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网站首页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时政新闻军事新闻时事新闻科技新闻房产新闻教育新闻旅游新闻
相关文章
 2022年三农网络舆情热点回眸
 早财经丨我国会建造更多大型…
 宝安区四套班子领导率队开展…
 在俄乌战场上阵亡的乌克兰女…
 玛格丽特·麦克米伦专访 一战…
 中国军事大事记(1965年…
 早新闻丨医生开错剂量致6岁孩…
 共同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
 人民日报:助力共建“一带一…
 中国新闻奖正式揭晓!
 人民日报评论员:继续谱写西…
 大树西迁主题版画捐赠暨陈彦…
 长江存储反击!在美国起诉美…
 中国农业大学在唐山沣田宝农…
 可以了解到外国信息的4款国外…
 3 米轴距!电动尾翼!华为科…
 广东恩平地震致房屋倒塌?官…
 跟拍资深探店博主的“双11”…
 人间丨跟拍资深探店博主的“…
 好朋友之间的相处模式?《做…
 女子发现自家正在装修的房子…
 和监狱单位通讯员谈谈如何写…
 30秒出一篇文章写策划方案、…
 昆明西山:“三名”工程提升…
 以“双减”政策推动教育公平…
 郑州市第一〇七高级中学传达…
 突破600萬人!荔波縣小七孔景…
 逃离套路出游年轻人的旅游“…
 旅游演艺让恩施游更有“戏”
 抖音“山里DOU是好风光”落地…
 突破600万人!荔波县小七孔景…
 00后被领导辱骂后起诉获赔10…
 2023超讯通讯的热点_2023新闻…
 2023年8月21日周一《新闻联播…
 买假工服、立骑手人设谁在运…
 2023年7月12日周三《新闻联播…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如有需要…
 穆迪下调美国信用评级展望至…
 俄副外长警告:美方行为或导…
 道指涨超390点国际原油期货结…
 一周事件:穆迪下调美国评级…
 教育部负责人就《中国教育现…
 这部法律为何实施7年就开始修…
 学习语丨把发展数字经济自主…
 CTR最新数据:总台蝉联网络传…
 天天学习|2022年十大用典
 古代城墙军事防御与遗产保护…
 普京视察俄南部军区总部 听取…
 以军称打死哈马斯武器制造部…
 美以讨论“战术性停火”
专题栏目
网络
您现在的位置: 时事新闻网 >> 时政新闻 >> 正文
高级搜索
2022年三农网络舆情热点回眸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1/12 7:08:31 | 【字体:

  粮丰农稳,农稳国安。2022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经受住多重考验,取得超出预期的成效,稳住了基本盘,夯实了压舱石。主流媒体在融合发展中坚守主战场,扎根新媒体,深耕精品化可视化,持续宣传党的惠农政策、记录振兴故事、放大三农音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近期,我们对2022年三农网络舆情热点进行了梳理分析,据监测,全年三农网络舆情总量4289.55万条,其中,客户端传播量2221.83万篇,占51.8%,微信、视频传播量分别占18.08%、15.56%,新闻报道、微博、互动论坛传播量合计占14.57%。全年舆情热点分析如下。

  党的二十大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对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等成为网络高频语,引发海量传播。2022年12月23日至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习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向全党全社会表明党中央加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鲜明态度。“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切实抓好农业农村工作”“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等“金句”,在互联网上掀起新一轮传播热潮。党中央重农强农信号的强烈释放振奋舆论。农业农村系统干部群众听报告、话变迁、谈落实、道未来,“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引发高度共识和热烈期盼。人民日报刊发的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署名文章《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媒体高度关注,各平台积极传播。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十年改革发展成就受到高度评价,“村庄十年”“中国三农追光十年”“中国乡村十年变化图鉴”等微话题引发亿次级的阅读量。舆论称,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经历了金色十年和收获满仓的非凡十年,辉煌成就振奋人心,宏伟蓝图催人奋进,新征程上,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大棋局中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把乡村振兴、农业强国的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

