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会以必备知识为切入点,将文化经典、名言警句、哲理漫画、时政热点、寓言故事等各领域各类型的材料作为命题材料,以着重考查考生的必备知识,旨在凸显试题的基础性与综合性。如:2022年全国甲卷“匾额题名”,2021年全国新高考Ⅱ卷“人字描红”,2020年全国新课标卷Ⅰ“齐桓公人才强国”。
为更好地测评部编版新教材大单元、群文阅读的教学效果,高考作文命题将会将广泛选取的材料进行自由组合形成复合类材料,然后再引导考生从整体上对其内涵进行解读,以着重考查考生的归纳概括、演绎推理等关键能力,旨在凸显试题的综合性与创新性。如:2022年全国乙卷“跨越,再跨越”,2021年全国甲卷“可为与有为”,2020年全国新课标卷Ⅰ“齐桓公人才强国”。
未来高考作文的试题材料将会由原有的浅显易懂型逐渐转变为委婉含蓄型,其作用也由引出写作话题逐渐转变为对写作任务或写作主题的限制,以刻意增加考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难度,旨在考查考生的信息获取、知识整合等学科素养。如:2022年全国甲卷“匾额题名”,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强弱之辩”。
基于审题难度的增大,试题将会在原有着重考查考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加大对其逻辑思维、开放思维、创新思维等思维品质的考查力度,旨在凸显试题的综合性与创新性。如:2022年全国新高考II卷“选择·创造·未来”,2021年全国甲卷“可为与有为”,2020年全国新高考Ⅰ卷“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
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能够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肩负民族复兴使命的时代新人,所以未来高考作文命题将会通过多种途径引导考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2022年全国新高考II卷“选择·创造·未来”,2021年全国乙卷“追求理想”,2020年全国新高考Ⅱ卷“带你走近_____”。
以综合创新为切入点,将会将试题材料与写作任务或写作主题高度粘合,以彰显试题的综合性与创新性。如:2022年全国新高考II卷“选择·创造·未来”,2021年全国乙卷“追求理想”,2020年全国新课标卷Ⅰ“齐桓公人才强国”。
将会以“青年”或“你”为写作身份进行写作,此写作指令旨在鼓励考生抒发真情实感,倡导文中有我,引导考生思考自我与时代的关系。如:2022年全国乙卷“跨越,再跨越”,2021年全国乙卷“追求理想”,2020年全国新高考II卷“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
将会以时政热点为命题背景,直接或间接培育考生的家国情怀,引导考生肩负历史使命。如:2022年全国乙卷“跨越,再跨越”,2021年全国甲卷“可为与有为”,2020年全国新高考Ⅰ卷“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立足于此命题趋向,可以预测,2023高考作文命题可能重点关注以下时政热点主题:中共二大、复兴之路、科技创新、致敬英雄、青年责任、文化强国、绿色生活、中国智慧、依法治国、数字中国。
豆党锋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得者,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市教育教学科研先进工作者;从教以来醉心于高考语文命题研究特别是高中语文培优教学,所教学生已有一大批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全国名校;出版全国畅销作文教学专著《题源》《高考作文十大满分基因》等多部;主编和参编《高考作文提分神器》《考试说明解读》《高考二轮复习专项集训》《宋词三百首》等图书80余部;立足《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等推出的高考备考交流系列讲座《新高考背景下高考语文命题新思路及解题新策略》《新高考背景下尖子生语文培优策略》等深受业界好评。
2.硬核!清北培优干货:新高考背景下高考作文命题五大类型命题探究及高分模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