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柔性引才中凝聚人才发展“公约数”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7/3 14:49:40 | 【字体:小 大】 |
随着防疫政策优化、稳增长举措持续发力,今年的“抢人大战”硝烟又起。虽然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超过1150万人,但如何更好地引进高质量人才依然是各地的重难点问题。
纵观当前一些中小城市难以提供、承担成本高昂的引才举措,而且通过优厚政策引入的高技术人才也依然容易陷入“引进难”“留住难”等困局,用才效果并不理想。实际上中小城市才是人才需求量最大的地方,通过做好“三有”等柔性引才方式另辟蹊径,也许能在适应地方人才需求与满足人才发展间,尽可能取得最大公约数。
破除桎梏,确立一批“有活力”的制度。当前部分城市在人才引进工作上仍存在思想不够开放、制度不够灵活等问题,拿着“死板”的条条框框束缚人,在某些程度上,妨碍甚至阻碍了人才的引进。在这一层面上,不少地方围绕项目合作、联合攻关等方式,使专家、人才利用节假日、周末或业余时间来当地开展服务活动,不仅降低了引才成本,而且使优质资源实现下沉,既解决了人才的成长难题,也给中小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帮扶。实践充分证明,引才用才制度要敢于打破条框束缚,创新形式,在符合现实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制定一批更加灵活的制度。
情系桑梓,建设一支“有情怀”的队伍。习在海南考察时的讲话曾为乡村人才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他强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要吸引一批包括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退役军人等在内的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安阳县在此方面做了积极探索,通过主动上门,召唤集聚在外的知名人士、成功乡贤、优秀学者,创新选聘乡村振兴专职书记(主任),让他们在兼顾主责主业的同时,回乡创业兴业。截至去年年底,乡村振兴专职书记(主任)累计吸引投资4100余万元,接受捐赠160余万元,建设项目13个,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提升服务,打造一个“有温度”的政府。回顾中国的发展历程,实现对人民群众需求良好的回应性是党赢得人民群众支持、带领人民不断取得事业胜利的关键。做好人才引进工作,更要运用好党的这一致胜法宝。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优化服务机制,做好为人才的服务工作。通过勤于深入一线、怀着同理心主动上门,摸清企业、人才的问题与需求,回应人才建议,为人才提供多层次服务,切实解决人才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打通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
“大鹏不可笼,大椿不可植。”只有下大力气为人才破除制度桎梏,打好“乡情牌”,提升人才服务的质量,营造舒适宽松的发展环境,才能在“抢人大战”中处于上风,为当地发展注入新动力。
“洹畔时评”是一档评论栏目,主要刊载关于组织工作、时政新闻的原创性评论。
投稿要求:字数1000字以内,内容健康向上、有观点,行文逻辑结构清晰,文字流畅、可读性强。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