  2022年,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复杂,我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引发舆论高度关切。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统筹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多措并举促生产稳价格,“菜篮子拎得稳”“生猪供给底气足”“中国饭碗越端越牢”等表达成为主流。一年来,粮食供给保障话题持续高热。粮食生产面临多重困难和挑战,一系列超常超强的政策举措密集出台。冬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下沉一线包省包片夺夏粮小麦丰收”行动、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等部署引发大量报道,400亿元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16亿元保障小麦“一喷三防”、100亿元支持抗旱保秋收等惠农举措在各媒体平台广泛传播。“大国粮策”由此受到高度聚焦,在微博、抖音中的话题阅读量和视频播放量分别达到10.2亿次、6.4亿次。全国两会期间,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强调“我们有能力保证14亿中国人民每天能够到点开饭”,引发网民热烈反响,相关视频在抖音平台中的点赞量超过150万次。全年粮食生产捷报频传,全国粮食总产量13731亿斤,实现“十九连丰”,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大豆油料扩种成效明显,大豆自给率提高3个百分点。对此,舆论发出了“拼出来的丰收”“殊为不易”“难能可贵”等评价,认为这份沉甸甸的丰收,得益于全国上下扛起粮食安全重任的同心,彰显了筑牢粮食安全根基的决心,坚定了端牢“中国饭碗”的信心。

  2022年,我国现代农业稳步推进,种子、耕地、农机支撑不断夯实,农业科技展现出的磅礴力量受到聚焦。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农民日报等媒体通过头版报道、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示了农业科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引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称农业科技“奏响自立自强的时代强音”。一年来,种业振兴行动扎实开展。农业农村部部署国家育种联合攻关、全面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攥紧“中国种子”取得的喜人成绩引发持续关注。“国家审定优质水稻品种占比首次突破60%”“国家级育制种基地达216个”“遴选270家国家种业阵型企业”等数据频现新闻标题。太空水稻成功育种、肉牛新品种“华西牛”打破国外垄断,一系列创新成果也被矩阵式传播。在微博平台,种业振兴相关线亿次,“用农业芯片守护中国饭碗”形成广泛共识。同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成效显著,农机作业、农田升级、绿色防控、节肥环保等被舆论称为农业生产“新常态”。“26人种万亩田”“无人驾驶拖拉机实现24小时耕地”“一台植保无人机一天作业500亩”,农机高效作业展示的“加速度”引发网民赞叹连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服务、小麦促弱转壮技术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也是报道热点。舆论表示,技术新、装备强,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农业现代化潜力无限。

  2022年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收官之年,“速看乡村振兴成绩单”成为各媒体平台中的传播热点,“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重大成就”成为核心表达。一年来,各地各部门多举措推动乡村振兴重点任务落实落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成为互联网上的亮丽风景线。从关注情况看,乡村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振奋舆论。农产品“三品一标”四大行动部署实施,农村三产融合加速推进,农文旅融合持续深入,各地“特而优、特而美、特而强”的乡村产业热点多发。山西大同的黄花菜产业、吉林抚松县的长白山“一只参”产业、宁夏的牛奶产业集群、湖北潜江的虾稻产业集群等频现网络,乡村游、农家乐、乡村民宿、乡村夜经济等引发国内外媒体的宣传推介。农村人居环境和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美丽乡村的高颜值也带来高关注。绿水青山和诗画田园相关的视频、图片,引发网民对广袤乡村的持续青睐和向往。“中国乡村风景可以洗眼睛”成为高热话题,在微博中的阅读量达到4.8亿次。广西大寨村和重庆荆竹村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网民的“云游”“打卡”热情也再次攀升。舆论表示,从“农业兴”到“全链强”,乡村发展打通了振兴“任督二脉”,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阔步向前。

  2022年,乡村人才培育进一步形成合力,激发活力。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多个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乡村工匠培育、农村青年主播培育等工作备受关注。各地纷纷启动“头雁”项目、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举办农民技能大赛,也频频成为网络热点议题。持续加码的培育举措获赞“重磅利好”,农业经理人、农业数字化技术员、农民主播、民宿管家等新职业广受期待,“新农人”成为“兴农人”的火热实践在各媒体平台大量传播,身怀新知、胸怀信念的乡村“头雁”刷屏互联网。新疆直播卖蜂蜜的三农主播刘元杰,被网民戏称“背景太假哥”,在抖音、快手中引发30亿次播放量,新疆罗布麻蜂蜜单品销量名列全平台第一。“90后湘妹子一人养10万只鸡”“85后女工程师助农卖茶年销千万”“山东小伙放弃公务员工作回村种地”等微博话题也接连出现,阅读量共计超过11亿次。舆论由此感慨“逐梦不分城乡”“高材生下乡不屈才”,认为乡村振兴的光明前景足以承载更多有志者的热望和期待。

