  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我们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平等竞争,高效获取各类要素资源,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民营企业家权益,增强民营企业内生动力,让创新创业创造活力迸发。

  记者:福建“宁德模式”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成功实践。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请问福建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方面有什么新进展新举措?

  郭宁宁:福建省委、省政府始终牢记习嘱托,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推进乡村“五大振兴”,走出了具有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去年,福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万元,居全国第6位。从今年开始,计划用5年时间,在全省持续实施“千村示范引领、万村共富共美”工程,每年计划统筹资金26亿元,5年建成1000个以上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带动全省1万多个乡村全面提升。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实施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工程,拓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着力构建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十四五”期间,全力建设30个重点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重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00个农业产业强镇和200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不断提升“福茶”“福果”等“福农优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全面推进和美乡村建设。锚定“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分类有序推进乡村建设。年初,出台了《福建省村庄分类工作指南(试行)》,接下来还将制定乡村建设导则,推进乡村景观“微改造、精提升”,抓好美丽庭院、美丽微景观、美丽小公园、美丽田园、美丽休闲旅游点建设,全面提升乡村宜居品质。

  提升乡村文明水平。着重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用好乡规民约,实现乡村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充分发挥驻村、科技特派员、乡村振兴指导员和金融助理作用,吸引和带动更多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培育一大批爱农村、懂农业、爱农民的“新农人”。

  赵龙: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入开展,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引。

  对福建而言,发展新质生产力尤为迫切,因为创新一直是我们的短板。福建发展新质生产力也正当其时,因为我们有良好的实体经济基础和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更为重要的是,福建人敢闯敢拼,创新意识很强,创新氛围浓厚。我们将牢牢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和核心要义,坚定不移以新质生产力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是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我们将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今年的目标是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8%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突破1.3万家。

  二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质优,我们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智改数转”,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结合落实国家部署的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再推进1000项以上的技改项目。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今年力争新增1000家以上。

  三是绿色低碳发展。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我们将发挥福建在清洁能源、绿色产业上的优势,大力发展动力电池、海上风电、新型储能等产业,壮大绿色服务业,打造节约、循环、绿色低碳的供应链,尽快实现全省的制造业企业100%使用清洁和绿色电力。

  四是要素保障。主要是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土地、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高效流转,我们的目标是企业想得到生产要素就能快速得到,想转出生产要素也能快速转出。比如,我们正积极盘活低效用地,大力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去年全省新增标准化厂房超过了500万平方米,今年预计可新增2000万平方米以上。

  五是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继续从提高政务服务能力、加强法治保障、促进诚信体系建设、保护知识产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等方面发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比如,在政务服务方面,我们将用好全省一体化大融合行政执法平台,推进“数据最多采一次”“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记者:近年来,福建不断推进“数字福建”建设,取得了哪些进展?下一步如何发挥优势、抢抓机遇,以数字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孟芊:从2000年的时候,福建省政府就作出了建设数字福建的部署,连续5次编制实施数字福建五年规划,是全国最早的也是唯一始终坚持这样做的省份。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全量汇聚全省各级所有政务数据,从而实现了“鼠标一点,就能看到全省的数据”。着力抢占发展制高点,去年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2.9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53.3%。坚持“让数字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老百姓一部手机走遍福建正在成为今天的现实。可以说,正是通过数字化加持,福建的数字治理效率和服务效能得到了大大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做好五篇文章,提高五个度,以数字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第一是进一步滚动实施新基建三年行动计划,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数字福建”的硬件支撑,让数字的计算存储传输更有速度。第二是加强系统集成,把全省的数据更好地统起来、汇清楚,建成全省一体化公共数据体系。同时,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让数据能够供得出,让企业和群众能够获得数据,扩大数据应用广度。第三是继续做大做强数字产业集群,超前布局未来产业。着力打造数字化转型的新标杆,以数字化助推新型工业化,提高数据对于经济发展的渗透度。第四是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做好已有的“闽执法”平台、营商环境数字监测平台等一些特色品牌,使数字治理更有精度。最后是通过实施数字服务提升工程,提升省级政务服务平台功能,特别是优化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让数字为民更有温度。

  记者:福建县域经济发展活跃,今年一开春就召开全省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现场推进会。请问福建抓这项工作有什么进展?下一步有哪些具体举措?

  翁玉耀:近几年来,我们以县域重点产业链为抓手,走出了一条具有福建特色的县域发展之路。县域经济实力全面提升,2023年全省GDP超过1000亿元的县(市、区)有16个,比2020年增加了6个;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的县、区11个,数量在全国是第七位。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晋江的鞋服产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培育了12家上市公司、20多个知名品牌;宁德动力电池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福安是全球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基地。区域品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福清的汽车玻璃、长乐的纺织化纤、德化的陶瓷工艺、光泽的圣农肉鸡、邵武的氟化工、长汀的稀土深加工都成为福建的“金名片”,县域产业发展呈现了“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

  下一步,我们将全力抓好县域重点产业链,提升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水平。一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完善一个产业一个专班的工作机制,编制重点产业链图谱,发布白皮书、加大政策支持,进一步明确各县域主导产业、发展重点、发展路径,鼓励县域之间强强联合、以强带弱、优势互补。二是创新引领、转型提质。推进大规模的设备更新和消费品的以旧换新,加快企业的“智改数转”;开展产业领军团队的遴选和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深化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三是龙头带动、梯次培育。梳理产业链的龙头企业,鼓励和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提升链主企业的带动力。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记者:我对福建探索的“长者食堂+学堂”很感兴趣,能否具体介绍一下?福建在增进民生福祉方面还有哪些举措?

  赵龙:去年春节前夕,习专程与福州社会福利院视频连线时明确指出,“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

  从福建来看,我省60岁以上的人口占比达19.3%,正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对此我们也采取了很多措施,“长者食堂+学堂”就是一项探索。这项工作从2019年开始启动,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并延伸服务功能,解决老年人买菜难、做饭愁和吃饭难等问题。目前,全省已建成“长者食堂”3000多个,日均服务超过15万人。有的点在办好食堂之余,还拓展了学堂功能,老年人可以在这里练书法、听音乐、学舞蹈,聚会聊天、休闲娱乐,可以快乐健康幸福地享受晚年。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更强化“好不好”的建设,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美好现实。一是保障重点群体就业。今年保证实现城镇就业新增50万人以上,突出解决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联合高校和企业,加大鼓励支持政策力度,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更多适应企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二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今年计划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50个,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4万个,让家门口有更多优质学校。同时,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做强高等教育。三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近年来,我们为县乡村补充和培训了7000多名基层医务人员,还将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好8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13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强化省市三级医院与25个相对薄弱的县(市、区)医院“手拉手”结对,深化落实卫技人员职称晋升前下基层服务等政策,让小医院有更多的好医生、好设施,努力实现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等小病在乡村解决。

  记者:去年中央专门出台支持福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目前有何进展?下一步要怎么用好政策,积极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郭宁宁:中央政策出台后,我们召开了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专题研究部署,审议通过了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提出了4个方面15项重点任务,把中央的“规划图”细化为福建具体的“施工图”。

  聚焦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福建加快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大力推动“小三通”海上航班、空中直航航线复航,福州马尾、连江到马祖以及厦门、泉州到金门的海上航线,福州到台北、高雄的空中航线已经复航;福州、厦门、平潭为台胞推出了2000多套免租房和公租房。大力推行同等待遇,台胞台企在福建可以共享全方位发展机遇,“正新”“太祖”等台湾品牌也进入了大陆“老字号”的大家庭。去年福建全省新设台企户数和实际利用台资规模都居大陆首位,闽台贸易额累计突破1.5万亿元。成功举办了海峡论坛、海峡青年节等重点活动,2023年岛内台胞来闽达57.3万人次,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增至26家、居大陆首位。两岸同胞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下一步,福建将重点从四个方面发力,加快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一是推动社会融合迈出更大步伐,进一步拓展台湾居民居住证应用场景,让台胞在福建可以更加便利地享受就医、购房、养老等同等待遇,让台胞放心来、融得进、发展好。二是推动经济融合迈出更大步伐,专门为台湾企业和企业家策划生成更多闽台融合发展重点项目,全要素支持、全过程保障、全周期服务,让更多台胞台企到福建有更多发展机会。三是推动情感融合迈出更大步伐,进一步密切宗亲、同名村等联系,邀请更多从未到过大陆的台胞来闽走访、旅游、研学。四是推动全域融合迈出更大步伐,在推进福州、厦门、平潭等地率先开展对台融合实践的基础上,以点带面引导全省其他地区找准定位、协同增效,实现全域对台融合发展。