  2022年,善治乡村步履铿锵,党建引领“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典型示范出新出彩,各地的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广泛吸引舆论目光,新时代乡村振兴展现出的饱满“精气神”掀起关注热潮。其中,农村移风易俗深入人心。农业农村部等八部门针对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受到舆论高度支持。第三届“县乡长说唱移风易俗”优秀节目展演,引发央视频、抖音、B站等28个媒体平台的直播助力。各地移风易俗创新举措也被集中报道,党员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移风易俗“红黑榜”、红白理事会等积极实践广受肯定,山东单县“县委书记为20对零彩礼、低彩礼新人证婚”引发1.9亿次微话题阅读量。乡村文化建设活力成为新的关注热点。“农业文化遗产里的中国”引发舆论浓厚兴趣,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备受瞩目,“中国茶申遗成功”登上网络热搜榜,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元阳梯田、查干湖冬捕的魅力引发数百万次的视频播放量。各地农民精神风貌成为吸睛焦点,河北阜平县“山里娃”在冬奥会上用希腊语唱奥林匹克会歌惊艳世界,贵州黔东南“村BA”火爆全网,云南沧源县“背篓少年”网球夺冠令人动容。新华社等媒体发出了“成效彰显”“滋润人心”等评价,称善治之风润泽乡村大地,希望田野正在谱写文明新篇。

  2022年,“数字乡村”继续成为网络高频词,《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政策支撑持续强化,各地乡村“智”生产“慧”生活朝气蓬勃。主流新闻媒体多角度宣传现代农业“数字引擎”、农产品上行“网络高速”、乡村治理“云端平台”、乡村文化“数字化盛宴”、农村人居环境“无人机监测”等新模式新应用,评价“乡村振兴加数跑,农民生活更美好”。信息化、大数据赋能下的“潮农业”成为全年常热话题。河北、黑龙江、浙江、山东等地的智慧农业指挥中心、无人农场监测平台、乡村大脑、农机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等广泛吸睛,新浪微话题“北斗也参与了小麦收割”阅读量达5800万次。舆论由此感慨,农技乘“云”来,农民“方寸”稳。短视频、直播在乡村生产生活中的火热实践人气爆棚,各地农民主播推介美景好物、宣传乡土文化,引发网民热烈围观。在微博平台,“山东小村直播卖二手拖拉机年流水十几亿”“村民一次直播向英国卖出上千美元产品”等微话题阅读量均突破亿次。在快手平台,河南浚县村民“泥巴哥”通过短视频宣传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咕咕”,积累了300多万粉丝。在淘宝直播间,2022年度“十大直播间”中,三农内容直播间占据八席,深山养蜂的“90后”、竹编手艺人等纷纷入榜。舆论点赞“村里的直播间有看头”,称从中看到了向上的力量和万千希望。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做好三农工作意义重大。守牢确保粮食安全和防止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高质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既是今年的重点任务,也将是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

  粮丰农稳,农稳国安。2022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经受住多重考验,取得超出预期的成效,稳住了基本盘,夯实了压舱石。主流媒体在融合发展中坚守主战场,扎根新媒体,深耕精品化可视化,持续宣传党的惠农政策、记录振兴故事、放大三农音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近期,我们对2022年三农网络舆情热点进行了梳理分析,据监测,全年三农网络舆情总量4289.55万条,其中,客户端传播量2221.83万篇,占51.8%,微信、视频传播量分别占18.08%、15.56%,新闻报道、微博、互动论坛传播量合计占14.57%。全年舆情热点分析如下。

  党的二十大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对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等成为网络高频语,引发海量传播。2022年12月23日至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习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向全党全社会表明党中央加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鲜明态度。“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切实抓好农业农村工作”“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等“金句”,在互联网上掀起新一轮传播热潮。党中央重农强农信号的强烈释放振奋舆论。农业农村系统干部群众听报告、话变迁、谈落实、道未来,“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引发高度共识和热烈期盼。人民日报刊发的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署名文章《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媒体高度关注,各平台积极传播。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十年改革发展成就受到高度评价,“村庄十年”“中国三农追光十年”“中国乡村十年变化图鉴”等微话题引发亿次级的阅读量。舆论称,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经历了金色十年和收获满仓的非凡十年,辉煌成就振奋人心,宏伟蓝图催人奋进,新征程上,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大棋局中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把乡村振兴、农业强国的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