  记者:今年一季度福建狠抓“开门稳”“开门红”,请简要介绍一下福建今年扩投资、稳增长等方面的工作情况。

  孟芊:中国经济稳中向好,从数据看,福建的情况还要更乐观一些。当然,数据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是个别传统行业还比较困难,房地产行业转型还没有完成。这些都是“成长的烦恼”,说明新旧动能转换仍然是现在进行时。

  下一步,我们继续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总基调,发挥好福建的数字、海洋、生态、民营经济、改革开放和海外华侨等优势,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重大战略,加快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实现全省高质量发展。一是坚持发展为民,畅通经济循环。要把经济循环畅通起来,让稳定就业、增加收入、扩大投资、促进消费和改善民生等政策协同发力,着力打通经济运行中的堵点。二是创新驱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发展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三是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动力。进一步深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关键是尊重经营主体的地位和作用,让经营主体充分参与到政策制定、问题解决、政策评估等全链条,增强企业的获得感。进一步加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

  记者:福建是首个全国生态文明试验区,“绿”是福建的一大特点。请分享一下福建在守好生态美方面有哪些经验和举措?

  赵龙:习在福建工作期间,就极具前瞻性地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的战略构想,并亲自推动厦门筼筜湖治理、福州内河治理、莆田木兰溪治理、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等一系列重大实践,推动福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生态兴则文明兴,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深切感受到,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必须用系统的思维加强治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深切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对老百姓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人民群众生活在绿水青山中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同时绿水青山还可以转化为社会财富和经济财富。

  我们也深刻体会到,生态环境极其重要,但也极其脆弱,必须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生态环境,守护好福建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福建的骄傲。主要是做好三件事:一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持续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城乡建设发展的绿色转型,大力倡导绿色消费、绿色居住、绿色出行等生活方式,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二是打好蓝天、碧水、碧海和净土保卫战。我们将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为契机,深化整治提升,消除污染隐患,让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常在,让清水绿岸、鱼翔浅底常在,让碧海银滩、海豚逐浪常在,让田园相依、百姓安居常在。三是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建设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和美丽园区;持续加强闽江和九龙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治理,守护好福建的母亲河;建好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闽山闽水物华新。热忱欢迎海内外朋友来福建做客,体验山的秀美、水的灵动,感受海的壮阔、天的碧澄,领略红砖古厝魅力,沐浴红色圣地光辉,“清新福建”一定不负您的“诗和远方”。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时事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时事新闻:

  • 下一个时事新闻: 没有了
  •  
     栏目文章
    普通时事新闻 国务院新闻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 (04-13)
    普通时事新闻 2022年时政热点摘抄:国内时政素材(216) (04-13)
    普通时事新闻 联播+丨田间地头的嘱咐 (04-13)
    普通时事新闻 精选全网热点事件2022年4月9日 (04-12)
    普通时事新闻 2022 四月航天大事记 (04-12)
    普通时事新闻 2022年04月30日中央新闻联播完整版 (04-12)
    普通时事新闻 2021年时政热点摘抄:时政素材要点(613) (04-11)
    普通时事新闻 美国中央司令部:导弹和无人机攻击美国军舰被… (04-11)
    普通时事新闻 2021年时政摘抄:11月18日时政素材 (04-11)
    普通时事新闻 中国地方政府预决算信息基本实现“应公开尽公… (04-10)
    普通时事新闻 世卫组织:病毒性肝炎一年导致约130万人死亡 (04-10)
    普通时事新闻 李强同荷兰首相吕特会谈 (04-10)
    普通时事新闻 时政微观察丨增厚“绿色家底”提出新要求 (04-09)
    普通时事新闻 以生命赴使命 用热血铸忠魂 (04-09)
    普通时事新闻 档期资讯 头铁还得看SOD (04-09)
    普通时事新闻 1月10日-2022年1月公考时政常识 (04-08)
    普通时事新闻 阜阳市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月23日 刘玉杰) (04-08)
    普通时事新闻 2022湖南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出炉 夏秋冬连旱综合… (04-08)
    普通时事新闻 致敬!十位教师荣获2021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04-07)
    普通时事新闻 中宣部授予吴蓉瑾、王红旭“时代楷模”称号 (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