  2022年,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复杂,我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引发舆论高度关切。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统筹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多措并举促生产稳价格,“菜篮子拎得稳”“生猪供给底气足”“中国饭碗越端越牢”等表达成为主流。一年来,粮食供给保障话题持续高热。粮食生产面临多重困难和挑战,一系列超常超强的政策举措密集出台。冬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下沉一线包省包片夺夏粮小麦丰收”行动、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等部署引发大量报道,400亿元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16亿元保障小麦“一喷三防”、100亿元支持抗旱保秋收等惠农举措在各媒体平台广泛传播。“大国粮策”由此受到高度聚焦,在微博、抖音中的话题阅读量和视频播放量分别达到10.2亿次、6.4亿次。全国两会期间,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强调“我们有能力保证14亿中国人民每天能够到点开饭”,引发网民热烈反响,相关视频在抖音平台中的点赞量超过150万次。全年粮食生产捷报频传,全国粮食总产量13731亿斤,实现“十九连丰”,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大豆油料扩种成效明显,大豆自给率提高3个百分点。对此,舆论发出了“拼出来的丰收”“殊为不易”“难能可贵”等评价,认为这份沉甸甸的丰收,得益于全国上下扛起粮食安全重任的同心,彰显了筑牢粮食安全根基的决心,坚定了端牢“中国饭碗”的信心。

  2022年,我国现代农业稳步推进,种子、耕地、农机支撑不断夯实,农业科技展现出的磅礴力量受到聚焦。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农民日报等媒体通过头版报道、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示了农业科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引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称农业科技“奏响自立自强的时代强音”。一年来,种业振兴行动扎实开展。农业农村部部署国家育种联合攻关、全面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攥紧“中国种子”取得的喜人成绩引发持续关注。“国家审定优质水稻品种占比首次突破60%”“国家级育制种基地达216个”“遴选270家国家种业阵型企业”等数据频现新闻标题。太空水稻成功育种、肉牛新品种“华西牛”打破国外垄断,一系列创新成果也被矩阵式传播。在微博平台,种业振兴相关线亿次,“用农业芯片守护中国饭碗”形成广泛共识。同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成效显著,农机作业、农田升级、绿色防控、节肥环保等被舆论称为农业生产“新常态”。“26人种万亩田”“无人驾驶拖拉机实现24小时耕地”“一台植保无人机一天作业500亩”,农机高效作业展示的“加速度”引发网民赞叹连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服务、小麦促弱转壮技术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也是报道热点。舆论表示,技术新、装备强,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农业现代化潜力无限。

  2022年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收官之年,“速看乡村振兴成绩单”成为各媒体平台中的传播热点,“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重大成就”成为核心表达。一年来,各地各部门多举措推动乡村振兴重点任务落实落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成为互联网上的亮丽风景线。从关注情况看,乡村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振奋舆论。农产品“三品一标”四大行动部署实施,农村三产融合加速推进,农文旅融合持续深入,各地“特而优、特而美、特而强”的乡村产业热点多发。山西大同的黄花菜产业、吉林抚松县的长白山“一只参”产业、宁夏的牛奶产业集群、湖北潜江的虾稻产业集群等频现网络,乡村游、农家乐、乡村民宿、乡村夜经济等引发国内外媒体的宣传推介。农村人居环境和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美丽乡村的高颜值也带来高关注。绿水青山和诗画田园相关的视频、图片,引发网民对广袤乡村的持续青睐和向往。“中国乡村风景可以洗眼睛”成为高热话题,在微博中的阅读量达到4.8亿次。广西大寨村和重庆荆竹村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网民的“云游”“打卡”热情也再次攀升。舆论表示,从“农业兴”到“全链强”,乡村发展打通了振兴“任督二脉”,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阔步向前。

  2022年,乡村人才培育进一步形成合力,激发活力。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多个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乡村工匠培育、农村青年主播培育等工作备受关注。各地纷纷启动“头雁”项目、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举办农民技能大赛,也频频成为网络热点议题。持续加码的培育举措获赞“重磅利好”,农业经理人、农业数字化技术员、农民主播、民宿管家等新职业广受期待,“新农人”成为“兴农人”的火热实践在各媒体平台大量传播,身怀新知、胸怀信念的乡村“头雁”刷屏互联网。新疆直播卖蜂蜜的三农主播刘元杰,被网民戏称“背景太假哥”,在抖音、快手中引发30亿次播放量,新疆罗布麻蜂蜜单品销量名列全平台第一。“90后湘妹子一人养10万只鸡”“85后女工程师助农卖茶年销千万”“山东小伙放弃公务员工作回村种地”等微博话题也接连出现,阅读量共计超过11亿次。舆论由此感慨“逐梦不分城乡”“高材生下乡不屈才”,认为乡村振兴的光明前景足以承载更多有志者的热望和期待。

  2022年,善治乡村步履铿锵,党建引领“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典型示范出新出彩,各地的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广泛吸引舆论目光,新时代乡村振兴展现出的饱满“精气神”掀起关注热潮。其中,农村移风易俗深入人心。农业农村部等八部门针对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受到舆论高度支持。第三届“县乡长说唱移风易俗”优秀节目展演,引发央视频、抖音、B站等28个媒体平台的直播助力。各地移风易俗创新举措也被集中报道,党员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移风易俗“红黑榜”、红白理事会等积极实践广受肯定,山东单县“县委书记为20对零彩礼、低彩礼新人证婚”引发1.9亿次微话题阅读量。乡村文化建设活力成为新的关注热点。“农业文化遗产里的中国”引发舆论浓厚兴趣,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备受瞩目,“中国茶申遗成功”登上网络热搜榜,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元阳梯田、查干湖冬捕的魅力引发数百万次的视频播放量。各地农民精神风貌成为吸睛焦点,河北阜平县“山里娃”在冬奥会上用希腊语唱奥林匹克会歌惊艳世界,贵州黔东南“村BA”火爆全网,云南沧源县“背篓少年”网球夺冠令人动容。新华社等媒体发出了“成效彰显”“滋润人心”等评价,称善治之风润泽乡村大地,希望田野正在谱写文明新篇。

  2022年,“数字乡村”继续成为网络高频词,《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政策支撑持续强化,各地乡村“智”生产“慧”生活朝气蓬勃。主流新闻媒体多角度宣传现代农业“数字引擎”、农产品上行“网络高速”、乡村治理“云端平台”、乡村文化“数字化盛宴”、农村人居环境“无人机监测”等新模式新应用,评价“乡村振兴加数跑,农民生活更美好”。信息化、大数据赋能下的“潮农业”成为全年常热话题。河北、黑龙江、浙江、山东等地的智慧农业指挥中心、无人农场监测平台、乡村大脑、农机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等广泛吸睛,新浪微话题“北斗也参与了小麦收割”阅读量达5800万次。舆论由此感慨,农技乘“云”来,农民“方寸”稳。短视频、直播在乡村生产生活中的火热实践人气爆棚,各地农民主播推介美景好物、宣传乡土文化,引发网民热烈围观。在微博平台,“山东小村直播卖二手拖拉机年流水十几亿”“村民一次直播向英国卖出上千美元产品”等微话题阅读量均突破亿次。在快手平台,河南浚县村民“泥巴哥”通过短视频宣传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咕咕”,积累了300多万粉丝。在淘宝直播间,2022年度“十大直播间”中,三农内容直播间占据八席,深山养蜂的“90后”、竹编手艺人等纷纷入榜。舆论点赞“村里的直播间有看头”,称从中看到了向上的力量和万千希望。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做好三农工作意义重大。守牢确保粮食安全和防止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高质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既是今年的重点任务,也将是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

时政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时政新闻:

  • 下一个时政新闻: 没有了
  •  
     栏目文章
    普通时政新闻 2022年三农网络舆情热点回眸 (11-12)
    普通时政新闻 教育部负责人就《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 (11-11)
    普通时政新闻 这部法律为何实施7年就开始修正? (11-11)
    普通时政新闻 学习语丨把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 (11-11)
    普通时政新闻 CTR最新数据:总台蝉联网络传播力榜首内容、I… (11-11)
    普通时政新闻 天天学习|2022年十大用典 (11-11)
    普通时政新闻 人民网评:共绘数字合作美好未来 (11-11)
    普通时政新闻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以涉俄为由将部分中国实… (11-11)
    普通时政新闻 2022年中国专利申请量居世界第一 外交部回应 (11-11)
    普通时政新闻 焦点访谈:展翅云端 赋智未来 (11-11)
    普通时政新闻 新华时评:校准中美巨轮航向的三大航标——推… (11-11)
    普通时政新闻 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贡献“虹桥智慧” 《世界… (11-10)
    普通时政新闻 【时政】为未成年人构筑坚实网络保护屏障 (11-10)
    普通时政新闻 进博会“全勤生”:中国市场成就了我们的奇异… (11-10)
    普通时政新闻 进博特写|4岁罕见病患儿和“孤儿药”的故事 (11-10)
    普通时政新闻 乌镇十年闪耀数字之光引领互联网科技大潮奔涌… (11-10)
    普通时政新闻 军队文职 2023军队文职备考最新时政刷题+解析 (11-10)
    普通时政新闻 公告来啦!杭州事业单位公招140人!8月11日报… (11-10)
    普通时政新闻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6月备考时事汇总(第4周… (11-10)
    普通时政新闻 事业编制!区教育局公开招聘59人! (11-10)